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6 基督教論壇報 / 普世教會

馬利亞不是「共救主」!教廷重申唯有耶穌完成救贖 防信仰核心被淡化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編譯余友梅 追蹤
教廷信理部要求全球天主教徒避免使用「共救主」(Co-Redemptrix)稱謂,稱呼耶穌的母親馬利亞。(Vatican Media)

【編譯余友梅/報導】教廷信理部(DDF)於11月4日發布教義說明〈信友之母〉(Mater populi fidelis)(暫譯),要求全球約14億天主教徒在公開講道、出版、祈禱文中避免使用「共救主(Co-Redemptrix)」稱謂,稱呼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以維護耶穌基督為「唯一救主」的教義地位。文件經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於10月7日核可,並由教信理部部長斐爾南德斯樞機(Víctor Manuel Fernández)簽署。

這份文件不僅調整了馬利亞神學語言,也反映出教廷對當下宗教敘事、網路潮流與教內敬禮風格的新回應。教廷在文件中肯定馬利亞於救恩史中的獨特角色,特別是其母職與信德見證,但強調「共救主」此表述容易造成教義混淆,削弱基督作為唯一救主的真理。

稱謂背後的神學與語言意義

美國主教團(USCCB)對此以「馬利亞——耶穌與信友之母,並非『共救主』」為題做出解讀,指出新文件一方面澄清術語使用,另一方面也在正面框架下整理可取的馬利亞稱號(如「信友之母」、「屬靈之母」),並提醒對「萬恩中保」(Mediatrix of all graces)等措辭需審慎。

教廷為何此刻為馬利亞的稱謂定調?英國《衛報》分析,此次澄清應是有感於「網路時代馬利亞崇敬亂象」。隨著社群媒體上關於神視、淚流聖像與「先知」自稱的內容擴散,教廷亟欲規範超自然主張與宗教詐騙現象,防止信仰被民俗化或意識形態化;而在神學層面,否定「共救主」是為了守護耶穌獨一救恩、避免教義被語言轉移。

路透社亦指出,這項說明為教會內長年辯論劃下明確界線:若望保祿二世早年曾使用「共救主」語彙,其後停止;本篤十六世與教宗方濟各均表示反對,方濟各更曾以「愚蠢」形容該稱謂。新文件不僅重申正統基督論,也要求在講道、祈禱文與出版中避免使用「共救主」。

教廷的新訓令強調馬利亞作為天主與人類之間中介的角色。訓令指出,她藉著產下耶穌,「打開了全人類期盼已久的救贖之門」。

根據路加福音一章38節記載,天使告訴馬利亞她將懷孕,馬利亞的回答是:「我是主的使女,情願照你話成就在我身上。」

多個天主教媒體已跟進報導與釐清重點。美國天主教全球媒體網絡 EWTN(永恒聖言電視網)強調,文件重申基督「唯一中保、唯一救主」的核心,同時說明此次否定聚焦在「共救主」,並非一併否定所有語境下對「中保」(Mediatrix)的傳統稱述;報導亦引述教廷信理部部長斐爾南德斯樞機,呼籲信徒直接研讀文件本身的神學脈絡。

美國《全國天主教註冊報》(National Catholic Register)則摘錄文件關鍵句——當某個表達必須屢屢解釋才能避免誤解時,該表達即「無助益」——以說明為何「共救主」不宜延續。

此外,教廷官方媒體《梵蒂岡新聞》(Vatican News)也以「〈教義說明〉:信友之母,而非『共救主』」為題,概述可取與應避免的稱號,並交代文件的批准、署名與定位,供各地主教團與神學院校參考。

神學語言、牧靈與普世合一

美國主教團與多家天主教媒體的解讀普遍認為,此舉有三重用意:其一,神學——在馬利亞學框架中以更嚴謹語言守護基督論核心;其二,牧靈——引導民間敬禮避免走向「功能與基督並列」的語感;其三,普世合一——以更清晰的術語減少與其他基督宗派的誤解,促進對話。

隨著教廷定調,各地教區、修會與出版機構勢必檢視祈禱文本、敬禮手冊與教理教材,以符合新近的釐清;媒體與社群平台上的宗教敘事,也可望因「術語把關」而得到校準。至於某些長期推動「共救主」定義化的團體,未來如何調整敘事與教導,值得持續觀察。(資料來源:Premier Christian News, The Guardian,Reuters)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