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 苗栗南庄鄉的加里山的山林祕境,巨大的樹木與藤蔓環繞,空氣中充滿清新的芬多精和負離子,令人心曠神怡,彷彿進入了時間靜止的療癒仙境。尤其,午後易起霧,讓森林增添一份神祕感。加里山保留中海拔原有的動植物生態面貌,是賽夏部落的生活寶庫,處處可見生態之美,展現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願景。
這原本屬於賽夏族人的傳統領域,過去與國家林地之間,曾有著一段長期的衝突與張力。然而,近年來族人卻從過去的對抗走向與政府的「共管機制」,在維護山林生態的同時,發展林下經濟、智慧農業與生態旅遊的多元實踐,體現「取之於自然,回饋於自然」的共生理念。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曾智勇極為肯定賽夏部落在推動ESG(環境、社會與治理)行動上展現高度主動性與創新力,建構循環經濟基地、手作步道與森林小站,並透過
森林療癒導覽、古道巡禮與文化體驗,形塑生態保育與文化振興交織共融的里山樣貌。特別值得肯定的是,部落已獲FSC國際森林認證,成功打造涵蓋資源管理、產品加工與品牌推廣的綠色經濟鏈,成為全國部落的重要示範據點。

從原民與政府張力 到共管守護山林
瓦祿教會傳道趙正鈞,深入分享這段歷史轉變,以及他的教會如何從聖經的教導出發,發展出獨特的友善產業模式。他表示,過去,許多原住民族土地被劃為國有林地,造成族人在傳統領域中無法自由使用資源的困境,與政府之間屢生衝突,如多年前在鎮西堡、司馬庫斯等地發生山木竊取事件,反映了族人與國家法規間的矛盾。
然而,這個僵局後來出現轉捩點。他已故父親趙山琳,生前在行政院原民會工作,看到族人和政府之間的緊張關係,藉著在原民會的工作經驗和對族群的深重負擔,與當時新竹林管局協商,促成「共同管理山林土地」機制,化解雙方衝突,使族人得以合法使用部分山林資源,與政府共同管理祖先留下的土地。
趙正鈞的父親推動成立賽夏民族議會,並分為北群(新竹五峰鄉為主)和南群(苗栗南庄為主),以凝聚族群力量,為共管機制的實施奠定基礎。這項夥伴關係的建立,不僅化解了過去的仇恨與對立,也讓林管處得以利用部落族人熟悉環境、人數充足的優勢,共同進行山林巡護和管理工作。
然而,位於新竹五峰鄉等地,因資源和推動上的落差,實際執行成果不如預期。但是苗栗南庄賽夏族,以根誌優等人為代表成立的合作社,運用此機制發展林下經濟,成為目前運作成效較佳的典範,特別是在加里山周邊區域,結合了生態旅遊、步道維護和林下產業。

上帝創造都是好的 永續經營需要智慧
趙傳道指出,雖然共管機制的推動主要由族群議會主導,但從信仰角度,看到了上帝對族人的祝福與託付。在創世記中,上帝託付人類「管理這地」的教導,成為教會發展產業的基石。
「上帝在創造世界都是好的。我們盡量使用上帝所創造給我們的友善資材,不破壞土地,而是追求永續。」趙傳道說,雖然他們是小型教會,面臨經濟獨立自主的挑戰,但他堅持不走「募款」路線,而是藉由產業來祝福、分享眾人的概念帶領會眾。
瓦祿教會目前的產業起步於蛋雞養殖,已邁向第二年。這不僅是為了獲取教會營運經費,更是一種祝福他人的行動。因此,他教導弟兄姊妹,產業的核心思維是「將教會的祝福分享給其他人」,而非僅僅為了換取金錢。他說,連教會管理蛋雞產業的執事,會在餵雞前唸主禱文,將信仰生活化,體現對萬物的關懷。他也提到,未來計畫利用現有土地資源,發展魚菜共生等有機或友善環境的農法,以愛護土地,避免使用傳統農業的化學農藥。
需要兼顧山地開發和水土保持
對於山林守護的重要性,趙傳道認為,這不僅是族人的傳統,更是基督徒身為上帝兒女的責任。他強調,山林開發會破壞水土保持,影響水源動線,導致土石流和崩塌,他以南庄鄉「鹿場部落」為例,因為過度開墾種植高麗菜導致大走山,族人被迫遷村的悲劇為例,警示族人維護山林架構的重要性。
「我們應當盡這個責任跟義務,就是要好好的去治理跟管理這塊土地。維護山林,就是守護我們自己家鄉。」
他期許,無論是族人透過苗栗縣賽夏族原住民林業暨勞動合作社,大規模地推動林下經濟,或是像瓦祿教會這樣從小處著手發展友善產業,每一個族人、每一個教會都能從自己的能力和土地出發,共同投入山林的守護與永續發展。
山林巡護同時清理遊客遺留垃圾
參與賽夏族原住民林業暨勞動合作社的蓬萊長老教會根阿榮長老,分享如何透過合作社,與周邊國有林地合作,進行活化森林生態、保護環境,同時為部落族人創造就業機會,增加經濟收入。他說,該機制最初在三個鄉鎮發起,隨後將範圍縮小至苗栗南庄蓬萊地區。
主要工作內容包括:
造林撫育與巡護:執行砍伐、整地和造林工作,增加部落工作機會。巡護員負責森林巡護,同時擔負清潔工作,清理登山客遺留的垃圾,維護環境。
林下經濟:發展如蜜蜂生態和段木香菇,療癒植栽,植物純露等林下產業。根長老指出,蜜蜂的活動可以作為周邊生態環境變好的指標。
森林旅遊開發:規劃「森林祕境」,供遊客進入了解當地的生態環境、動植物,並藉由設置攝像機記錄野生動物,增加資源。
維護山林道德勸說避免遊客破壞
根阿榮長老強調,萬物皆為上帝所創造,部落生活與教會信仰緊密相連,教會生活維繫著部落的傳統與道德觀念。他認為,共管機制不僅能改善族人生活,更能維護原有的傳統文化,讓部落的生態生活能「走向世界」。
他提醒,在環境維護上仍有缺乏執法權及人為破壞的挑戰,他呼籲各界尊重山林環境,並希望未來能賦予部落一些執法或糾舉的權力。
根阿榮長老指出,部落希望透過此機制,讓族人能夠在自己的山林中獲得生活發展的空間,維持和改善生活,不必被迫前往都會區發展,最終目標是讓原住民部落的生態生活得以永續發展,並將傳統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