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2 基督教論壇報 / 見證宣教

斯里蘭卡的浪潮與平安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今年九月在Batticaloa舉行的姊妹成全聚會合影。(作者提供)

◎得撒(Tirzah)

當世人正沈浸在平安夜的燭光與頌歌裡,2004年12月26日清晨7點59分,一場規模9.1的大地震在印尼蘇門答臘外海發生。震動之後,洶湧的海浪像是不眠的獸,帶著撕裂一切的力量,奔襲整個印度洋。幾小時內,海水吞沒了沿岸的城市與村莊,泰國、印度、斯里蘭卡,甚至遠至非洲東岸的灘頭,都無一倖免。

南亞大海嘯帶來重災
清晨8點45分,大海嘯抵達斯里蘭卡東岸。那時,人們正從睡夢中甦醒,孩子還未起身梳洗,母親正為家人預備早餐。短短的瞬間,生活的秩序被打斷,浪濤像未經預告的審判,捲走街道、房屋與聲音。鐵道翻覆、火車傾斜,學校與教堂在水勢下土崩瓦解。呼喊聲與木頭折斷的聲響交疊,成為那個早晨最後的合奏。

斯里蘭卡是僅次於印尼的重災區。官方統計,全國有31,000死亡、4000人失蹤、21,000人受傷。全島150萬人流離失所,失去的不只是房舍與田地,更是生命裡最柔軟的依靠。

雖然我們未曾親歷海嘯的浩劫,但台灣同樣不陌生於天災的傷痕。今年9月,樺加沙颱風在花蓮引發馬太鞍堰塞湖溢流,滾滾洪水淹沒了鄉村和農田,造成19人罹難、5人失聯,重建工作仍在進行。

這樣的災情或許在規模上難以與印度洋大海嘯相比。然而,每一條生命、每一次失落的記憶,都是無法取代的痛。對於災區每個家庭而言,失去親人的痛楚都是同樣深刻。這樣的經歷,讓我們更能體會斯里蘭卡人的傷痕。

災後等待平安再度歸來
我們曾住過一年多的巴蒂克洛阿(Batticaloa),正是當年受創最深的城市之一。海嘯侵襲後,當地2300人喪命,近兩萬戶家庭失去棲身之所。原本緊鄰海岸的村落,在數分鐘內被抹去,留下的只是折斷的棕櫚與傾倒的牆。倖存者回憶,那天海水一波波湧上來,先吞沒了孩子,再奪去母親,整排屋宇像被手掌推倒般,瞬間消失。

家,從此再不是安穩的地方。

在內戰的土地上,人們習慣與漫長的恐懼共存,心裡壓抑著歷史與族群的傷口;海嘯卻像突如其來的裂痕,瞬間將生活切開。戰爭的痛像深埋暗潮,海嘯的痛則在日子裡無聲滲出,倖存者在斷裂的時空中尋找原來的生活。

那段時間,我們拜訪過許多家庭。他們失去的不只是屋舍,而是生命的重心。有人在那天清晨失去了母親與獨子,從此不再提起那個早晨;有人在每次下雨時仍會驚慌失措,因為水聲讓他們回想起那一天的猛浪。甚至我們曾租住的前屋主,全家也未能倖免於難。

人們在瓦礫間尋找親人,在殘垣上等待消息。哭聲漸漸安靜後,是長久的沉默。

國際社會很快送來帳棚、糧食與醫療志工。但真正難以重建的,是那些消失的相片、未能完成的道別、空下來的餐桌。屋舍可以重新砌築,人心卻需要更久的時光才能縫合。那是一種等待──等待信心再次被拾起,等待平安再度歸來。

這樣的等待,不只是為了度過災難,更是在尋找生命的倚靠。而真正的平安,唯有福音能帶來。

台灣與印度洋的珍珠島──斯里蘭卡對災難都並非陌生,只是我們熟悉的,是地震與颱風。地動山搖時,人們會躲進桌下,暴雨狂風時,屋外會堆滿沙包。斯里蘭卡卻不然,這裡的災難多半來自海洋。海原本是謀生的依靠,也是人們仰賴的出路;然而在那天,海卻成為奪去性命的門戶。

