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登詳
世界級的指揮家拿著輕輕的指揮棒,幾分鐘演奏下來,滿頭大汗:「舉輕若重」,我沒寫錯。
改用MOD後,增加好幾台古典音樂頻道,工作時邊聽,不是附庸風雅,只為遮蓋耳鳴的鎮日砲轟。馬友友的大提琴獨奏,曲調極為輕柔,看似用很輕的力量「運弦拉弓」,他仍然很快滿頭大汗,任汗流離,最後汗濕衣襟。交響樂團的演奏不遑多讓,繞梁三日中,多了酣暢的汗味。
舉輕若重戰競而行
「舉重若輕」,好比治大國如烹小鮮,彈指之間,談笑用兵,把極困難的大事,當成小菜一碟來辦。「舉輕若重」,則像炒一份蛋炒飯,再尋常不過,卻用盡力氣,只為了享用之人的彈牙,大讚一聲:「好好吃!」
大事,有許多人盯著,眾目睽睽,舉重若輕,無非為了以平常心看待,降低緊張的心情,然而,幾個人能做到?國際重量級學者,上了講台還會緊張;靈命高巍巍的牧師,講道前必須深自禱告。
小事,只有上帝知道、自己知道,可以摸魚、常常打混,但心裡不安,只有舉輕若重,把一件件小事,當成上帝親自督工來辦。這樣的心情,當然緊張,像是千斤重擔壓肩頭。
螢幕上看到日本「握壽司」達人,小心翼翼開魚的腸、剖魚的肚;戰戰兢兢片魚、專專心心炙燒,舉輕若重,氣力用盡,完成「一個個」珍饈。
像這樣舉輕若重的職業,不知凡幾,似乎若輕的重量越輕,越需要舉重的重量更重。比如芒雕,米粒大,要雕成一座華屋,必須秒秒小心,有若如履薄冰,每一步的舉足,都要提心吊膽。
或許無論舉重或舉輕,總是以「舉重」的心情來打理,會更好一些。重,讓心裡有了負擔、有了壓力、會緊張、會看重、會增加腎上腺素,變成做好事情的質素。
不過,舉輕若重或舉重若輕,委實難以拿捏。搬家工,多重的家具啊,卻要舉重若輕,謹慎搬挪,以免摔了物品、壞了貴重。因此,體力的重,或可藉著心情的輕來調適,輕不是輕率,而是嚴肅,只有嚴肅看待,心情才會輕鬆。
如果線條粗曠,或可舉重若輕,大而化之,以輕於鴻毛的輕,來化解無可言喻的重。
如果謹小慎微,或可舉輕若重,步步為營,以重於泰山毛的重,來消解薄如蟬翼的輕。
舉重若輕甘之如飴
也許這樣的論述很紛亂,如果加上神學詮解,就會比較清楚,也可應用在日常的信仰生活上。像主日的接待,按理來說,應該是一件相對比較輕鬆的服事,如果「舉輕若重」,心態上很嚴肅,將接待也當成一件光榮的「負重」,處處多做一些,比如不僅僅指引,也把他(她)帶到座位上,給人的感受,定然不同,教會兄姊或來賓,就會感受到教會「愛人」、善待人的氣韻與格調。
相對的,主日證道絕對是一件苦差事,假如能「舉重若輕」,證道前,祈求聖靈的光照,抱著與主同負一軛的心情,輕鬆預備講章,說不定證道的果效會更好。
古代農夫常讓小牛與母牛同負一軛,主要的重量和拉力都由母牛承擔,小牛則在旁邊學習。同樣的,當我們與基督同負一軛,祂便以神聖的大能,承擔我們生命中最沉重的部分。這個擔子是「輕省的」,並非因為它本身毫無重量,而是因為充滿了意義與愛。為深愛的人(教會的兄姊)付出,再辛苦也甘之如飴;為永恆的國度奔走,再疲憊也滿有盼望。
如果教會每一位兄姊,無論何種服事,都把它當成上帝所託付的神聖服事來執行,碰到輕省,以負重的心態,兢兢業業;輪到重責,以輕省的心態,談笑用兵,學習與主耶穌同負一軛,教會將更能展現「基督之家」的格局與恢弘。
順服神的帶領,在重的事情上,舉重若輕。在輕的事情上,舉輕若重,會讓服事、生活、教會復興,更遊刃有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