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1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經歷失聲危機與病痛 巴鎮困境中獻上感恩祭化苦難為祝福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梁敬彥 追蹤
巴鎮。(圓圖/受訪者提供)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當一位以聲音為主要服事與謀生途徑的職場工作者,突然面臨聲帶萎縮的失聲危機,收入驟減、前途未明,他如何在困境中仍以信心仰望神,以感謝為祭?又如何在經歷醫治後,帶著感恩的心,走進校園、公部門、企業與教會,見證上帝在低谷中扶持與翻轉的恩典,使自己不僅重新得力,也成為他人的祝福?

華人情感教育發展協會常務理事巴鎮,經常受邀在教會內外分享「家有特殊兒,如何陪伴與教養?」、「婚姻家庭關係經營」、「青少年期親職教育」和「情緒素養基本功」等講題,聲音對他來說,是工作和服事不可或缺的。

巴鎮。(圖/受訪者提供)

聲帶萎縮困境猝然降臨

巴鎮回憶,短短一週之內,他從講台上口若懸河、聲音鏗鏘,到突然完全失聲。聲帶萎縮的突發危機宛如一場震撼教育,讓他猝不及防,毫無心理準備。

巴鎮說,起初他以為只是聲帶發炎,吃些枇杷膏和喉糖休養幾天就能恢復。沒想到情況非但沒有改善,聲音反而越來越沙啞,音量也愈發微弱。直到進一步就醫檢查後,醫師診斷他罹患聲帶萎縮。醫師告訴他,從過往病例來看,聲帶萎縮的成因多半不明,即使有治療方式,也難以保證能夠完全康復。

常用的治療的方法有抽取自體脂肪注射,但每半年必須再進行一次療程,治標不治本;另一種是從患者的身上取一小塊軟骨,放進聲帶的凹槽,但也不一定能恢復原有的聲音。

醫師的診斷讓巴鎮頓時陷入低谷,他坦言,雖然已經信主多年,但仍感覺非常挫折,因為他在進入職場前,花了很長的時間去裝備所需的專業,特別是口語傳播的技巧訓練,也投入演講、舞台表演、朗誦和相聲,每個專業的職場預備和歷練,都跟聲音密切相關。驟然發生的聲帶萎縮和「不一定能完全康復」的診斷,對他來說是非常大的打擊,他其實非常不能夠接受。

巴鎮說,有一段時間,他為了從失聲危機中脫困,除了憑信心禱告跟神求「耶和華拉法」的醫治臨到,中西醫療法都用遍了,還是沒有改善。甚至有朋友建議他「是不是考慮去學手語?」那段時間,聲音始終沒有恢復,他用盡了各種方法,非但無效,甚至每況愈下。

感恩要凡事非僅好事

人的盡頭就是神的起頭,以弗所書五章20節和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18節都提醒屬神的兒女「凡事」要常常感謝父上帝,凡事就是不分好事和壞事。巴鎮說,神的應許是「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我」(詩篇五十篇23節)。他在看似「無解」的困境中,選擇以凡事感恩的態度去面對,來到主耶穌的施恩寶座前,將自己的難處全然交託。當他放下心中的勞苦愁煩,不再倚靠自己的勢力與才能,「停下腳步,神的恩典就臨到」。

在一次主日聚會中,神藉著當天的詩歌和牧師的信息,透過以賽亞書四十章31節安慰他,巴鎮深受激勵潸然淚下。「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這寶貴的提醒,讓他開始學習跟不能講話的自己相處,並且等候上帝的帶領。

後來整整一年,巴鎮跟失聲的自己和平相處,操練羅馬書五章3-5節和哥林多後書四章8節的「信心的功課」。口不能言的困境,讓巴鎮更多學習到傾聽和同理,這對他後來重返職場工作和事奉,有非常大的助益。也在那段失聲的時間裡,巴鎮更加投入教會劇團的服事。不同的是,以前他是站在舞台上的表演者,如今他更多扎根擔任編劇和導演的幕後工作,因而擴展了他的境界。

