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5 好牧人

【腓立比書查經】保羅回顧教會的供應與最後的致意(上)

檢舉
吳道宗 吳道宗 追蹤
"Saint Paul Writing His Epistles", by Valentin de Boulogne

◎吳道宗(聖光神學院研究教授)

經文:腓立比書四章15-23節

壹、經文釋義

保羅詳述腓立比教會的幫助
保羅在上文指出腓立比教會對保羅的餽贈「原是美事」(腓四14,即謝謝)後,從第15節開始,他就回顧並詳述教會在經濟上對他的資助。保羅在此對腓立比教會有一個新的稱呼:「腓立比人哪」。在新約中,以「教會所在地」作為對教會信徒的稱呼並不常見,另外兩處是:「哥林多人哪」(林後六11);「〔無知的〕加拉太人哪」(加三1)。

保羅接著指出腓立比教會過去對他金錢上的供應:「……我初傳福音離了馬其頓的時候,論到授受的事,除了你們以外,並沒有別的教會供給我」。這一句的「初傳福音」(傳福音的初期)與「離了馬其頓的時候」一句,形成同位(apposition)的關係。因此,這兩者合起來的意思是:保羅初傳福音時,就是他離了馬其頓的時候。

保羅「初傳福音」,就是他最初在腓立比地區傳福音之時。而「離了馬其頓的時候」,所指的就是保羅離開馬其頓「之時」(徒十六14~15)。這「之時」意味著,保羅即使來到馬其頓的最後一站庇哩亞,它仍是屬於留在馬其頓地區的時間(「之時」的意思)。因此他在帖撒羅尼迦收到的饋贈,便可視為是他離開馬其頓「之時」收到的。

腓立比教會對保羅在物質上的供應,使得保羅傳福音的工作沒有後顧之憂。這就可以解釋為何保羅在哥林多時,當西拉與提摩太從馬其頓下來後,因為攜帶腓立比信徒的資助,保羅能夠「為道迫切」(徒十八5)。「為道迫切」是指「專心傳揚主的道」(現代中文譯本作「用全部的時間傳講信息」)。這就說明,保羅有了這份來自腓立比教會的資助,就可以專心的從事福音工作,而不必另外撥出時間織帳棚來自籌生活費用。

保羅下一句繼續說:「論到授受的事,除了你們以外,並沒有別的教會供給我」。這裡的「授受」一字,在當時是指兩造之間的付錢與收錢。由這裡的文脈來看,是指腓立比教會的付出,以及保羅的接受(他們的資助)。

除此之外,保羅也說:「除了你們以外,並沒有別的教會供給我」。這句話可以翻譯為:「你們是唯一供給我的教會」。保羅在16節繼續指出:「就是我在帖撒羅尼迦,你們也一次兩次地打發人供給我的需用」。意即當保羅還在帖撒羅尼迦時,腓立比的信徒就已經開始幫助保羅。

這節提到的成語「一次兩次」(參帖前二18),所指的是「不只一次」。雖然保羅對信徒在經濟上的供應甚是感激,然而他不要使信徒誤解,他的感謝是暗示要他們繼續支持。因此在下一句就作了澄清:「我並不求什麼餽送,所求的就是你們的果子漸漸增多,歸在你們的帳上」(腓四17)。

「餽送」在這個地方特別是指送到保羅手中的金錢。此外,「果子」一字可以指由商業交易中得到的「利益」或「利潤」;但是在此是指「利息」(interest)。還有,「漸漸增多」原文是一個字,它也是個商業用語,若是與「果子」一起使用時,就表示是「複利」(compound interest)。

因此17節的意思是:如果腓立比的信徒給予保羅的饋送是本金,這本金會為他們不斷的生出利息,最終就歸在他們的帳上。明確地說,保羅把腓立比教會多次給他的餽送,當作是他們屬靈的投資,這投資所產生的「利息」(「果子」),就是指神所賜給他們的屬靈福氣。藉著這些「利息」不斷的累積,它們可以繼續的增加一直到主來的日子,那時他們將從主得到獎賞(本金+利息)。

