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我們常說要有影響力,但是本身一定要先有實力,國家如此,教會更是如此,否則根本沒人理我們!」台南聖教會主任牧師高敏智受訪時表示,APE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和ASEAN(東南亞國家協會)分別在韓國和馬來西亞舉行,各國聚焦在政治經濟等相關議題,反映亞洲國家的重要性愈來愈強。
亞洲的新世代,彷彿是新契機。台灣因為有台積電,有半導體產業的實力,所以其他國家願意與我們聯合在一起。台灣如果本身沒有實力,一直談要與誰聯合,一點意義都沒有。如同聖經提到,曾經幫助大衛王建造宮殿的推羅王,為了所羅門王建造聖殿,派使者把香柏木運到大衛那裡,又派木匠和石匠給大衛建造宮殿。推羅王願意這麼做,是因為當時大衛、所羅門王時代國力強盛,覺得值得讓他做。如果台灣本身不強,又是很平凡、衰弱,就不要奢望與別人連結或是聯合。政治、經濟體系如此,教會也一樣。

若沒有實力 連結毫無意義
他常覺得,如果我們要連結日本、台灣到東南亞,如果台灣的教會不強,就沒有連結的意義。而且,連結過程中,還有些人在後面只批評不做事就很不應該。對於教會如何變強?高牧師提出三個觀點:
一、教會要談金錢奉獻的意義,都應為分享給別人,成為別人的祝福。
高牧師表示,教會談奉獻不是為自己,乃是為分享給別人。台南聖教會針對這次為花蓮光復鄉遇到嚴重的天災,募得一筆金錢,分別奉獻給馬太鞍長老教會和太巴塱長老教會,兩教會都非常感動。教會常常分享「對自己刻薄一點,但要對別人慷慨一點」,談到奉獻的時候,弟兄姊妹都很感動。

了解金錢奉獻成為祝福意義
台南聖教會有印尼的學生,教會組成Home爸、Home媽團隊,近四、五年來幫助印尼的學生。他們也在台灣打工,沒有錢可以回家時,教會就興起帶印尼生回家的活動,由各牧區發起募款,陪同這些印尼生回家,也拜訪他們在印尼聚會的教會。去印尼之前,他在IAA年會中認識印尼雅加達Tabernacle Family Church的Handoyo Santoso牧師,同工隨後寫信聯絡這間五千多人教會的牧師,牧師也樂意接待他們,他們團隊去印尼,也與Tabernacle Family Church有很好的連結。
高牧師表示,以奉獻實際行動,會使教會有一種動力,常常能夠成為別人祝福。否則,我們每次都說,為花蓮禱告,或為誰禱告,只是口裡說說,什麼實際行動也沒有,完全毫無力量。
保羅在安提阿教會,亞迦布預言將面對大饑荒,安提阿的基督徒們隨即響應奉獻,並由保羅和巴拿巴將這些奉獻送交耶路撒冷教會,成為各地的祝福。
二、音樂藝術文化要很豐富,也要夠強。音樂藝術文化會使團隊有信仰的感染力。如果教會只是人多,沒有一個共同的啟動力,人多口號喊喊,沒有什麼特別意義。
他說,教會一定要成為屬靈的軍隊,不是用步槍、火箭炮,而是藝術、文化、音樂、戲劇,只要每個團隊站出來,不管是和聲或音樂,都能使人驚訝,感動很多人。
他說,同工團隊這次去荷蘭,當他們帶著歌聲去的時候,當地華人教會也是非常的感動。如果只是講道的話,很多理論大家都會談,但是當教會團隊站出來,都是讚美的歌聲,而且和聲不管到什麼地方,都會成為最大的武器,讓眾人知道,什麼是音樂讚美神。讚美神的樂聲如果合音,到任何地方可以跨過人間所有的語言。
出錢出力具有動員力
三、宣教的團隊。今年台南聖教會的短宣隊,四百人次的團隊去到台灣十九個部落,全部經費需要一百多萬,這些都是同工自己付錢。這些錢都不是教會的財產,都成為這十九個部落的祝福。
後來他們又去瑞典、西班牙、印尼,也去日本、荷蘭,全部經費都自行負擔。宣教團隊就如此一隊隊出來。參與的人,都是被選中才有資格花這一筆錢,他們都知道自己為何而去,因為每次去,都會有新的故事。明年預定會去沖繩和以色列。
他說,透過每次的動員學習,會讓教會變成強而有力的教會。其實,不管參加大詩班或樂團,本身一定是參與教會或小組的事奉,大家都以事奉為榮,而不是個人選擇,或是個人音樂很強,就可以參加。因此,教會音樂強,代表動員力很強,當大家站出來,就是一個屬靈的軍隊。所以他認為,教會如果不強,什麼聯合都沒有意義;好像國家不強,跟別人聯合也沒有什麼特別意義。
亞洲教會成為宣教新起點
他認為,亞洲的教會今天成為宣教的新起點。早期保羅傳福音到西方的地極,經過一千多年後,經過美國新大陸再到另一個地極的東方。以賽亞書二十四章15節:「因此你們要在東方榮耀耶和華,在眾海島榮耀耶和華─以色列神的名。」
他說,今天時候到了,「東方的海島」就是亞洲,亞洲要起來,如果我們在神的命定裡有分的話,教會就會非常強盛。這個強盛,不是我們很強,而是在神的命定裡「我們願意」,神就幫助我們成就這些事情,因為,「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
不用討論神是否要復興我們,重要的是我們能夠被神驗中,關鍵是「脫離卑賤,合乎主用」,神就會使用祂的僕人,成就這些事情。如果真的因為耶和華的榮耀,使我們的教會充滿榮耀,其實各國都會爭先恐後與我們連結,連結的背後,最重要還是教會的實力。
歐洲教會沒落的提醒
他說,不管外面看見的音樂、奉獻或宣教團隊,最重要的是裡面的生命連結在一起,成為一個基督的身體。高牧師說,他們弟兄姊妹裡面有相同的DNA,就是神的話語激勵。兩千多人的教會,有四、五百人一起查經,一起禱告,參加門訓也有一千人次,因此會有相同的心智、意念、感動和行動,不管宣教、奉獻,或參與音樂的服事。很多小學生一到了十五歲,最大的目標是被挑選為短宣隊,能去到部落。但若在教會不常聚會,也沒有服事,想報名都沒有辦法。有的人第一次參加查經,以為很悶,沒想到卻很活潑,之後就會很想參加,甚至不以當信徒為滿足,當他們被神呼召,就會成為「合乎主用的器皿」。當教會有實力,就很容易連接很多其他志同道合同質性的教會,這樣才會真的有力量。
高牧師表示,他們剛從荷蘭回台灣,觀察歐洲的社會、經濟式微,亂象嚴重。他們這次尋訪四百年前差派宣教士來台灣的教會,週間租給社區辦活動,只有週六日才有活動,令人感嘆教會的凋零。他認為,台灣過去從美國學到很多不好的觀念,需要警醒,如果沒有真正生命更新,也會像歐洲國家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