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主筆】歲月靜靜流淌,一本書一個下午……這樣的文化似乎正在走入歷史。
北台灣知名的獨立書店不久前才決定,年底會結束營業,前任老闆撐了11年,現任老闆只撐了五年半。我們只要問自己「今年讀了幾本書」,就不難理解文化出版業面臨的寒冬。
現代人不閱讀了嗎?
倒也不是,看看捷運公車上,人人都在滑手機,用餐時間每個人在瀏覽社群軟體,我們用最多的就是眼睛,只是不再回到傳統模式。
翻閱老照片不難發現,人手一書是常態;想要吸收知識充實自己,就要大量閱讀。但是時代改變了,我們想知道任何資訊,只消五秒鐘,人工智慧就會提供整理好的完整知識,所以,我們確實正跟傳統的閱讀習慣揮別。
正因如此,基督教書展觀展人潮不夠多,也就見怪不怪了。
屬靈泡麵充斥基督徒生活
其實不要說屬靈書籍,基督徒早就不讀聖經了。不但不讀紙本聖經,也不讀電子聖經,我們讀的是各種快速的靈修材料,不妨稱之為「屬靈泡麵」。
引起大眾興趣的是: 「三分鐘帶你讀完聖經……」這一類濃縮材料。這些原本輔助我們讀聖經的工具逐漸取代了聖經本身,因為我們早就習慣了「輸入」而不是「閱讀」。
兩者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思考」。
上帝造人很特別,許多的寶貴與美好都需要一個過程,舉例來說,上帝明明可以讓所有的果樹直接滴下果汁,但是祂卻選擇比較麻煩的方式,就是要我們用牙齒咀嚼,再讓分泌的唾液幫助我們消化,因此吃飯需要一個小時,是一種文明,還要講究餐具與用餐環境,而不是每次都打成汁,三分鐘喝完,畢竟我們是文明的人類。
同樣地,當我們用眼睛看書的時候,大腦就會啟動一個過程,我們稱之為「思考」,當思考有了方向或是答案,心理情緒就會得到滿足,這是看影片的娛樂達不到的效果。
閱讀聖經好書的正向循環
一個大量閱讀的人會出現氣質,一個不眠不休追劇的人卻永遠不會成為劇中的偶像,這就是我們喜歡讓孩子看書,卻不讓孩子太早接觸3C產品的原因──我們不想摧毀上帝給他們的大腦。
現代人雖然也大量閱讀,但是充其量只是輸入一些淺層片段的資訊,其中還包含了大量的八卦,很難提升什麼。
但是閱讀一本書不一樣,一本好書是作者的思想精華,是幾十年的人生經歷淬煉出來的系統,讀者閱讀的時候是跟作者的精神與心靈相會,所以人類歷史有著美好的閱讀文化。
人工智慧雖然可以提供我們無窮盡的知識,卻未必有助於促進我們思考,甚至有可能因為迅速介入我們尋找答案的過程,而導致人類思考退化,這就是許多專家的憂慮。
身為基督徒,讀聖經可以帶來靈命增長,原因是讀聖經的時候會讓我們思考我們與上帝的關係。當我們對於上帝產生濃厚的興趣,自然而然就會有食慾去吸收各種各樣屬靈的書籍,然後我們就會更認識上帝,進而帶來更美好的生命,接著又去閱讀更多的屬靈書籍,產生美好的良性循環。
認真安靜閱讀享受安息
但如今我們顯然正在往相反的方向移動,我們透過科技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目的就是讓大腦放空,不要思考。
所以我們捨棄了很多古典文學,取而代之的是網路用詞,直接且辛辣。
我們也沒心情欣賞古典音樂,只要重複的旋律以及強烈的節奏。
我們也懶得看發人深省的電影,只要有帥哥美女以及狗血的劇情。
反正市場就跟著群眾的需要發展,不必吃力不討好。
這樣的文化正在漸漸殺死信仰,我們越來越滿足於熱鬧的敬拜、華麗的建築、大量的群眾,卻越來越聽不到自己內心的聲音。
呼籲閱讀往往是治標不治本,我們關心的不是如何重拾讀書的風氣,而是如何提升自己的生活與靈命,所以真正該做的是:邀約屬靈的同伴,更多親近大自然,更多有信仰的對話,更多激發對生命的熱情與好奇,更認真放慢生活的腳步,更冷靜的決定取捨……
一本書一個下午……好好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