十六世紀由Abraham Ortelius繪製的古地圖,描繪保羅傳福音的旅程。(來源維基)

接受者與給予者都充足
到了第18節,保羅進一步說明他沒有要從腓立比教會求餽贈的意圖:「但我樣樣都有,並且有餘」。這句話顯示,保羅滿足於他們透過以巴弗提所帶給他的餽送。不過要注意的是,和合本所翻譯的「樣樣都有」,其原文直譯作「我收到一切」。「一切」之詞,就是指腓立比教會所送給他一切物質上的幫助。

此外,「我收到」這個動詞,在蒲草本上常是指「收到足額的金錢並且給予收據」;若將17節出現的幾個商業用詞(「果子」、「漸漸增多」)一起看的話,「我收到一切」合適了解成「這就是你們送給我一切禮物的收據」。

此時保羅順勢補充一句:「並且有餘」,「有餘」意思是盈餘,就表示保羅收到的餽贈,其數量超過他所需要的。除了「有餘」之外,保羅還指出他「已經充足」,這說明腓立比信徒為保羅慷慨解囊的結果:就是一無所缺,甚至有餘。

保羅再解釋為何他能夠「有餘」且「充足」:「因我從以巴弗提受了你們的餽送,當作極美的香氣,為神所收納、所喜悅的祭物」。這一句的「受」是個分詞,它除了有「接受」的意思,也是表示保羅「已經充足」的原因。

這一節又出現「以巴弗提」,並且指出他帶來腓立比教會的「餽送」。雖然保羅並未明說腓立比教會送來的是何物,但由上下文就可以知道是指他們在金錢上的饋贈。

接下來,保羅以三個片語來形容腓立比教會給他的饋贈:「極美的香氣」、「所悅納的祭物」、「為神所喜悅」。

第一個是「極美的香氣」。在舊約也使用這個詞彙,它是指神聞到祂的子民在燃燒祭物時所升上來的香味,因而悅納他們的獻祭(創八21;出二十九18)。然而保羅在此把它的意義,從物質層面轉變成象徵性的用法,用來指腓立比教會所送給保羅的饋贈,是神所喜悅的「馨香之祭」,就如同人聞香而覺得愉快一樣。

第二個是「所悅納的祭物」。「祭物」一詞也出現在本書二章17節(「我以你們的信心為供獻的祭物」)。說到「祭物」,在舊約絕大部分是使用在物質上的層面。到了新約,基督徒已不再獻祭(「這些罪過既已赦免,就不用再為罪獻祭了」,來十18),因此「獻祭」的意義已全部轉為屬靈及象徵性的涵義。這裡的「收納」是來形容「祭物」,並且由於它是獻給神,因此它就可以了解為「悅納」。

第三個是「為神所喜悅」。這個字常常用來表明,基督徒整個生活的目標與動機是要「討神喜悅」。當保羅在此這麼說,是要強調腓立比信徒為保羅所做的,是可以帶給神喜悅的舉動,並且他們的餽送就是獻給上帝的祭。

接著保羅在19節指出:神會因為稱許腓立比教會所做的(腓四18),就供給他們一切所需的:「我的神必照他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裡,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這裡的「需用」(需要),是包括物質與屬靈上的需要,這涵義也可以由本處修飾「需用」的「一切」之詞得到支持。  

那麼,神是如何滿足腓立比教會一切的需要的?保羅接下來就指出,是「在基督耶穌裏照他榮耀的豐富」。這一句是由三個介系詞片語所組成:「照他的豐富」、「在榮耀中」、「在基督耶穌裡」。

第一個片語「照他的豐富」的「豐富」不只是物質上,而是包括一切可能的資源。而「照」的意思有「與……對應(稱)」之意;因此它所表達的涵義是:上帝的供應與祂的資源對應。也就是說,上帝有多少資源,就可以供應多少。又由於上帝的資源是無限的,因此人一切的需要都無法使神的供應短缺,或是資源匱乏。

