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1 基督教論壇報 / 人物報導

以猶太智慧揭開 川普時期全球經濟革命內幕 前美國財政部助理部長米契爾.蘇騏來台發表新書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特約記者陳秀雯 追蹤
蘇騏與呂桔誠(左)相識於紐約華爾街,擁有超過30年的深厚友誼。(攝影/陳秀雯)

【特約記者陳秀雯/台北報導】前美國財政部助理部長米契爾.蘇騏(Mitchell A.Silk) 近日推出新書《A Seat at the Table: An Inside Account of Trump’s Global Economic Revolution》(中譯:一席之位——川普全球經濟革命的內幕觀察),以自身在川普政府任內推動國際經濟政策的第一手經驗,揭示美中關係轉折、全球金融秩序重構,以及如何讓新興與中型經濟體在國際舞台上真正擁有「一席之位」。

日前他應曾任財政部長及台銀董事長的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理事長呂桔誠邀請,在台北市猶台文化交流協會進行新書發表會。

呂桔誠理事長介紹道,這本書對台灣有其重要性,其中探討了機構、監理機關、市場參與者和政策制定者如何攜手合作,確保新興經濟體和中型經濟體在全球金融領域獲得有意義的發言權和影響力。

他說,對台灣而言,有三個面向特別突顯:

呂桔誠談新書內容對台灣的重要性

首先,在「機構發言權和代表性」方面。台灣的金融市場、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必須積極參與全球金融架構,而不僅僅是旁觀者。蘇騏的理念是,為確保「在框架下佔有一席之地」,就需要在治理、透明度和策略參與方面做好準備。

其次,在「監理與創新」方面。台灣正處於一個轉折點:金融科技、基礎建設融資和跨境資本流動正在加速發展。本書強調,監理應在維護金融穩定護欄的同時,促進創新而非扼殺創新。這將與台灣下一階段的金融發展息息相關。

第三,在「夥伴關係與領導力」方面。台灣的機構可以發揮東西雙方、已開發市場和新興市場兩者之間的橋接功能。蘇騏的職場生涯就是這種橋接功能的典範;他的著作為此繪製了路線圖。對台灣而言,本書的理念是:參與國際事務,建立夥伴關係,提升機構能力,如此才能贏得「一席之地」。

呂桔誠表示,蘇騏的著作正呼籲台灣金融界向前邁進,參與全球事務,並在全球金融舞台上佔得應有的地位。

猶太家庭啟蒙 從信仰學習關係的藝術

談到新著作,蘇騏則指出,本書中提出的重要性,在於當今「全球經濟革命」並非單純的貿易重分配,而是一場關於信任、制度與人際關係的深刻變革。他認為,唯有金融機構、監理機關與政策制定者攜手合作,才能確保全球經濟權力的平衡與可持續發展。

蘇騏在書中開篇便以自身的猶太家族背景為引子,回顧祖父母自烏克蘭移民美國的故事。他指出,猶太教育讓他懂得——真正的公義需要行動,而理解他人是關係的起點。

這樣的價值觀,成為他在國際談判桌上最獨特的資產。蘇騏寫道:「我從小被教導,當你坐在餐桌前,要先傾聽別人的故事。因為只有理解,才能建立信任。」因此在參與許多正式國際會議期間,他通常會事前或事後邀請相關人士到家裡用餐,並以此建立關係和更多交流。這份信念貫穿他在華府與世界各地的外交工作,也體現在書名《一席之位》的象徵中——那張桌子,既代表政策權力,也代表文化與信任的交匯之處。

在第一章〈到中餐館打工的美好帶領〉中,蘇騏以輕快又深刻的筆調,講述他十三歲時在布魯克林一家中餐館打工賺取零用錢的經歷。那段時光讓他學會了中文、認識了華人社群,也開啟了與亞洲世界的聯繫。多年後,他回顧那段往事時笑說:「那間小餐館是我理解中國文化的第一所學校。」儘管當時學會的是華僑界普遍的廣東話,後來才發現這只是中國的方言之一,也因此興起他日後想到台灣來學習正統中文。

