2025-10-08 基督教論壇報 / 華人教會

【2025IAA國際年會講座】從被忽略的小島到世界舞台核心 呂桔誠理事長深度剖析台灣的關鍵科技與信任力量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亞洲論壇影響力領袖餐會(攝影/何俊良)、呂桔誠理事長(圓圖)

【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巨變時代,台灣在世界地圖上,是容易忽略的小島,僅有2300萬人口,為何在關鍵時刻,成為全球關鍵的島嶼,並具有半導體關鍵科技的世界影響力?

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理事長呂桔誠,於第四屆亞洲論壇影響力國際年會,10月2日在東京所舉辦的晚會中以「關鍵時刻、關鍵島嶼的關鍵科技」為題,說明台灣如何成長為製造與研發的樞紐,不僅是全球高科技產業不可或缺的一環,更是人類歷史進入新的關鍵時刻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呂桔誠剛結束四十年的金融職涯,接任國際經濟合作協會理事長,他表示在這兩個身分當中,他深刻地觀察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的變化,及這些變化對台灣科技產業所帶來的影響。

呂桔誠理事長

全球科技領袖齊聚台北國際電腦展

呂桔誠理事長說,過去這兩年,全球多位科技領袖,包括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英特爾(Intel)董事長陳立武、高通(Qualcomm)執行長 Cristiano Amon,及安謀(ARM)執行長 Rene Haas,齊聚台灣參加「台北國際電腦展」,這前所未有的高科技領袖聚會,引起全球科技人士的矚目。

台灣這座天然資源有限的小島,為何在全球高科技產業居關鍵地位、且備受敬重?他表示,這一切並非偶然。台灣位於亞太區域的樞紐,北邊鄰近日本,南邊是東協國家,東邊隔著太平洋就是美國,西邊是全球海運要道的台灣海峽,台灣位處「第一島鏈」的中心,這島鏈從菲律賓延伸到日本,是美國地緣政治與軍事戰略下,自由民主國家共同維繫的關鍵區域。

晚會表演。(攝影/何俊良)

戰後日、美在台灣協助基礎建設

從1895到1945年,日本統治台灣。為了將台灣納入完整版圖,日本政府大力投資基礎建設,將台灣從農業經濟轉型為以輕工業為基礎的經濟體,打下未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二戰後,美國連續15年每年提供一億美元援助,幫助台灣重建基礎設施,並協助建立市場經濟。

呂桔誠理事長表示,1960年代,台灣進行貿易、產業、財政、金融制度改革,為經濟發展奠定基礎,恰與西方工業轉型的浪潮相契合。1966年,台灣設立全球第一個「出口加工區」,憑藉發達的輕工業與豐富的技術工人,承接美國勞力密集產業的外包。

這些改革帶來快速的經濟成長。1979年,台灣人均GDP達到2000美元,正式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成為開發中國家的典範。

他認為,台灣的成就,歸功於勤奮且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民,也得益於美國長期的援助與日本的技術支持。1970至1980年代,美國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與外人資投來源,而日本則是台灣最主要的技術來源。

呂桔誠理事長

台灣在逆勢環境中成關鍵影響力

對於台灣半導體在關鍵時刻的發展,成為世界關鍵影響力,呂理事長從五個方面來談:

一、建立完整的ICT產業鏈。

呂桔誠表示,隨著中國在勞力密集產業的競爭加劇,台灣轉向科技導向與高附加價值產業。1980年,台灣仿效矽谷,在新竹設立科學園區,提供各項優惠吸引高科技投資,並邀請旅美人才回國創業。之後,搭上微軟Windows帶來的PC浪潮,使台灣ICT產業逐漸壯大。1995年,台灣ICT產業規模列全球第三;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中,台灣仍能創造6.7%的成長;2000年,全球52%的筆電來自台灣。

他說,台灣抓住關鍵時刻,將潛在危機化為轉機,發展ICT製造,逐步成為全球高科技產業的關鍵角色。

二、台灣成為科技島。

他表示,1976年,台灣與RCA簽訂「CMOS技術轉移協議」,首次引進半導體技術。1987年,台積電成立。創辦人張忠謀曾任職德州儀器,與IC發明人Jack Kilby共事。台積電首創「純晶圓代工」模式,專注於製造,獲得客戶信任,帶動供應鏈整合與技術突破,最終成為全球晶片製造的黃金標準。

如今IC穿透我們的日常生活,從電腦、手機,到家電、汽車、機器人,甚至武器裝備。晶片成為戰略資源,各先進國家將半導體視為戰略產業。他說,2024年,台灣ICT與半導體出口達3100億美元,占總出口65%,12項科技產品產值全球第一。台灣成為全球不可或缺的關鍵科技島。

三、台灣產業在全球舞台上的關鍵戰略地位。

2018年美中貿易衝突爆發,多數人以為僅局限於貿易範疇。然而,呂桔誠認為,這其實是兩強之間的國家戰略競爭,範圍將涵蓋貿易、匯率、貨幣、科技與地緣政治,最終牽涉到國家安全議題。

隨後,新冠疫情以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嚴重干擾全球供應鏈。西方國家開始重新聚焦於供應鏈的韌性與安全,並思考重塑新的全球經濟與貿易秩序。

與會者專心聽講。(攝影/洪秀玲)

全球經貿進入理性全球化趨勢

如今,全球經濟與貿易進入新的階段——「理性的全球化 Rational Globalization」,有別於過去的「簡單的全球化Simple-Minded Globalization」。過去依賴中國為世界工廠的生產模式,正被「區域製造中心Regional Manufacturing」或「全球分散製造Made-in-everywhere」的經營策略所取代;供應鏈的韌性與安全,超越效率與成本,成為最優先的考量;這種改變在戰略產業尤其是半導體,最為顯著。