第二個片語是「在榮耀中」。當第一個與第二個片語合起來,就是指「上帝的供應是如此豐富,以致彰顯上帝的榮耀」。

第三個片語是「在基督耶穌裡」,它的意思指「在基督耶穌的範疇裡」(參腓一26,二1,四7)。這個片語是要說明上帝豐富的供應,會臨到那些透過信心與耶穌基督連結的信徒身上。不但如此,上帝滿足信徒的需要是「在基督耶穌裡」的。如此一來,信徒得到神充足供應,其必須條件就是要「在耶穌基督裡」。

頌榮與最後的致意
第20節的出現,似乎有點突兀,但其實它與上文有密切的關係。因為它是對神豐富供應祂兒女的需要(腓四19)之回應,更可以視為這一個感謝的段落(腓四15~20)的結論:「願榮耀歸給我們的父神,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這一節的頌榮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一、榮耀的對象:「我們的父神」。對基督徒而言,我們所信仰的對象,既是「神」也是「父」。稱神為父,是猶太教及基督教的特色之一。作為信徒的父,其意思包括了祂所表現的慈愛(約壹三1)、饒恕(太六14)、保守(約十七11)、接納(參路十五11~27)、賜恩(雅一17)、管教(來十二5~13)等多方面的角色。

第二部分是「榮耀」本身的意義。這裡的榮耀,是指神配得人的敬拜與讚美;而非指神顯現時所發出的耀眼光輝。第三部分是歸榮耀給神的時間長度,是「直到永永遠遠」。易言之,人所歸給神的榮耀,不只是在這個世代,而且是一直持續到永恆。因此就無窮無盡,沒有停止的一天。

榮耀頌的結束是「阿們」。「阿們」在此是作為對上文頌讚上帝的回應(參代上十六36)。換言之,保羅從心裡肯定了他之前的頌榮,誠心誠意的對神的所是、所行表達他的心悅誠服。

在本書即將結束之際,保羅對腓立比教會有一連串的問候與致意(腓四21~22)。首先,保羅問候的是腓立比教會的弟兄姊妹:「請問在基督耶穌裡的各位聖徒安」,其原文直譯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問候每一位聖徒」。這句話較特別的地方,是保羅不是直接問候教會的弟兄姊妹,而是透過其他人(由動詞「你們問安」得知)代替保羅問安。保羅雖然沒有明確指出委託這些問安的人是誰,但他們可能是教會的監督與執事(腓一1)。

除了透過別人問候腓立比教會,保羅也附上三類的隨信問安者。第一種人是「在我這裡的眾弟兄」,他們就是保羅的同工,包括:提摩太(腓二19、22)、路加等人。路加之所以也是其中之一,是因為路加是隨著保羅到羅馬的同行者(徒二十七1)。

並且從下一節的「眾聖徒」(羅馬教會的信徒)的用法得知,保羅顯然把這些人(「在我這裡的眾弟兄」),與羅馬當地的信徒分別出來,因此是指較小群的人。他們應該就是保羅親近的旅行佈道同工,可以隨意進出保羅所拘禁之處。

第二種的問安者是22節的「眾聖徒」(「眾聖徒都問你們安」)。可以確定的是,他們是保羅被囚禁的所在地之教會弟兄姐妹,也就是羅馬教會的信徒。第三種問安者是「在凱撒家裡的人」(「在凱撒家裡的人特特的問你們安」),他們是屬於「眾聖徒」的一部分。這些人的是「特特的」的問安,它的意思是指「特別是」或「尤其是」。

不僅如此,原文「特特的」是修飾「在凱撒家裡的人」。因此,第22節下半節應該作「特別是在凱撒家裡的人問你們安」。換言之,「在凱撒家裡的人」是保羅特別從羅馬教會信徒中,挑出來問候腓立比信徒的一群人,顯示他們與腓立比教會有特別的關係。

保羅最後在23節加上祝福的話:「願主耶穌基督的恩常在你們心裡」,這樣的問候也出現在其他書信中,因此是他的慣常作法(參林前十六23;林後十三14)。這句話的原文直譯作「願主耶穌基督的恩,與你們的靈同在」。「靈」相當於一個人,因此,主耶穌基督的恩與人的「靈」同在,就等於主耶穌基督的恩與「人」(他們)同在。(下期待續)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