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7 基督教論壇報 / 普世教會

在聖地呼籲以色列 以治理的禱告進入神命定 李協聰牧師:勿以仇敵為焦點而須定睛神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汪純怡 追蹤
李協聰牧師(右)在ICEJ住棚節特會分享信息。(圖/ICEJ`)

【記者汪純怡/採訪報導】以哈戰爭方休,台北101教會李協聰牧師在國際基督徒使館(ICEJ)住棚節特會,以詩篇五十九篇分享信息指出,仇敵圍城繞行,哈瑪斯還會再回來,以色列應以治理的禱告踏上神的命定與計畫,列國基督徒也要以禱告起來治理,不是停留在控訴與審判,而是高聲歡呼,迎接得勝的君王從榮耀中降臨。

李協聰牧師表示,這是他第一次在耶路撒冷過住棚節,所有節期最主要都是指向耶穌基督,然而在跟著台灣ICEJ住棚節走禱團行程到西牆時,看到猶太人拿著禱告本流淚迫切禱告時,等候彌賽亞的到來,連小孩、青少年也禱告到落淚,他內心產生極大的憐憫,覺得會不會哪一天到最後他們才發現這是一場騙局?因為他們所等候的彌賽亞已經來過,現在耶穌就在我們基督徒裡面。

台灣ICEJ走禱團為以色列禱告。(圖/台灣ICEJ)

為以色列禱告 被擄的要歸回

這讓他再次燃起負擔,要為以色列禱告「被擄的要歸回」,讓猶太人的心能夠歸回。

這次ICEJ住棚節特會邀請李協聰牧師擔任講員,他表示,當接到講員任務時,第一個念頭想到的是以色列還在打仗,弟兄姊妹也感到擔心,但他仍帶著平安啟程,在當地看到以色列民眾平靜生活,就像許多國家認為台灣情勢危險,台灣百姓卻仍如常生活一樣,以色列真實情況也與外界認知有著巨大落差。

他說,各國基督徒前來守住棚節,連伊朗等敵對國家也有基督徒在列國獻旗晚會中獻旗,是應驗撒迦利亞書八章22至23節的預言,這讓他非常感動。此行更見證人質獲釋與戰爭停止,親眼看到神正帶領以色列在兩年戰事後走出不一樣的路。

以色列民眾在耶路撒冷西牆禱告。(圖/台灣ICEJ)

台北101教會游士德牧師(Ted)也說,在西牆看到猶太人仍持守宗教儀式,但他們禱告流露對神的切慕,也讓我們省思是否也有這樣對神的渴望。他也深切感受,多渴望猶太人能知道「彌賽亞真的已經來了」,這也成為心中更急迫的禱告與負擔。他認為,當前的時刻,神仍呼召基督徒繼續為以色列站立、禱告、服事和奉獻。

以色列遭仇敵圍困如大衛當年情景

在住棚節特會10月8日議程中,李協聰牧師向與會71國, 1500位基督徒以「治理的禱告」主題分享信息,以詩篇第五十九篇中大衛的處境與今日以色列景況相比,正如大衛當時被掃羅王派兵圍困在家中,外面滿是想要捉拿他的人,今日以色列也面臨列國及聯合國的抵擋與壓力。

他曾在英國服事時,親眼目睹在曼徹斯特街頭,支持巴勒斯坦人數眾多,而支持以色列的群眾僅有五、六人,顯示出以色列在國際輿論上所面對的巨大困境,媒體甚至形容以色列如同「世界的孤島」。

台灣ICEJ走禱團參加住棚節耶路撒冷大遊行。(圖/台灣ICEJ)

非將眼光定睛仇敵 而是轉向神

然而,李協聰牧師調,以色列所要關注的,並非僅是哈瑪斯,而是如何進入神為以色列所預備、命定的計畫。從詩篇第五十九篇大衛「治理的禱告」就展示了如何轉變眼光、與神同工的禱告方式。

第一步首先是承認自身的無能為力,並相信唯有神能夠施行拯救。「我的神啊,求你救我脫離仇敵,把我安置在高處」(1節),「高處」指的是進入到神的同在、神的旨意及保障。

第二步則是將局勢的主權完全交給神。正如大衛形容那些攻擊、圍困他的仇敵「叫號如狗,圍城繞行」(6節),以色列也面對列國壓力、媒體喧嘩、權力腐敗的困境。大衛求神興起「鑒察」,求神打開眼睛看見發生的事;求神興起「懲治萬邦」(參4-5節),帶來祂的審判。這是屬靈治理的起點。大衛行使了治理的禱告,不是苦苦哀求、也不是出於仇恨報復的禱告,焦點不在仇敵身上,而是轉向那位掌權的主。

住棚節特會與會者與極端正統猶太教民眾互動。(圖/ICEJ)

即使黑暗尚未退去 仍要讚美神

李協聰牧師說,哈瑪斯仍會再回來,若只將焦點定睛於哈瑪斯,忽略了神的主權,將永遠被仇敵勢力壓制。因此,以色列關注的重點不在與哈瑪斯之間的問題,而是要將主權交給神,相信神的主權必在以色列彰顯奇妙的作為。

李協聰牧師指出,詩篇五十八篇8節說「但你耶和華必笑話他們,你要嗤笑萬邦」,在詩篇第二篇也提到,地上的君王商議要抵擋耶和華和祂的受膏者,如同現今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對以色列的態度。此處「笑」字在希伯來文中有「治理」的含意,今日以色列所經歷的,正是神在萬邦中施行治理的時刻,即使列國圍困、媒體操弄,神仍坐著為王。

他指出,神治理列國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救贖。列國圍困以色列,但絕無法消滅它,因為治理的主權在於神。當夜晚的仇敵尚未退去時,大衛已在清晨讚美神(16-17節),因此,即使以色列的黑暗尚未退去,我們也應當像大衛一樣,起來讚美神的得勝臨到以色列這片土地。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