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9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非洲豬瘟凸顯動物防疫破口 從利未記看「潔淨食物」的提醒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台中非洲豬瘟的來源和流向都在釐清。(翻攝自農業部臉書)

【記者李容珍台中報導】自從10月21日台中梧棲一處養豬場的死亡豬隻檢體,驗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呈陽性反應,政府22日中午啟動全國豬隻禁運禁宰,並禁止廚餘養豬5天。當25日農業部獸醫研究所確認為非洲豬瘟。由於非洲豬瘟有15天潛伏期,又具高傳染力,全台活豬禁運禁宰又延長10天,至11月6日中午12時,全國養豬產業與餐飲市場將全面進入防疫戒備狀態。

到底病毒來源在哪,仍待釐清,對相關產業、民生衝擊之大,無法估計,未來對於廚餘養豬、動物防疫問題,引起全台關注。

非洲豬瘟傳播力強 無疫苗施打

非洲豬瘟病毒抗酸鹼能力強,存在於環境時間於冷藏豬肉 100 天、冷凍豬肉 1,000 天、豬舍 1 個月、糞便室溫 11 天。該病以接觸傳染為主,可經由廚餘、節肢動物、動物分泌物或排泄物、車輛及人員夾帶等途徑傳播。潛伏期:5 天-19 天。平均大約在 2 至 10 天內死亡,且死亡率可達 100%。目前尚無藥物可供治療及疫苗施打。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 簡稱 WOAH) 列為應通報疾病。 

非洲豬瘟傳播力強,染疫農場需要消毒。(翻攝自農業部臉書)

中興大學獸醫學院莊士德教授受訪時表示,非洲豬瘟不易被發現,傳播力又很強。2018年中國大陸曾經爆發非洲豬瘟疫情,不僅31個省、市、自治區都受影響,甚至病毒擴散到鄰近東南亞國家,也陸續發生非洲豬瘟疫情。其傳播途徑主要是透過受感染的豬隻、豬肉製品、廚餘以及被病毒污染的交通工具或人員夾帶等。雖然,台灣海關檢查投入很多人力心力,但他用一句話「引繩而絕之(拉長繩索使它斷裂),其絕必有處」來形容,就是指一件事情的發生,背後一定都會有一些破口。但他認為,從防疫的角度,真正的傳播途徑,至今還不能確切掌握,目前最重要的還是查明病毒來源,以及產生的原因,讓疫情能夠及早止住,杜絕病毒擴散的可能,並藉此提醒防範未然。

莊士德教授說,這次非洲豬瘟病毒傳染途徑,有可能來自廚餘,但是否就是廚餘,或是還有其他傳染途徑,還需再做其他的檢驗,才能夠比較確切知道真正原因。但他認為,已經經過這麼多天,還沒有得出確切的報告,病毒有長達3-20天潛伏期,要查明確切的傳染途徑,恐有其困難度。

贊成禁用廚餘養豬 避免災難風險

莊教授指出,他非常贊成禁用廚餘養豬,畢竟廚餘是非洲豬瘟比較可能的傳染途徑。雖然全台六成以上廚餘進養豬場,但因過去非洲豬瘟在亞洲其他國家發生後,有些縣市地方政府早已經禁止養豬,並不是現在才有,因此目前全台低於一成的豬是用廚餘飼養,超過90%還是用飼料來養豬。然而, 若是因為不到一成廚餘養豬,卻可能給全台二千億產值的養豬業帶來災難性的風險,實在得不償失。

莊士德教授。(翻攝自中興大學網站)

他指出,非洲豬溫的潛伏期,與病毒的種類,還有豬的品種有關,也因為每隻豬對病毒感受性的差異和潛伏期非常多樣,要查出病毒何時進入豬場,帶來疾病爆發,需要更緊鑼密鼓、更加審慎地考量,並要非常努力地從各方面去了解其傳播途徑。政府會延長十天,禁運禁宰,並禁止廚餘養豬,其實就很清楚,不希望病毒傳染到其他地方。

莊教授表示,非洲豬瘟病毒抗酸鹼能力強,存在於環境時間於冷藏豬肉 100 天、冷凍豬肉 1,000 天、豬舍 1 個月、糞便室溫 11 天。由於非洲豬瘟屬於動物疾病,不會人畜共通傳染;人所吃的豬肉,都會煮熟才吃,所以不會感染人類。

詳查病豬流向 以及病毒可能傳染

台中衛生局長曾梓展表示,13日出貨的28頭豬隻中,有23頭留在台中,另5頭轉售到彰化和嘉義。這些豬肉經零售與代購系統分流,最終流向6個縣市,包括新北、桃園、雲林、台南與高雄。台中地區:23頭豬中,13頭分給7家零售攤商,另8頭由19家代購商買走,全數售完。外縣市部分:2頭由代購商轉售至彰化與嘉義。再加上轉運流出部分,共有7頭(重805公斤)擴散到新北、高雄等地。下游加工流向:部分豬肉製成半成品,流向新北與高雄四家業者;部分再回流至台中販售,目前均已售罄。

莊士德教授表示,若能夠把這次的疫情問題僅侷限在台中梧棲的豬場,對台灣養豬產業的衝擊,比較不會讓人擔心;然而現在除了追查從非洲豬瘟爆發的豬場出來的豬肉流向,還有疑似含病毒的豬肉,被冷藏或冷凍在哪些地方,都要找出來,還有接觸到哪些車輛、人員等,都需要查明,避免病毒持續擴散。

政府重新檢討廚餘如何再利用

莊教授認為,比較令人憂心的是,現在台灣的豬肉不僅無法販售,台灣非洲豬瘟,要確認3個月無新病例,才可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申請回非疫區,這段期間,豬肉完全無法出口到新加坡、日本等地,衝擊就會很大。

他認為,從源頭管理,就是盡量宣導,我們在點餐煮食惜食觀念,盡量減少廚餘。如果政府今後不用廚餘養豬,廚餘可以再利用為堆肥、生產沼氣等再生能源,或透過高溫處理後製成環保飼料。他說,台灣對於處理廚餘的量能,並不是很好,不管環境部和農業部、商業部,應可以藉此機會統籌處理台灣的廚餘問題。

豬肉能不能吃,要留意飼養衛生環境。(翻攝自農業部臉書)

聖經對潔淨食物教導對現今提醒

莊教授表示,舊約利未記第十一章提到有關哪些東西可以吃,以及衛生潔淨的教導。當時以色列人在曠野,大部分群聚互動,衛生環境不好,才會對於食物的潔淨有所教導,不僅對人的健康,對動物健康,也非常重要。在創世記提到,人類受上帝之託管理大地,不管飛禽走獸、地上各樣活物,我們有管理的責任,其實也要更多思考,很多的食物不潔淨,當我們吃了,其實對身體健康亦有害。站在防疫的角度,利未記第十一章是上帝對以色列人在曠野當中,如何吃的健康的提醒,對於容易成為傳播管道的廚餘,其實已不適合再用來餵食豬。

舊約律法禁止吃豬肉,豬被認為是不潔的動物,他說,因為豬是偶蹄目動物,不像牛羊是反芻動物可以吃,這可能與當時中東的環境有關;但是在新約,雖然說明豬肉可以吃,但也提醒「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哥林多前書六章12節),平常飼養的環境衛生、消毒安全等,飼養者都要非常留意。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