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鴻信(基督教研究智庫理事長)
生活在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中,現代人逐漸地不再相信任何神聖,甚至隱約地以為人就是神聖者!
宣教師梅監務的思想超越他的時代,他處於二十世紀初,就看見現代世界視野的侷限,而那些偏見卻經常扭曲耶穌基督的福音:
現代世界視野的侷限
「現代思潮幾乎習於不相信超自然現象,這使得我們對耶穌事工的看法遭到扭曲,進而在某種程度上忽略祂的死與復活,並且更加忽略神蹟,於是導致我們過於偏重他的教導。……
福音書裡的神蹟是其中最顯著的部分,若是刪掉馬可福音裡的神蹟,整卷書大概就只剩下一半。但長久以來有些釋經學者卻一直質疑神蹟的真實性,除非能用心理學解釋,否則就是不可置信的好事!他們甚至大膽聲稱,耶穌對行醫治有所猶豫,也不重視這些醫治。結果就是我們主的『大能作為』,在我們心中的地位大幅降低,使得我們誤解祂事工的特質。……
我們似乎有必要認為,神蹟是耶穌事工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祂很可能並沒有把屬靈和屬物的領域明確地二分,因此屬物的就是屬靈的,不過是一個標記,僅此而已,是屬靈事物的載具。」
現代人只相信科技而不相信超自然的可能,許多研究聖經的現代學者,僅僅集中研究耶穌的教導,不但忽略他的死與復活,甚至略過一切神蹟。心理學被用來詮釋神蹟,因為當把神蹟化約成心理現象,那是科學能夠研究解讀的對象。
人的生命在於屬靈與身體整合
梅監務追究這股潮流的根本原因,在於當代社會過度把屬靈從身體抽離出來,由於科學能夠處裡的只是身體,剛好全面排除屬靈的領域!梅監務回顧聖經的實例,人的生命在於屬靈與身體的整合,生病則在於這整合的失調:
「馬可福音九章14-27節記載一位父親帶著有嚴重問題的小孩來見門徒,門徒無法處理,耶穌前來關心,父親認為兒子被啞巴鬼附著,不過就他描述小孩發作的樣子,現代的醫師很可能診斷為癲癇。耶穌感慨說:『噯!不信的世代啊!』由於人的不信,導致人的不能!
耶穌問到孩子的狀況,父親說明後又說:『你若能(以下原文無),求你憐憫我們,幫助我們。』耶穌對他說:『你若能(以下原文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顯然耶穌重覆父親的問題「你若能」,當來到神聖者面前仍然使用假設語句,這已呈現其內心的不信;耶穌重覆父親的問題同時挑戰這位父親的信心,解答在於: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父親頓時領悟到自己的不信說:『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正在人察覺自己不信的那一剎那,其實就開始轉向信了,有了信心,凡事都能,耶穌施行趕鬼醫治,污鬼離去,症狀解除!」
耶穌施行趕鬼醫治,這與他的教導是聯結在一起的:「日期滿了,上帝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馬可福音一章15節)上帝國的大能彰顯出來,邪惡對生命的轄制被解開,病痛對身體的凌虐被醫治!
神蹟與福音書中所有其他記載一樣,幫助我們認識耶穌基督的大能與慈愛,而且我們也從中得知,那是出於使人敬畏的神聖者。請問當今世上,世人普遍不相信神聖,這會帶來什麼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呢?而今日教會處於這種環境下,是否也受到什麼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