自2019年以來,台商也開始分散生產基地。呂桔誠說,科技導向產業選擇回到台灣,或前往日本與美國;勞力密集產業則轉移至擁有充足勞動力與土地的越南、印尼等東協國家。倘若「理性的全球化」未能取代「單純的全球化」,供應鏈中斷的風險將非常嚴重。2021年,一家國際投資銀行指出,全球IC晶片短缺影響了至少169個產業,特別是汽車與消費電子。疫情期間全球汽車產業損失總額達2100億美元。面對這段期間的挑戰,台灣展現供應鏈韌性,成功擴大產能以滿足市場需求。

目前,以台積電為首的台灣晶片製造商,製造超過全球60%的半導體,以及超過90%的最先進晶片,包括AI晶片。呂桔誠說,人工智慧(AI)被視為我們這一代最重要的科技。AI晶片能加速AI演算法,讓電腦像人類一樣思考,應用範圍極廣,涵蓋金融、行銷、遊戲、醫療、運輸與資安等領域;它徹底改變人類生活,並幫助我們應對氣候變遷與疫情管理等各項最迫切的挑戰。

四、台灣正重新平衡產業、貿易、金融與風險。

台灣製造AI晶片超過全球半數

呂桔誠說,面對AI所引發的新工業革命,台灣作為一個「科技島」,期望進一步發展成為「AI島」。台灣透過營造健全投資環境,成功吸引Google、Microsoft、Nvidia與AMD等公司,同時,也加強與美國、日本與歐洲的產業合作,建立所謂的「民主供應鏈」。

2022年,美國通過《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台積電即宣布在美國設立3座晶圓廠,第一座晶圓廠在亞利桑那州已經順利量產。面對美國的「再工業化」政策,台積電進一步承諾擴增至6座廠,總投資將達1650億美元。台資ICT企業將可利用亞利桑那生產的先進晶片,在德州建構ICT供應鏈。為了支持台積電與其供應鏈,2022年他領導台灣銀行在鳳凰城設立代表處,成為在亞利桑那設立據點第一家外資銀行。

九州素有「日本矽島」之稱,2023年生產全日本56%的半導體,是豐田、日產等汽車的生產基地。台積電已在熊本設立晶圓廠,去年2月開始營運,掀起了日本半導體產業的復興。有日本領袖比喻台積電是帶來新曙光,如同「黑船(Kuro Funa)」臨港,是明治維新以後外國所帶來最大的復興。為參與這歷史性的機遇,他去年帶領台灣銀行團隊在福岡成立代表處,並在上週升格為支行。

台灣半導體需要日本材料設備

事實上,台灣半導體產業自起步以來,日本一直是重要合作夥伴。目前,台灣晶片製造所需的48%材料與31%設備仍從日本進口。如信越化學、凸版、住友化學、東京威力科創、日立高新等日本供應商,都是台灣半導體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環。他說,倘若無日本的支持與合作,台灣不可能如此成功。為此,台灣今日的成就雖然世界公認,但必須保持謙遜,持續努力,他衷心期盼台日繼續攜手合作,共創雙贏。

另一方面,在歐洲,台積電正在德國德勒斯登建造一座晶圓廠,該地是歐洲最大的半導體聚落。德國總理蕭茲指出:「這對於全球生產結構的韌性、歐洲大陸的未來競爭力,及德國的未來發展,都至為關鍵。」

呂桔誠說,這些轉變,與台灣持續將貿易與金融的連結重心轉向民主國家、及建構安全且具韌性的供應鏈密切相關。台灣正進一步強化與美國、日本與東協的貿易關係。2024年,台灣與美國貿易占台灣總貿易額的18.2%,較2017年的11%大幅上升,成為台灣第二大貿易夥伴。台灣與美、日、東協的總貿易額更達42.2%。

台灣和各國金融業調整國際金融曝險

台灣金融業也在調整全球布局,反映貿易趨勢與地緣政治動態。截至2025年6月,台灣金融業在美國、日本與東協的總曝險,占海外總曝險的47%,相較2016年僅39%。同期間,對中國的曝險則降至10%,遠低於23%的高峰。不僅台灣如此,美國、日本、英國與澳洲的銀行也同樣在調整其國際金融曝險。

總結來說,他認為,台灣是一個天然資源有限的小國,卻成為全球生產關鍵科技的重要島嶼,台灣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是基於民主與自由市場經濟的相結合。因此,台灣獲得自由世界的信任,能在AI崛起的關鍵時刻,繼續追求關鍵科技的發展。

兩科技領袖發言 凸顯與台關係密切

他引用兩位科技領袖的話:ARM執行長Rene Haas在台北國際電腦展曾說的:「沒有台灣,就不會有今天的我們。台灣是了不起的合作夥伴。台灣有驚人的生態系,其最大的優勢正是這個繁盛的生態系。」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也說:「我們正站在AI所引領新運算時代的前端,而台灣在這場革命中居於核心地位。台灣是我們所珍視的合作夥伴,沒有你們,我們的願景將只是遙遠的夢想。」

呂桔誠表示,他們的談話,突顯台灣這關鍵島與其他民主國家之間的互補關係。在這個新的關鍵時刻,讓我們共同深化雙邊交流,把握新的機遇,發揮彼此的優勢,為日本、台灣及全亞太地區的人民帶來繁榮與安定,攜手共創智能便利的生活,使世界更為美好。

相關新聞:日出東方—2025亞洲論壇影響力 國際年會特輯(中)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