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提醒人們自然環境的負載超限時,洪災爆發衍生巨大破壞和傷害不容小覷。同樣的,家庭關係、職場工作和教會服事,日積月累壓抑內心深處的情緒、壓力、創傷與苦毒,就像隱形堰塞湖,若是沒有審慎面對與處理,一旦越過了臨界點失控潰堤,常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如何疏導心靈的堰塞湖?
中華基督教基層宣教訓練促進會理事長尹可名牧師受訪時表示,無論是大自然還是心靈的堰塞湖,都不是一天出現的,在家庭關係和職場工作(包括教會服事),人際的衝突與積怨、刻意壓抑不滿情緒和長時間累積的壓力沒有找管道疏解,都會讓心靈的堰塞湖水位不斷上升,一旦潰堤,就會產生破壞性的後果。
長期壓力和苦毒 讓心中出現堰塞湖
尹可名牧師說,他在基督教雙愛心禱中心、教會和機構陪談服事時,發現很多現代人內心都有一定程度的焦慮、壓力和恐慌,特別是在職場和家庭關係的經營上,每天都面臨挑戰。他認為一個長期積累苦毒的人,一旦那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出現,健康就亮紅燈;有的人還有機會轉換職場轉換心情,但不乏有人無預警倒下,或是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憾事。
避免心靈堰塞湖潰堤,首先一定要正視自己所面臨的痛苦、混亂和苦毒,就像大衛在人生最低潮的時刻,依然坦然面對並向神呼求:「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但大衛沒有讓自己一直陷在憂悶當中,他堅心倚靠主,很快把眼光轉向神,以「應當仰望神……因我還要稱讚他」來重新得力。
尹牧師舉約翰福音十三章1-15節表示,耶穌明知道門徒猶太要出賣他,但耶穌面對猶大的背叛,並沒有生氣與顯露焦慮,耶穌依然為包括猶大在內的門徒洗腳、服事他們,耶穌為世人和基督徒做了最好的榜樣,耶穌教導門徒要愛神愛人,服事神也要服事人,而且要人前人後都表裡如一、活出聖潔,一個懂得將勞苦重擔全然交託給主並信靠祂的人,心中就不容易形成堰塞湖,「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祂」(參詩篇三十七篇5節)。
不要用「我沒事」逃避問題 要敞開溝通
現今台灣的離婚率居高不下,夫妻與親子失和的情況,也在家庭關係中層出不窮。尹牧師觀察,夫妻與親子關係的經營,若是長期缺乏溝通和傾聽,就很容易形成隱形的堰塞湖,所以需要刻意經營「精心時刻」彼此對談。尹牧師說,要疏導隱形的堰塞湖,關鍵就是「敞開且沒有隱瞞的對談,面對問題,更解決問題」。
尹牧師指出,家庭與職場關係中常出現的「隱形堰塞湖」,形成的原因往往在於:明明情緒、不滿與壓力早已爆表,卻仍強裝平靜、口說「我沒事」。這樣的壓抑,只會讓心中的堰塞湖越挖越深。
他提醒,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都需要真誠而有效的溝通,特別是夫妻和親子關係,更要刻意操練「沒有隱瞞的敞開對話」,不要把傷害、不滿和苦毒藏在心裡,任由堰塞湖的水位持續上升,唯有勇於面對過犯、修復關係並付諸改變,才能疏通情感的阻塞,避免堰塞潮潰堤時,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尹可名牧師指出,要避免家庭關係出現堰塞湖現象,愛神與愛人同樣重要。夫妻與親子都必須把眼光對準上帝,並在日常生活和關係經營中,實踐彼此相愛的行動。
他曾見過有弟兄熱心投入教會服事,卻忽略妻子的感受和需要,分配給教會的時間遠多於陪伴配偶;也有弟兄在職場遭遇挫折,回家後不跟妻子分享,或是以「我說了妳也不懂」或「妳幫不了我」來推託,長久下來反而讓夫妻關係受傷。尹牧師提醒,聖經早已清楚啟示:「二人若不同心,豈能同行呢?」(阿摩司書三章3節)
尹可名牧師提醒,無論是夫妻還是親子關係的經營,「清淤」和「堵破口」都是很重要的,就像水溝和下水道若是很久沒有清淤,垃圾和淤泥塞滿了水道,從破口溢流,大雨來襲時,就容易釀成洪災,夫妻與親子關係的破口,常從「有話不想說」到「無話可說」,最後關係疏離,不在意對方,關係潰堤後一發不可收拾。
尹牧師指出,當家庭關係中的「堰塞湖」最終潰堤時,除了可能導致關係決裂,另一種常見的結果,則是以情緒障礙或精神疾病的形式呈現。無論是親子還是夫妻關係的經營,互相傾聽與真誠對話,都是減少「隱形堰塞湖」的有效方式。
他提醒,溝通是雙向的,不只是要「說」,更需要「聽」。正如雅各書一章19-20節所說:「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唯有在聆聽與理解中,愛與饒恕才能流動,關係也才能被重新修復。
而職場,也常是人們形成隱形堰塞湖的場所。尹牧師說,現代人在職場的平均工時,扣除睡覺比跟家人相處的時間還長;而職場隱形堰塞湖的形成,常來自於「人際關係的扛不起」、「責任的扛不起」和「能力的扛不起」等因素。
是從從容容 還是匆匆忙忙?
尹牧師說,在他的關輔經驗中,當職場工作者被拔擢到自己能力無法勝任的位置後,就會像最近爆紅的網路神曲〈沒出息〉所形容的,從原本的「從從容容,游刃有餘」,變成「匆匆忙忙,連滾帶爬」。因為紛至沓來的壓力和挫折感,一旦到了壓力山大,身心靈都可能崩潰。看別人做什麼都不順眼,也無法與他人合作,弄得公司裡人際關係一團糟,每天上班都很煎熬,有上述情形的上班族,都是隱形堰塞湖的高危險群。
尹牧師說,主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傳福音時,最常做的就是「獨自退到曠野去禱告」。馬可福音一章34-38節記載,當耶穌行了醫病趕鬼的神蹟後,眾人都找他,耶穌卻跟門徒說「我們可以往別處去……我也好在那裏傳道,因為我是為這事出來的」。耶穌很清楚自己的使命是傳福音,在職場工作和教會服事也是如此,一個很清楚自己呼召,且倚靠神的信徒,因著相信馬太福音十一章28-30節的應許,知道自己不需要一個人扛下一切重擔,就更懂得釋放壓力和交託,避免讓隱形堰塞湖有形成和潰堤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