他在書中回憶,有一次在中國參與高層會談時,座位安排出現誤會,眼看場面僵持,他靈機一動提議「大家先一起吃飯」。結果這頓飯不僅化解緊張,也讓談判進展順利。蘇騏說:「有時候,改變局勢的不是一紙協議,而是一張餐桌。」

這一幕象徵了他一貫的外交哲學——在政治之外,關係的建立才是真正的力量來源。

重新定義美中關係的新原則:艱難而公平

在〈世界顛倒:重塑二十年美中關係〉,與〈艱難而公平:重新定義美中關係的規則〉兩章中,蘇騏以參與政策的角度回顧美中從互信到對峙的演變。他強調,美中兩國的經濟互動不應淪為零和競爭,而應回到「艱難但公平」的原則。

他指出:「公平並不是妥協,而是讓對方知道你願意在誠實與透明的規則下競爭。」這種態度,正是他從猶太信仰中汲取的核心精神——在堅守原則的同時,仍保有理解與合作的彈性。

蘇騏在這篇章中分析川普政府時期的經濟決策,揭露內部如何嘗試調整美國在全球的經濟策略,並重新設定與亞洲、拉丁美洲及歐洲的金融合作關係。他認為,這些調整雖具爭議,卻反映出美國重新尋求定位的現實壓力。

重奪西半球地位與科技創新的雙軌布局

在第六章〈重奪我們在西半球的地位〉中,蘇騏談到美國如何透過能源與基礎建設投資,恢復與拉丁美洲的經濟夥伴關係,並提出America Crecé計畫,作為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回應。這場策略重心的調整,不只是地緣政治布局,更是一場「以信任為核心」的關係重建工程。

接著在第八章〈擁抱改變的速度:在金融科技領域走鋼絲〉,蘇騏則描寫自己推動金融科技監理的經驗,當時正面臨區塊鏈、數位貨幣與監理科技興起所帶來的挑戰,迫使政府必須「在創新與穩定間走鋼索」。他呼籲監理機關與產業界應建立「共學與共管」的夥伴關係,而非對立關係。

拯救美國的十天 CARES Act的幕後現場

在第九章〈新冠病毒援助、救濟和經濟安全法案(CARES Act):拯救美國的十天〉中,蘇騏以日記般的筆觸回顧疫情初期的決策現場。他描述財政部團隊如何在短短十天內設計並推出史上最大規模的紓困法案,防止美國金融體系崩潰。

這段緊繃時期,他寫下:「那十天,我每天都在重新定義信仰與責任的邊界。」在極端壓力中,他再次回到信仰核心:「上帝讓我坐在那張桌子上,不是為了權力,而是為了服務。」

最後一章〈拯救航空業〉則補述如何透過政府與企業的協作,挽救數百萬個就業機會,並展現他所謂「務實解決方案的精神」——用信任與制度,而非意識形態,化解危機。

作為美國史上首位獲參議院同意的猶太正統派官員,蘇騏在書中並不以宗教為政治標籤,而是將信仰視為理解世界的起點。他相信,「信仰給了我原則,關係給了我方法,制度給了我秩序。」

《一席之位》因此不只是回顧川普政府的經濟決策,更是一場思想旅程——從餐桌到談判桌,蘇騏以猶太教育的智慧,提醒讀者在政治與商業之外,人際連結與誠信才是改變世界的真正力量。

相關新聞:從中餐館走上白宮決策桌 專訪米契爾.蘇騏:每個人都該用信仰和專業影響世界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5-11-01 基督教論壇報 / 專欄文章
【睿智雞精特別號】御風而行?
2025-11-01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禱嶼專欄】從島的想像進入「禱的想像」
2025-11-01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你是否還在曠野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