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4 基督教論壇報 / 普世教會

前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AI革命如「新古騰堡時代」 籲基督徒引導科技向善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編譯余友梅 追蹤
前英特爾執行長派特.季辛格 。(圖左: Pexels by Sanket Mishra,圖右:FB@Colorado Christian University)
AI時代的挑戰不只是技術創新,更關乎人類如何在數位世界中維護信仰與理性。「科技不會自動向善,但信仰能決定它走向何方。」

【編譯余友梅/報導】人工智慧(AI)持續改變人類社會結構與倫理關係,前英特爾執行長派特.季辛格(Pat Gelsinger)近日呼籲,基督徒應主動參與這場科技移轉,避免再次錯失引導價值方向的契機。他形容,AI革命正如15世紀印刷術的出現,是「新的古騰堡時代」。

季辛格曾於2021年至2024年間領導英特爾,現任Gloo執行主席與技術長。Gloo是一個連接各地基督教組織的技術平台。

AI挑戰人性定位

季辛格在由《基督郵報》(The Christian Post)、Gloo AI和CCU聯合主辦,於科羅拉多基督教大學(Colorado Christian University)舉行的「AI造福人類:引領倫理道德走向繁榮未來」(AI for Humanity: Navigating Ethics and Morality for a Flourishing Future)論壇上指出,科技本身並非善惡的根源,關鍵在於人類如何運用與塑造。

「AI的問題不是它會取代人,而是誰會教導它什麼是人性」,季辛格說。他強調,教會與信徒不應在科技發展中缺席,應以信仰與倫理為基礎,參與公共討論,確保新技術符合人性尊嚴與社會公義。他樂觀地表示,相信上帝將像過去利用印刷術等歷史上偉大的發明那樣,使用AI成就祂的旨意。

開放透明是AI「向善」關鍵
季辛格在會中提出AI應遵循三項原則:開放性、信任與授權。他認為,唯有建立透明可檢驗的技術架構,AI才有機會成為造福人類的力量。

他對比「開放式AI」與「封閉式AI」的差異:前者共享模型和程式碼,促進社群參與與信任;後者則由企業內部控制,追求性能與收益,卻可能犧牲透明度與公共利益。他強調,「科技越封閉,越容易失去人性的監督」。

他並介紹,Gloo為AI建立一套以「人類繁榮」為核心的評估架構,強調促進教育、健康與公平分配的指標,但同時必須尊重智慧財產。「開放不是放棄權利,而是建立信任與問責的基礎。」

與會人士一同禱告。(FB@Colorado Christian University)

從語言到教育:AI能打破貧困邊界

季辛格舉例指出,全球約有7,000種語言,其中僅約1,000種易於翻譯,生活在極端貧困中的人,多半使用其他6, 000種語言。「AI將有助於解鎖這些語言,讓學習與教育普及到被忽視的社群。」他說,若每位孩童都能以母語學習,「這可能成為人類史上最有效的減貧策略之一」。

他形容,這將是自巴別塔以來,人類首次通過AI「重建語言理解的連結」。過去語言學家可能需耗時30年才能完成的翻譯與分析,如今AI只需3個月即可完成。

不過,季辛格也警告,若科技權力集中於少數企業或國家,將可能擴大全球不平等,「我們需要問:這些演算法背後,是誰的世界觀?」

信仰與科技的倫理對話

論壇中,Gloo AI總裁史蒂爾.比林斯(Steele Billings)與開發副總裁尼克.斯凱特蘭(Nick Skytland)探討AI帶來的信仰挑戰。他們指出,耶穌的追隨者不應滿足於世俗版本的AI,而應致力於開發能反映造物主價值的系統。

他們同時批評現今社群媒體演算法「以刺激取代真實交流」,導致資訊成癮、兒童早熟、假新聞氾濫與極化分裂。「若AI也依循這種邏輯發展,將削弱真理的深度。」比林斯警告,世俗AI往往錯誤引用聖經,將神學簡化為模糊的道德建議,忽略數百年來信仰思想的厚度。

他們指出,AI模型並非被「創造」而是被「訓練」,因此其價值觀來自訓練數據,「若訓練資料只反映世俗世界觀,AI就會模仿這種價值。」唯有以基督信仰訓練系統,才能塑造出促進信任與真實關係的應用。

科技倫理需要跨界守門

與會專家指出,AI帶來創新契機,也引發偏見延續、隱私侵害與權力集中等風險。多位專家呼籲建立跨界「倫理守門機制」,讓神學家、工程師與政策制定者共同訂立準則,防止科技淪為價值真空的產物。

拜歐拉大學(Biola University)克羅威爾商學院(the Crowell School of Business)院長麥可.阿雷納(Michael Arena)表示:「未來不僅屬於掌握AI的人,也屬於那些理解人是按照上帝形像被造的人。」

季辛格最後表示,AI時代的挑戰不只是技術創新,更關乎人類如何在數位世界中維護信仰與理性。「科技不會自動向善,但信仰能決定它走向何方。」他呼籲信徒「從恐懼轉向參與」,讓科技成為促進人類繁榮與公義的助力,而非取代人性的力量。(資料來源:Church Leaders, Christian Post)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