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余友梅/報導】在華府預算僵局延宕的陰影下,美國正面臨近年最大規模的糧食援助危機。全國約4,200萬名依靠聯邦「補充營養援助計畫」(Supplemental Nutrition Assistance Program,SNAP)的民眾,於11月初起陸續面臨補助中斷或延遲發放。隨著政府停擺、撥款停滯,這項支撐弱勢家庭的關鍵制度正在崩解。
亞利桑那州居民雪莉.伍德(Sherry Wood)憤慨地說:「我們自詡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卻讓我們的人民挨餓,這實在沒有道理!」
SNAP(補充營養援助計畫),是美國聯邦政府的主要反飢餓福利制度,前身為「糧食券計畫」(Food Stamp Program)。服務對象是低收入家庭、單親家戶、失業者、退伍軍人、身心障礙者及老人。受益人每月獲得一定額度的電子福利轉帳卡(EBT Card),可在超市或雜貨店購買食物(米、麵、奶、蔬果、肉類)。截至2025年,約有 4,200 萬人參與,是美國規模最大的社會安全網之一。

聯邦資金告急 「部分發放」難解饑餓
美國農業部於10月31日宣布,動用約46億美元備援金,讓各州能在11月暫時「部分發放」SNAP福利。這筆金額僅足以支應全國約一半需求,新申請者與部分州受益人恐仍延遲入帳。婦嬰營養補助(WIC)則獲一次性緊急資金4.5億美元,但官員坦言:「這筆錢頂多撐幾週。」
麻州與羅德島法院已裁示聯邦政府必須動用現有資源繼續支付SNAP,但各州執行進度不一。若12月前國會仍無預算協議,這將成為自1964年計畫創立以來首次長期中斷。參議院民主黨推動的《維持糧援法案》(Keep SNAP Funded Act of 2025)仍遭政治僵局卡關。
「這不是慈善能填補的缺口」,飢餓救助組織Feeding America發言人直言,「唯有國會的行動,才能避免全面飢餓危機。」
各州自救 地方政府與民間合力
為防饑荒擴散,多個州政府啟動自救措施。維吉尼亞州推出「VENA臨時糧援計畫」,以週發方式沿用電子卡系統確保弱勢家庭不斷糧;馬里蘭州動用6,200萬美元州庫金補上缺口;華盛頓特區宣布以市政基金支付當月SNAP與WIC;加州則撥款8,000萬美元支援地方食物銀行,並警告州內CalFresh(加州版SNAP)可能延遲入帳。

整體而言,支持民主黨為主的藍州多以州庫墊付維持補助,支持共和黨的紅州則仰賴教會與慈善團體的物資募集。多數州政府承認,地方措施「僅能延緩飢餓,無法取代聯邦制度」。
在德州、佛州等地,部分郡政府與信仰組織合作成立臨時食物中心,讓受影響民眾可於教會或社區中心領取餐食與基本生活物資。
教會成為臨時避風港提供免費午餐
隨著聯邦資金告急,教會與福音機構正成為關鍵的社會安全網。由葛福臨牧師(Franklin Graham)領導的葛理翰佈道團(BGEA)從11月3日起,在北卡羅來納州的葛理翰圖書館(Billy Graham Library)與阿什維爾(Asheville)的「葛理翰培訓中心」(The Cove)每日上午11點半至下午2點半提供免費午餐,服務對象為因政府停擺暫失薪資的聯邦員工及軍人,包括司法、執法、監管、民事服務等部門的在職人員,以及國民衛隊與後備役軍人,直到政府重新開放為止。
葛福臨牧師表示:「我們希望他們知道,上帝愛他們,我們關心他們。不要讓任何人告訴你世上沒有免費午餐,因為真的有!」他強調,教會的角色不只是靈性輔導者,也是在制度癱瘓時提供實際支持的群體。
同屬葛理翰佈道團體系的撒瑪利亞救援會(Samaritan’s Purse)也在北卡及鄰近州分發糧食物資,協助地方教會設立臨時供餐點。另一家福音機構「希望車隊」(Convoy of Hope)更擴大全國行動,裝備教會倉儲與運送網絡,預估每週可向受影響家庭發出逾20萬份餐食。美國聖公會、美南浸信會及地方跨教派聯盟也擴增食物銀行、週末糧包與兒童午餐計畫。
「慈善無法填滿80億美元缺口,但能成為憐憫的橋梁」,一位參與牧者受訪時說。
飢餓的地圖:從制度裂縫看信仰行動
北卡只是全國眾多臨時援助行動中的一例。在華盛頓、休士頓與巴爾的摩等城市,越來越多教會開放禮拜堂作為臨時糧倉。志工們打包餐盒、分送牛奶與蔬果;禱告聲與笑聲在原本焦慮的等待人潮中交織。
「這是信仰的考驗」,一名志工說。「飢餓不是政治問題,而是人性問題。」
美國飢餓救濟計畫(the Hunger Relief Program)主任戴維.艾德森(David Edson)表示,該組織正加緊準備餐食包,並透過遍布全美的食品製造商和合作夥伴網絡發動一項名為「祝福行動」(Operation Blessing)的捐款,人們也可以透過向當地食物銀行捐贈來提供幫助。
民眾在當地社區,可以直接將水果、蔬菜、雞蛋和餐食,送到食物救濟站。
根據統計,SNAP每月協助約4,200萬人,其中近一半為兒童或青少年。若補助停發,許多家庭將依靠信用卡或借貸度日,學校午餐與社區兒童營養計畫也可能中斷。過去十年間,美國貧困線下的人口比例雖略有下降,但生活成本上升速度遠超過貧困指標,造成結構性飢餓風險再度升高。
政府停擺與信仰補位的兩條軌道
美國政府的預算僵局不僅導致公務部門關門,也波及全國性的社會福利。聯邦制度的暫停讓人們重新審視:當政策無力時,誰來供應最基本的需要?
福音機構的迅速行動凸顯一個事實:教會雖無法取代政府的社會責任,卻能在危機時刻成為「愛的代辦者」。許多教會網絡正在擴建食物銀行、推動「飢餓季節」奉獻運動,呼籲信徒在聖誕前夕為弱勢群體禱告與捐助。
在華盛頓國會山外,抗議標語與禱告聲並存。一位牧師舉著手牌寫著:「飢餓無黨派,孩子不能等。」
讓飢餓的季節成為信心的見證
目前,美國的糧援體系仍在臨時支撐中。若國會無法在12月前恢復撥款,數以千萬計的低收入家庭、單親家戶、退伍軍人及高齡族群,將陷入更長期的糧食危機。
在政治對立與經濟不安的交錯之間,信仰群體以行動回應困境——他們端上飯桌、敞開教會、奉上禱告,讓人看見:
即使制度失聲,愛仍能發聲。(資料來源:Relevant Magazine, Christian Post, billygraham.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