失聲危機等候主反擴張境界

一年多後,巴鎮的聲音不但漸漸恢復,他在職場和教會的事奉能量更加增;無論是長者銀髮關懷、婚姻家庭輔導還是親職教育與情緒管理的領域,神都讓他能更貼近人的需要,用同理心和傾聽去關輔,也適時地導入福音。因為巴鎮在困境中沒有失去盼望,就是等候加上信心經歷神的同在和醫治,他可以很有信心地對眾人做「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的感恩見證。

什麼是「困境中的感恩」?巴鎮說,自己的領受是──當看見他人受苦時,能與對方一同哀哭,而當自己身陷困境時,仍能活出《箴言》十七章22節所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的見證。

他提到,自己的人生並不容易:大女兒患有嚴重的先天心臟病,父親一生戮力從公,晚年身染惡疾,家中老小都需要照顧。儘管如此,他仍選擇以感恩的心面對一切。因為「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這份愛使他學會將經歷化為祝福。如今,巴鎮透過專題講座、賦能培力課程和信仰見證分享,走進教會內外,幫助更多人學習在困境中仍能感恩──那力量,就是來自基督信仰。

許多未曾接觸教會或基督信仰的學生、學員和聽眾常問巴鎮:「你要照顧年邁生病的父親和患有心臟病的女兒,為什麼還能說『感謝主』?」

他總回答:「因為神在我和家人、工作、服事上都有數不盡的恩典,所以我必感謝主。」他深信,「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就是榮耀神。」

巴鎮認為,凡事感恩和榮耀主是一體兩面的,因為在職場,很多人會歸榮耀給自己的主管和團隊,華人知名作家陳之藩在他的〈謝天〉這篇文章中寫道:「無論什麼事情,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因為要感謝的人太多了,那就謝天吧!」

約伯凡事感恩影響迭代

陳之藩也寫道,有人問文學家雨果,如果世界上的書全需要燒掉,只許留一本,應留什麼?雨果毫不猶豫地說:「只留約伯記。」當時陳之藩雖在國外深造,仍未信主,但卻已對雨果口中的「富亦謝天,貧亦謝天、病亦謝天,苦亦謝天」的約伯深感興趣。陳之藩在晚年歸信基督,但上帝早在他未接受耶穌是救主之前,就已在他的心中,撒下感謝與歸榮耀給神的福音種子。正因如此, 陳之藩能在困境中依然活出感恩的生命,歸榮耀給神,而這樣的生命見證,正展現出極深的福音影響力。

巴鎮說,約瑟也是一樣,在成為埃及的宰相前,飽嚐各樣的苦難、冤枉和錯待,甚至還被手足出賣。但約瑟在成為宰相之後,卻安慰哥哥們說,發生在他身上的這一切事情,都有上帝的心意。「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約瑟以神之名寬慰了哥哥們原本惶恐的心,同時也把榮耀歸給神。約瑟在困境中倚靠耶和華生出的不是恨,而是對神和對人的愛,包括那些出賣過他的人都愛得下去。

巴鎮說,父親現在雖然年老罹病,但從他和妹妹年幼時起,父親就給予他們滿滿的愛和情緒價值。身為綜藝節目主持人的妹妹與他,都深深體會到,父親那份無條件的愛,正映照出天交無條件的愛。

他有世間的爸爸和天上的阿爸父做榜樣,他從爸爸身上領受到滿滿的「情緒價值和「愛的資產」,成為全家在困境中仍不失盼望的力量。即使面對看似曠野的挑戰,他們仍然對上帝充滿信心與感恩。巴鎮坦言,人在苦難中難免會有焦慮和擔憂──就如當年長女尚在母腹時,就被確診出先天性心臟病。但當他選擇把眼光從困境轉向神,以感謝和讚美取代恐懼時,心中便得著出人意外的平安。他深信:「神與我及我所愛的家人同在。」

這份確信,就是基督徒能在苦難中仍以感恩為祭、榮耀神的最大動力。

相關新聞:困境中的感恩 化逆境為力量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5-11-01 基督教論壇報 / 專欄文章
【睿智雞精特別號】御風而行?
2025-11-01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禱嶼專欄】從島的想像進入「禱的想像」
2025-11-01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你是否還在曠野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