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1 基督教論壇報 / 專欄文章

你們從起初所聽見的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作者 /Brandon Morgan (莫博恩)

在風暴當中,我們很容易只盯著狂風與驚濤駭浪。在文化與經濟劇烈動盪的時刻,我們也很自然地會試圖為眼前所發生的一切賦予意義。而作為教會中的聖徒,我們常常第一反應就是拿出屬靈的氣壓計,立刻在所見之事與神所做之事(或未做之事)之間畫上等號。

這些反應並沒有錯。這些只是出自塵土之人所自然流露的反應。然而,當我們談到末世教會的先知性聲音時,僅僅「看見時代的徵兆」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辨明時代的徵兆」。辨明,意味著察覺或認出。而我們若要準確地辨明,就必須被我們天父的光所光照——就是那位我們透過祂的光來看見光的那一位。(詩篇 36:9:「因為在你的光中,我們必得見光。」

你現在是不是已經坐立難安了?你是不是渴望一個新鮮的話語——一個可以解釋這些變化、動盪與混亂的啟示?但不,我所要給你的並不是一顆可以慢慢含在嘴裡、細細品嚐的糖果。相反的,這是一劑苦澀的藥丸,要放在你的臉頰中,提醒你那不可推卸的責任。

聖經說:

「弟兄們,我寫給你們的不是一條新命令,乃是你們從起初所受的舊命令;這舊命令就是你們所聽見的道。再者,我寫給你們的是一條新命令,在主是真的,在你們也是真的,因為黑暗漸漸過去,真光已經照耀。人若說自己在光明中,卻恨他的弟兄,他到如今還是在黑暗裡。愛弟兄的,就是住在光明中,在他並沒有絆跌的緣由。惟獨恨弟兄的是在黑暗裡,且在黑暗裡行,也不知道往哪裡去,因為黑暗叫他眼睛瞎了。」(約翰一書 2:7–11,和合本,譯者強調)

我們既是光明之子,就當憑愛心行事。然而,對於「愛」究竟是什麼,有時人們可能會感到困惑。接下來的幾段,我想釐清這一點。

分裂的愛根本不是愛

「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 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
(約翰一書 2:15–17)

約翰在這裡所說的話,其實具有顛覆性,甚至一開始我很難領會。但他要表達的重點是:若我們在今世之事中尋求情感的慰藉與安全感,那其中必定有某種錯謬;若我們口中所渴求的,只是轉瞬即逝的享樂與幻想,那樣的滿足是有問題的;若我們自我誇耀、榮耀自己,那是不好的。而當我們順從這樣的傾向,就會使自己成為與父神的愛不相容的器皿。

真愛必須付諸行動

「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缺乏,卻塞住憐憫的心,愛 神的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從此就知道我們是屬真理的,並且我們的心在 神面前可以安穩。」
(約翰一書 3:16–19)

我很喜歡約翰在這裡所表達的。他的意思其實是說:基督不是只是「想要」救我們而已;祂是甘心樂意地捨了自己的性命。如果我們說自己住在祂裡面,那我們豈不也應當效法祂的行為?我們是否只是「思想」愛,還是真的「去愛」?

很實際地說,如果你的弟兄正在經歷困難——也許他被裁員了,或是失去了住處——那你會採取什麼實際的行動來表達你的憐憫呢?就我對這段經文的理解而言,它的意思基本上是:如果你有所擁有,而你的弟兄卻一無所有,而你什麼都不做,那你怎能說父神的愛住在你裡面呢?

這並不是說我們不該有智慧與分辨,但我坦白說,我覺得我們常常把「禱告尋求智慧」當成逃避責任的藉口。我常看到人們說:「我想先禱告,再決定要不要幫忙。」但我認為,更貼近天父心意的做法應該是——先以給予為默認反應,然後再禱告尋求怎麼給才是最合適的。

但唉,我們真是充滿情緒的人。當別人遭遇難處時,我們常覺得自己的同情心本身就是屬天的寶貝。這讓我想起 C.S. 路易斯在《魔鬼家書》中寫的一句話,他談到依賴情感的危險:「一個人若只是一直感受,卻從不行動,他將越來越無法行動,而最終也將越來越無法真正感受。」
(C.S. 路易斯,《魔鬼家書》,第十三封)

那一絲叫做同理或憐憫的心動,其實非常寶貴——只要它能推動我們採取行動。

我寫這些話,不是想責備任何人。只是我常常發現,我們以為對一個處在困境中的人感到難過,就是活出基督的愛。但基督並不是只憐憫我們而已——祂是在我們還處於可憐光景的時候,為我們付出行動。

正如羅馬書 5:8 所說:
「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 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愛的彰顯
「從來沒有人見過 神。我們若彼此相愛, 神就住在我們裡面,愛他的心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了。」
(約翰一書 4:12)

哇,這真是一句驚人的話。在《新普及譯本》中,這節的後半段翻作:「他的愛就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表達。」意思是說,當我們透過實際的行動彼此相愛、不心懷二意時,就能見證 神的愛確實在我們裡面掌權。

最後想說一下這封書信的作者——使徒約翰。根據早期教會的傳統,當約翰年老到無法行走、需要人抬進聚會時,他常常只說一句話:「小子們,要彼此相愛。」當有人問他為什麼總是只講這句,他的回答始終如一:「因為這是主的命令,若我們只行這一條,也就足夠了。」
(出自耶柔米《加拉太書註釋》及早期教會傳統)

結語

坦白說,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我自己也深受挑戰。寫作時我常試著找一個實際的生活情境,來應用我認為主放在我心裡的話語。但也許,正是世界上的種種干擾,使我們錯失了這信息原本的單純。所以,讓我就在這裡給出應用:

當教會裡的弟兄姊妹被裁員時,「小子們,要彼此相愛。」

當你與一位投票選擇不同的人跪下禱告時,「小子們,要彼此相愛。」

當你四面受壓時,「小子們,要彼此相愛。」

當你對這世界的光景感到沮喪時,「小子們,要彼此相愛。」

為什麼?

因為這是主的命令,若我們只行這一條,也就足夠了。

(約翰福音 13:34–35:「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作者簡介〕Brandon Morgan 目前在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擔任領導力促進師、研究員及顧問。他熱衷於推動教會合一與實踐門徒訓練。工作之餘,MoeBeon 喜歡攀岩、閱讀、寫作,並與所愛的人共度時光。

本文取自《神國雜誌》  79期  神國英文 Project Arctos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