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亭(牧師)
甫結束的國民黨主席選舉意外引起空前注意,不但有六個人出面參選,過程更出現激烈的「網內互打」選情,甚至選舉結束後還在餘波蕩漾,整個過程耐人尋味。
不像民進黨早早提拔新人,也擄獲不少年輕世代的心,身為百年老店的國民黨「應該改革」可謂路人皆知,「世代交替」四個字也喊了好多年,就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沒有人想到,竟然是這一次的黨主席選舉卻意外引爆了無人料到的歷史轉捩點。
這般看起來與教會無關的折騰,其實透露出許多「歷史的必然」,值得基督徒思考。
改變總在無人知曉時上演
首先,什麼時候會出現明顯的轉折,往往要事後才知道,教會歷史也是這樣。
身為五百年老店的基督教體制(算上宗教改革以前的話就是兩千年老店)想要改革,談何容易?別忘了,以色列的改革是付上國家滅亡的代價,又在兩約中間等了四百年才盼到耶穌道成肉身,結果他們居然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可見改革有多難。
馬丁路德被稱為宗教改革領袖,那也是後來的事,他自己從未料到歷史會這樣發展,他會名留千史。
當今日普世教會的發展令人憂心忡忡,年輕人大量出走,也透露著教會僵化的運作,確實需要改革,正如耶穌自己說:新酒要裝在新皮袋。但是基督教會遍布全球,又不像天主教有教皇指揮,聖靈到底要怎麼更新教會,如同新婦裝扮整齊、迎接耶穌再來,這是無法預測的。
結果,疫情就發生了,甚至可以說是近代教會的轉折點,這是始料未及的,疫情後的教會已經引起了大量的討論。
改變總是會來,只是沒有人知道是什麼時候。
疫情與人工智慧帶來改變衝擊
其次,改變一旦發生就是內部衝突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鄭麗文的當選,無疑引爆了國民黨存在已久的內部衝突。這次選舉說是新生代,其實也都不年輕了,鄭麗文以及最早起跑的羅智強都已經50多歲了,但看在百年宮廷的大老眼中卻還嫌稚嫩,於是拱出了安全牌郝龍斌參選,就這樣上演了建制派與改革派的淒風苦雨。
老將曾經承諾交棒,但又覺得自己依然是當打之年,大有可為,一方面也是不放心年輕一輩扛不住時代動盪,有種使命感要帶領群眾進入迦南;但最主要的關鍵是,新舊之間對國民黨路線想法有所不同。
教會界也有類似的氛圍,擁護傳統的教會領袖依然相信「大教會是主流」,把牧養的重心放在主日崇拜,人數與奉獻就是評估教會最直接的數據;但與此同時,也有許多人看見疫情傳遞的訊號以及人工智慧的趨勢,認為「無牆的教會」是基督再來前的盼望,基督徒不需要再把精力放在教會組織的運作,而是應該在國度的胸襟下資源共享,建立更多職場微型教會以及家教會,不必在乎教會的招牌,更看重回歸門徒訓練以及生活實踐。
上帝透過歷史煉淨祂兒女的生命
國民黨新任主席11月就要上任,目標是2026與2028的選舉,未來幾年的動盪勢不可免,新舊勢力交戰究竟是慘烈成仁還是浴火重生,無人知曉。
但是教會完全不一樣!
雖然沒有人能夠預測教會未來的具體風貌,但是上帝一直在掌權;仔細回顧會發現教會歷史雖然非常不完美,但是都在回應時代的脈動。每個階段都有其必要性,也在各種大局的衝擊下展現福音本質的生命力。
例如聖俗二分的觀念,曾經建立神權思想,甚至逼迫科學家,卻也讓我們從中醒悟,我們無需保護上帝。
例如政教合一的思想,雖然上演了許多不堪入目的邪惡宮廷劇,卻也揭示了「神的國不屬這世界」的超然特質。
地上的國最終上演的是權力鬥爭,但是天上的國一直著重於改變人的生命;雖然麥子與稗子同時生長,但是上帝會透過歷史煉淨祂兒女的生命。
當然我們也不能忘記,我們需要為地上的國禱告,為執政掌權者禱告,希望他們「行公義,好憐憫,有謙卑的心與神同行」,這是聖經的教導。
人工智慧時代無疑會改變教會的風貌,到教會做禮拜不再是運作的中心,在混亂與逼迫中行道才能見證信仰,信徒將厭煩高談闊論,卻更謙卑地尋求「道路、真理與生命」。
其實人心改革從未停止,直到耶穌基督再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