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汪純怡/採訪報導】對沒有專業音樂背景的弟兄姊妹來說,創作詩歌敬拜上帝,是難以觸及的領域,而資管系退休教授王永銘弟兄,卻運用AI工具,3個多月內創作了三百多首中英文詩歌,將對神的愛與感動,轉化為能夠跨越地理限制、廣傳福音的動態影音,並帶來強烈且獨特的「與神同在的滿足感」。
龍華科技大學資管系退休教授王永銘弟兄在過去任教時期,就以創意教學、創新思考知名,退休後也常應邀前往竹科講授關於創意在電腦方面的應用,今年7月演講時,有鑑於AI發展速度驚人,他就將主題轉向創意在AI的應用。

講座用唱的 做詩歌有滿足感
王永銘教授受訪時說,過去上課時有些學生表示,老師要都是能當Rapper(饒舌歌手)、上課都能用唱的,大家就會精神百倍,因此他就想,不妨把演講內容唱出來,於是將三小時的演講重點整理成歌詞,再由AI製成歌曲,不僅獲得觀眾熱烈迴響,也讓他驚訝於AI在作曲方面的進展速度。
演講結束後,他持續嘗試使用AI製作其他類型的音樂,例如根據照片或遊戲生成歌曲,也開始做詩歌,但他發現了關鍵性的差異,「只有做詩歌做完之後,才有那種很滿足的感覺,就是與神同在的感覺」,這種獨特的屬靈體驗,促使他將創作重心集中在詩歌上。

無音樂背景 仍能創作提升敬拜
王永銘教授坦言,儘管他高中就信主,會唱的詩歌數量很多,但仍感到無法完全抒發對神的敬拜;由於並非音樂背景出身,難以自己創作詩歌,現在AI 技術徹底解決了這個限制。
他心中感動要創作《荒漠甘泉》詩歌版,一方面好像很少看到以此書為創作內容的詩歌,一方面因為本書屬於公共財產,沒有版權問題,於是就開始按照每日靈修進度創作,目前已經製作完成一季的內容。
王永銘教授分享,其中有一天的靈修內容是藉由小故事來講述何謂「奉耶穌的名」,在用AI創作的過程中,他對「我們是因著耶穌的名,天父接納我們為天父的兒子」這個真理,竟有了更深厚的領受。
他也會在心中有感動、卻找不到合適的詩歌來表達時,就將重點或歌詞寫出來,利用AI進行整理並製作成敬拜歌曲。
外國肢體受感動 傳福音無遠弗屆
王永銘教授善用多款免費或低成本的AI工具,先用ChatGPT與Google Gemini整理與歌詞生成;再將AI生成的歌詞輸入Suno,生成完整的歌曲,還可自行選擇或由AI建議音樂風格,例如在創作住棚節詩歌時,就指定「以色列民歌」風格;然後根據詩歌的歌詞與意境使用Leonardo生成對應的靜態視覺圖像、用Grok製作為具有動態效果的短影片;最後用剪映APP進行後製及上字幕。歌詞與樂曲生成10分鐘可完成,影片製作大約需要1個小時。
除了在製作過程中收穫信仰進深的果效,更奇妙的是AI詩歌擴張了福音的傳播力和持久性。為了讓社群平台主動推廣,他將影片剪輯成90秒短片,使得單一影片能達到數萬接觸人次,這不是一對一傳福音能夠接觸到的面向。
就有國外陌生肢體在YouTube上留言反饋,表示被荒漠甘泉詩歌的歌詞觸動,想起過去許多試煉及失敗,彷彿是上帝藉由歌詞來安慰鼓勵。王永銘教授認為,這種來自陌生人的回應,是神給予他極大的禮物。
王永銘教授說,當這些AI創作詩歌內容發布到網路和社群媒體後,即使創作者將來離開世界,上帝仍會繼續使用這些內容對人們說話。他鼓勵弟兄姊妹利用AI工具,發揮各自的恩賜,更深表達對上帝的愛與認識。
他強調,AI科技正在為敬拜與傳福音帶來一場革命性的變革,讓無數信徒能夠以更寬廣的方式傳福音,無論是從聖經或是屬靈書籍製作AI詩歌,只要心存敬拜,聖靈便會帶領不斷成長,使作品越發合神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