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5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AI是最強助手 簡英材教授建議:神學院、教會應多開AI相關課程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吉他博士簡英材教授。(圓圖)

【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AI不是主體,它是來幫助我們的,就像秘書助理一樣,我們要懂得如何善用它!」

從民歌手到吉他博士,從巴哈到搖滾樂,每年全球音樂佈道與敬拜研習的美國加州金門神學院資深領導學教授簡英材受訪時強調,他非常認同黃仁勳在一次談到所說的:「我們不應該說人『vs AI』,因為AI不是主體,人才是主體,AI是來幫助人的。」

吉他博士簡英材教授。

人加上AI 效率增加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的觀點關鍵之處,就是「不是人 vs AI,而是人+ AI。」簡英材博士指出,AI就是我們最強的秘書助理,因為它能透過大數據瞬間處理資訊、而且每天還在進步。現在各行各業,包括作曲,都能做到八、九成的水準,但它永遠沒辦法做到百分之百。AI就像是最強的秘書,例如開會時,只要錄音後請AI幫忙整理重點,很快就能搞定,要是人工處理,恐怕會花掉好幾個小時。

談到敬拜訓練,他舉例說,曾有人請他規劃一年期的「敬拜主領訓練」。對方希望每週有一個10至15分鐘的小單元,全年分為四個12週的模組,總計約48個主題。他說,光是把那48個主題電腦構思打字就得花好幾個小時,但是他只要告訴AI需求,兩分鐘就生成初稿,十分鐘接近定稿,再花半小時即完稿。AI不是100%專業,但它能迅速根據大數據整理出結構,再由人修正詞彙與內容,這就是AI輔助的價值。

簡英材教授在各教會敬拜研習中分享。(受訪者提供)

正面迎接不要害怕使用AI

簡博士表示,機器人和AI的發展已經超過20年,我們不是要害怕,而是要懂得使用、讓它幫助我們。當年微波爐出現時,人們也曾懷疑。現在關鍵是訓練,年輕人學得快,但年長者速度慢,當ChatGPT剛出來的時候,他們在美國加州金門神學院立刻舉辦ChatGPT訓練,一整個上午和下午,連續幾個月,幫助所有一級主管及所有教授了解AI與神學教育的關聯。

他補充,其實神學界早在AI流行前就使用過檢查論文抄襲的軟體。AI並非突然出現,而是漸進發展。像檢查論文的軟體,五年前至今就能自動分析哪裡抄襲、哪裡有問題。黃仁勳說得沒錯,AI每天都在被使用,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而已。未來只要能被AI取代的職位,人工勢必會被淘汰。

AI無法精準「論述」神學

談到敬拜音樂,他說,新冠疫情之後,他搭了十二趟郵輪,郵輪上從百老匯音樂到爵士、古典、流行,幾乎每種都有。他發現所有二至五人小樂團,都用MIDI預錄,即使有人臨時缺席,一按按鈕,樂器、人聲都能即時補上,準確率高達九成以上。台灣教會很少人運用,但若知道如何運用AI就能事半功倍。

他強調,AI是最棒的輔助工具,是全能秘書助理,孔子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AI雖能傳授、輸出知識,卻無法解答人的終極疑惑。

他進一步指出,AI無法精準「論述」,像「什麼是敬拜、為什麼敬拜、如何敬拜?」這些神學問題,它可以整合大數據資料,雖然寫得冠冕堂皇,但懂的人會看出不恰當之處。

幾年前,有位美國神學家請AI分析自己的著作、論述,AI三分鐘內就生成數十頁摘要,看似強大,但若進一步的要求細節深入對話後,準確度不到五成。可見使用者越專業,AI的輔助價值就越高,更不可能喧賓奪主。

基督徒需要AI相關訓練

所以,他認為,教會面對AI的解決方案,就是在神學院、教會內部,為牧師傳道、長老執事,音樂敬拜領袖的培育,一定要有AI的裝備、素養與訓練等。

他也提到,明年春季受邀到各大神學院授課。由於之前在美國課綱都用英文,現在直接把整份英文大綱貼進AI,請它翻成正式的繁體中文格式,經過幾輪修正,十分鐘完成初稿,半小時即可定稿,重點還是在於「使用者的專業判斷能力』。「我們要一直問AI、問到底,直到得到滿意答案。因為AI不會累、不吃飯、不休息,很耐操。」

簡博士強調,更新成長突破是領袖及教會成長的關鍵,懂得學習、善用AI已經迫在眉睫。目前台灣及普世華人神學院,是否有開AI相關課程?神學院是培養教會領袖的地方,神學院教授更要走在時代前面。金門神學院五年前就舉辦ChatGPT訓練,他語重心長地說:「新冠疫情之後,整個社會急劇變化,全台基督徒人數減半,我們需要懂新趨勢、善用AI,事半功倍,得人如得魚,榮神益人。」

相關新聞:新聲與心聲-AI時代敬拜的變與不變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