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感恩節將至,2025年對很多人來說,是不容易,乃至充滿困境的一年。華人社會常云「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在教會界則常以「神未曾應許常晴無雨、常樂無痛苦、常安無虞」鼓勵信徒愈是困境愈要倚靠神。
聖經中的保羅、約瑟、約伯、大衛和約拿,都是在遇到困境時,依然倚靠神,「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信心勇士,他們的榜樣和精神,至今仍影響和鼓舞當代的教會和信徒困境中仍讚美感謝神,困境中依然感恩的動力,是對上帝的全然信靠與祂救恩確據的回應。

聖經中的榜樣看見困境中的感恩
保羅在遭受逼迫的困境中,仍藉著書信,鼓勵帖撒羅尼迦的信徒「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耶穌基督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16-18節)。約伯則是在驟然失去所擁有的一切的苦難和困境中,仍以「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約伯記一章21節)相信上帝的信實,展現對上帝的全然信靠。
無論是聖經人物還是當代的信徒,之所以能在困境中,仍然在人前感謝主,這是因為信仰讓他們的眼光和信心,已經從人生旅程的高山低谷、環境和際遇的好壞,轉向「神同在的確據」,因此無論發生何事,在困境中依然揚聲讚美主,獻上感恩。
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院長謝宏忠牧師,原本是台大醫院病理科的主治醫師,謝院長的兒子在幼年的時後就因病安息主懷,謝宏忠化喪子之慟為服事的動力,從醫師成為牧師及神學院院長。
謝院長受訪時提到,在困境中仍能向神獻上感恩的動力,就是他深信「人即使失去一切,卻永遠不會失去主。信仰幫助在困境中的人「從失去的事,看到還有的事;從負面的事,看到正面的事」,即使是處在像約伯和大衛那樣的人生絕境中,仍能因為相信有神並堅定信靠耶和華,仍能看見希望,在困境中以感恩的心讚美神。

謝宏忠院長:神的心意是凡事謝恩
謝院長說,2025年對台灣的社會和教會都是不容易的一年,「凡事謝恩」是上帝對教會和信徒的旨意,困境中仍能感恩的祕訣就是「數算神的恩典」。對於基督徒來說,最大的挑戰不是講道理,而是在人前活出見證。他常鼓勵傳道人和弟兄姊妹「要多看自己所擁有的而感恩,不要常去看自己所沒有的而悲嘆」。哥林多後書八章12節說:「因為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
謝院長表示,去年他剛過了70歲的生日,每天早上起床都為著上帝還存留他一口氣在、還有生命氣息而感謝主,還有在困境中,把從人的眼光看為負面的事,看到正面的價值。
謝院長分享,中風對一般人來說,是莫大的苦難,但若是用神的眼光去面對,結果就可能會大不相同。他認識一位牧師,中風之後有人問他「以後,你還能說出感謝主,向你所信的上帝獻上感恩嗎?」那位牧師回答:「感謝主,中風前我難免說錯話傷害人,現在我應該不會了,因為我現在反應慢了,講話也含糊不清,可以快快地聽、慢慢地說,可以減少說錯話的機會了。」

