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過去幾年,「女力的興起」已成為熱門議題。現今墨西哥總統、印度總統、義大利總理,還有剛選出的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都是女性。女性不僅在政壇,也在教會或職場都有出色的表現,展現她們對社會和教會的影響力。
中華福音神學院推廣教育處處長劉幸枝牧師受訪時表示,若回望歷史,早在宗教改革時期的歐洲,就已是女王輩出的時代。其中更有幾位具備雄才偉略的女性,以智慧與信仰為改教者提供庇護與支持。譬如被譽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女王」——納瓦拉的瑪格莉特,以及她的繼任者胡安娜三世。後者更被視為「聖女貞德第二」,是保衛法國改革宗信徒(胡格諾派)的巾幗英雄。
上帝的使女 兼具權柄與謙卑順服
劉幸枝牧師曾在《回來吧,書拉密女:宗教改革時期的女性事奉》一書中,詳述這些女性的事蹟。以胡安娜三世為例,她兼具敬虔與權柄,稱自己為「上帝的使女」,正因如此,她能在執掌政權時,仍懷著敬畏上帝的心,謙卑而堅定地行事。
反觀今日,當我們看到男性展現雄才偉略時,往往會稱讚他「有男子氣概」;但若同樣的特質出現在女性身上,人們卻容易貼上「強勢」的標籤。這樣的社會觀感,使得許多女性在「權柄」與「謙卑」之間難以取得平衡——既渴望忠於呼召,又害怕被誤解為逾越角色。或許,胡安娜三世的榜樣提醒我們:真正的力量,不在於透過權柄來證明自己,而在於一顆願順服上帝的心,時時存著新婦榮耀耶穌的渴慕,存溫柔安靜來實踐主的託付。
從聖經看上帝如何使用女性領袖?劉幸枝牧師表示,在談到聖經中的傑出女性時,我們常想到女士師底波拉,或是教導有恩賜的百基拉。然而,歷代志上七章24節卻提到一位鮮為人知的女性——舍伊拉;是以法蓮的後代,也是約書亞的先祖。經文記載,舍伊拉建立了上伯.和崙、下伯.和崙與烏羨.舍伊拉三座城市。
她們也是城市建立戰略規劃者
這樣的選址並非偶然。這幾座城鎮位於耶路撒冷通往海岸平原的要道上,是古代巴勒斯坦地區極具戰略意義的地點。歷史上多場戰役都在此爆發,考古學的發現也印證了它們的重要性。後來所羅門王重建了這兩座城(歷代志下八章5節),約書亞也曾在此擊敗五位迦南王(約書亞記十章6–12節),足見這些城市在以色列歷史中的軍事地位。
由此可見,舍伊拉並非一位平凡的女性,而是一位有遠見的建築者,也是一位具備軍事戰略眼光的領袖。劉幸枝牧師表示,聖經藉著舍伊拉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上帝所使用的女性角色不僅限於先知、教師或母親的形象;她們也能是城市的建立者、戰略的規劃者,甚至是影響歷史進程的關鍵人物。這提醒我們:在上帝的呼召裡,智慧與勇氣並不分性別,每一個順服祂的人,都能成為祂計畫中的重要一環。
劉幸枝牧師引用彼得前書三章7節說:「你們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和妻子同住;因她比你軟弱,與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重她。這樣,便叫你們的禱告沒有阻礙。」
這節經文若從原文來看,「比你軟弱」並非指道德或屬靈層面的軟弱,而是指身體上或社會地位上的脆弱性。彼得時代的女性在法律、經濟、社會權力上確實較男性受限,因此這裡並非貶抑女性,而是呼籲丈夫要以體諒與尊重的態度同住。她表示,「與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意指「共同的繼承人」,也就是:在上帝的救恩與生命中,男女同為繼承者、同享尊榮、平等地蒙恩。這在父權社會的脈絡中,是非常革命性的宣告。因為男女皆是上帝所造、能承受祂恩典的「器皿」,只是功能與形態不同。
帶有生命細節與情感流動的洞察力
劉幸枝牧師說,若進一步從靈性與牧養的角度來看:女性往往在關懷、靈修、情緒照顧上展現出特有的敏銳與深度。這並非因為她們軟弱,而是因為她們的受造本質裡,帶有對生命細節與情感流動的洞察力。這樣的特質讓她們能更細膩地體察他人的痛苦、接納破碎的心靈,也使她們在靈修與代禱中更能觸及生命的深層。因此,彼得所說的「較軟弱的器皿」,不是貶抑,而是提醒丈夫(包括弟兄們)——要珍惜這份柔軟所帶出的屬靈力量。因為在上帝的眼中,柔軟並非脆弱,而是一種能承載恩典、醫治他人的力量。
對於教會與社會要如何共同培育兼具「智慧、勇氣、恩慈」的女性領袖?劉幸枝牧師認為,首先,教會必須重新省思那些曾被誤讀、以致限制女性事奉的聖經經文。我們的目標並非因應時代潮流,將世界的平權觀念強行讀進聖經,而是回到經文現場,理解當時的文化與處境,進而從那個脈絡中反思今日的挑戰。唯有如此,才能讓聖經真正釋放出其原初的解放力量,而非成為壓抑女性潛能的藉口。
「智慧、勇氣、恩慈」的女性領袖,需要在信仰群體中被成全與同行者支持。其中,男性事奉者的成全至關重要。她說,古代的拉比不乏有學識淵博的女兒,那些父親並未視女性為免除學習律法之責的群體,反而悉心栽培她們,使她們能在信仰上卓越。新約中的百基拉亦是如此——她能在教導上建造亞波羅,正因有保羅與丈夫亞居拉的信任與成全。
需有馬大的幹練和馬利亞聆聽的靈性
同時,教會也需要有女性事奉者成為寬廣而成熟的榜樣。她們既有馬大的幹練與行動力,又具備馬利亞在主腳前謙卑聆聽的靈性。這樣的生命張力,使女性在領導中不失柔和,在服事中又能堅定。
總結來說,劉幸枝牧師認為,教會的更新必須回到聖經本身。願主的話語成為我們塑造領袖的依據,也成為弟兄姊妹彼此成全的準則。當教會以主的眼光重新看待女性受造——不以性別定義恩賜,而以呼召衡量忠心,期許更多兼具智慧、勇氣與恩慈的女性,在上帝的國度中被興起,成為祝福與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