人正說「平安穩妥」的時候,災禍就忽然臨到他們……

關懷海嘯受災戶社區。(作者提供)

被苦難淬鍊後的領悟
災難過後,人們學會與失去共存。而真能使人重新站起的,不是時間,而是心中那份永不失落的信心。斯里蘭卡的海浪與台灣的風雨,雖然形態不同,卻都留下同樣的問題:人在災難後,如何重新學會生活?有人說,「今天有飯,就好好吃飯;今天有陽光,就笑著出門。」這不是一句輕率的口語,而是一種被苦難淬鍊後的領悟。對他們而言,平安不是理所當然──能在夜裡安睡、清晨醒來、聽見家人的呼吸……,都是珍貴的恩典。

平安的真實價值,往往在失去後才被看見。

許多時候,我們羨慕他人的生活,渴望更多擁有;但在災後的土地上,我才明白,最美的祝福往往不是更多,而是「還在」。還在的家人、還在的日子、還在的笑聲。

這些年,當地的重建逐漸展開。學校重新建立,市集恢復喧囂,海邊又傳來孩童的奔跑聲。然而,每逢十二月,仍有人會在清晨步向海邊,靜靜望著遠方。他們不是在等待什麼,而是以無聲的凝視,替失去的人守住一份記憶。

在斯里蘭卡,我學會聆聽沉默。沉默裡有不敢開口的哀痛,也有默默承受的力量。這些人不再談起當年,卻在日常裡展現出另一種溫柔的勇敢。那勇敢不是壯烈,而是能在清晨提水,在黃昏備飯,在睡前輕聲唱歌給孩子聽。

信心不是遠離苦難,而是在日常瑣碎裡繼續相信。

經歷海嘯的母女以信心見證主話語。(作者提供)

經破碎仍然信靠的生命
在巴蒂克洛阿傳福音時,我們遇到一個天主教背景的家庭。那位姊妹的獨生子、母親與阿姨,在同一天被海浪捲走。她談起往事時,語氣平靜,卻透出堅定的信心。她曾向神許願:「若再賜給我孩子,我願將其中一位奉獻給主,一生事奉神」。神是信實的,賜給她一個女兒,並又得一對雙胞胎。

她指著牆上那張懸掛的相片,那不只是單純的懷念,而是一種信心的記號,見證她在風暴中對神的信靠。

福音的能力不在言語裡,而在一個經破碎仍然信靠的生命中。

不論在斯里蘭卡的海嘯、台灣的颱風災難過後,我們看見人們在失去一切之後,仍默默地擦乾眼淚、撐起生活,那種從苦難中汲取的微小力量。一個浮現的心念:平安,究竟意味著什麼。

聖經教導提醒我們,平安不僅是外在環境的安穩,更是一種深藏心底的依靠與信任。舊約裡的Shalom含示完整、和諧、無缺的意涵;新約中,耶穌稱自己為「和平的君」,並賜下「出人意外的平安」,那份平安,似乎超越了世上的困難與挑戰,也在無聲中安撫破碎的心。

災難之後,讓我們停下腳步,看見當下的每個存在,也讓我們意識到,還在身邊的人、還能呼吸的空氣、還能平安睡在夜裡,都是無聲的恩典。就像保羅:「你們要謹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以弗所書五章15-16節)。災難軟化了人的心,也悄悄打開一扇窗,讓那些渴望安慰的人,可以在神的話語中找到一點力量。

或許,這正是福音最該被聽見的時刻。

我們留在斯里蘭卡,不只是因為使命感,更因為看見信心與平安重建的力量。正如耶穌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給你們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裏不要受攪擾,也不要膽怯。」(約翰福音十四章27節,恢復本)

在這末後的世代,災難不斷臨到,願我們抓住機會把這出人意外的平安傳給人,使更多靈魂得著永遠的生命。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