約拿在困境中先讚美感謝神
他說,困境中的感恩最主要的動力是「相信主的同在,主不會撇下信靠祂的人」。感恩的力量是大的,遇到困境時,是像舊約聖經在曠野中的以色列民,向上帝大發怨言,就連上帝賜下嗎哪都覺得是理所當然,不懂感恩;反之,像是約拿,即便已經面臨被吞到魚腹中的困境,依然禱告耶和華他的神。
謝院長表示,約拿書二章7-9節提到約拿仍在魚腹中尚未脫困的時候,約拿就宣告「我心在我裡面發昏的時候,我就想念耶和華,我的禱告進入你的聖殿,達到你的面前,那信奉虛無之神的人,離棄憐愛他們的主,但我必用感恩的聲音獻祭於你⋯救恩出於耶和華」,而保羅在困境中寫給教會信徒的書信,像是腓立比書一章3-4節就開宗明義提到:「我每逢想念你們,就感謝我的神」。約拿在困境中就先憑信心相信耶和華的救恩,並向神獻上感恩。
基督徒在順境和逆境中可以凡事謝恩,腓立比書四章6-7節的提醒,不是以自我中心為需要的禱告,而是要相信我們可以把重擔和憂慮全然藉著禱告卸給神,所信的上帝可以全然擔當我們所承受的重擔。謝院長表示,一個凡事謝恩,特別是在困境中更能堅定信靠神的人,他榮耀神的信心和心志是大的,也是神所悅納的。
台灣拿撒勒人會神學院院長王乃純牧師,因為心臟疾病,心臟已經裝了13個支架,但他仍然喜樂服事神、並且與團隊為上帝的國度興起更多下一代合用的傳道人和神國的工人。王院長說,當一個基督徒的靈命進深和生活的信仰實踐,重疊的範圍愈多,那這樣的基督徒比較能活出聽道且行道的生活,展現在困境中仍獻上感恩的見證。

王乃純院長心臟裝支架仍感恩事奉
王院長說,上帝從沒有應許天色常藍、花香常漫,基督徒在生活中也是這樣,遭遇困難和挑戰,甚至是病痛都是司空見慣,信仰從來不是講道理,而是真實的生活經歷,信仰在生命中所占的比重愈大,遇到困難的環境就越容易超越。在困境中仍感恩讚美神,神的作為是超過人心所求所想,是超越理性的。
聖經中像是摩西、保羅、約瑟和大衛在困境中仍能超越環境,是因為信仰已經內化成為生命的本質。就像他經歷發現心臟病和裝支架的生命歷程,信仰就成為他的生活實踐,所信的上帝就成為他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他常鼓勵傳道人和信徒「要真實在生命中經歷主,這個信仰才會成為你的信仰。」
王院長提醒眾基督徒,要捫心自問:「有多久沒有用心靈和誠實,凡事感恩敬拜耶和華了?」他表示,他是媽媽帶進教會的第二代基督徒,在決定要報考神學院前夕,診斷出有心臟病,現在全身上下已裝了13個支架。
當時他回應呼召要去神學院接受裝備,全職事奉主,卻發現有心臟病,出現心臟血管阻塞,如果不是出於信仰,一般人可能就放棄去念神學院了,但他憑信心回應神,以感恩的心將自己獻上為祭,上帝帶領他從念神學院、後來去桃園的教會牧會和擔任拿神的院長,經歷上帝的信實,更認識他所信的又真又活的上帝,他到現在都還不知道為何上帝要讓他罹患心臟病。
王院長表示,他從40歲裝第一根心臟支架,到現在60多歲了,神沒有挪去他的心臟病和支架,但保留他的生命氣息可以事奉主,為主興起工人,這是他最大的感恩和救恩。

汪中仁牧師罹癌仍投身第三家庭陪伴
自由傳道人汪中仁牧師,多年前罹患大腸癌,近年又逢喪妻之慟,他受訪時表示,這些年來,每三個月就要回院換管手術,蒙主保守迄今得以繼續服事上帝,真是奇異恩典。面對失去妻子與長期洗腎生活的失落,他看見聖經中的話語和例子,如同約瑟和約伯,困境中仍去數算仍然擁有的恩典,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他用文字,錄音、拍照等方式,將主的恩典常常數算並記清楚,在困境中慢慢的學習感恩。他表示,困難不會奪走我們仍擁有的恩典,保羅在監獄中仍唱詩讚美,感恩不是環境好才做,而是「信得過神仍掌權」。
汪牧師說,以色列人在曠野四十年,神仍供應嗎哪、磐石出水,神的供應總是夠用。困境是「屬靈的鍛鍊場」,在困境中選擇感恩,生命就被提煉得更深、更柔軟。
汪牧師現在也跟一群牧者和基督教領袖共同投入「第三家庭」服事,陪伴那些無子女,或子女不在身邊的銀髮族共生互助。他說,神安慰我們,是要我們能去安慰別人,當基督徒願意分享經歷過的眼淚與重擔,就能成為他人心中的盼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