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5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社論】讓人「看見」福音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本報主筆】前兩個月,有兩件事情引起多數台灣教會的關注,一是美國福音派青年領袖查理‧柯克(Charlie Kirk),9月10日在大學校園舉辦言論自由演講時,被槍殺身亡,引起教會界極大震撼;另一件事則是中國政府在10月10日凌晨逮捕一個家庭教會錫安教會30多名牧師,此事不但在中國境內受到關注,也在國際間引起軒然大波。

從查理柯克之死省思福音策略
看似獨立的兩件事,為何同時引起教會界的關注?因為兩者都涉及「傳福音」。首先是查理‧柯克事件,我們必須承認他是一名熱衷傳福音的人,他也很努力地走入校園與學子對話,想在美國這個日漸遠離基督信仰的國家做光與鹽,這是值得稱許與效法的。但是另一方面,他的行事風格與辯論方式,也有人認為從福音策略的角度仍有許多值得探討之處。

我們從兩處經文思考,彼得勸勉信徒:「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叫那些毀謗你們是作惡的,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在鑒察的日子歸榮耀給神。」(彼得前書二章12節)耶穌也給門徒一個高標準的福音準則:「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馬太福音五章44節)

這兩處經文可以讓我們省思,真正有效的福音策略是什麼?教會是否願意贏了辯論而失了靈魂?還是讓人因羨慕基督徒的生活而走進教會、接受福音?在查理‧柯克被槍殺身亡、舉辦追思會之後,台灣有多少基督徒被興起,像查理‧柯克一樣走入校園勇敢傳福音?

另一個類似追悼查理‧柯克的事件,是2023年阿斯伯里大學(Asbury University)復興運動也引起台灣一些教會效法跟進,希望以同樣的禱告會帶動台灣教會與年輕人的復興,結果熱鬧的活動激情過後卻彷彿船過水無痕。兩者為何有如此差異?因為阿斯伯里大學的禱告會是自發性的,台灣教會的效法行動則仍多半是領袖在推動,兩者效果不辯自明。 

信徒彼此相愛讓人看見耶穌
若傳福音必須有發自內心的行動,我們可以繼續省思錫安教會事件。這個成立於2007年,影響力覆蓋中國40餘座城市,會友總數多達5000人的家庭教會,其實近年來早就引起中國政府的注意。中國政府對其境內的家庭教會不友善,早就是眾所周知的事,因而,在那樣一個不友善的環境中,在他們的體制外傳福音,原本就充滿了風險。當然,從耶穌時代開始,傳福音就有風險,耶穌也在羅馬帝國和猶太教的體制外推廣福音,而耶穌給我們的教導,是當我們如羊進入狼群時,我們應該採取「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的對應策略。

因而,我們今日看錫安教會與查理‧柯克事件,對他們傳福音的熱情與勇氣表達敬佩,對於的宣教方式與策略仍可有所省思,因為宣教的最終目的是要讓人接受耶穌。

耶穌在離世前已經告訴門徒,這個世界會恨他們,並且「恨你們以先已經恨我了」。面對這麼一個仇恨福音的世界,耶穌最後給門徒一條彼此相愛的命令,這個命令實則是宣教的命令:「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十三章35節)原來,最有效的福音行動是讓人看見福音,教會就是這個福音舞台。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5-11-05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日光下,那不完美的母愛
2025-11-05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你明白跟隨耶穌的代價嗎?
2025-11-05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華神專欄】以神國為中心理解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