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根據農業部「動物保護資訊網」公布的最新「全國家犬貓數量調查」,台灣民眾飼養的寵物貓狗已超過279萬隻,其中148萬是寵物狗,全台有飼養寵物的家戶數,已達全體家戶的28.3%
在台灣進入少子化和高齡化社會後,近年來已經出現「毛小孩比新生兒多」的現象,寵物不單成為飼主生活上的陪伴,並提供情感的慰藉,很多飼主已經把家中飼養的毛小孩當成是家中一分子。過去華人社會常聽人說「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時至今日,很多毛小孩已不單只是飼主的朋友,更像家人一般被照顧和對待。

牧家毛小孩 成為福音親善大使
台灣拿撒勒人會地區監督、拿撒勒人會士林教會主任牧師黃信忠,家裡就飼養了一隻喜樂蒂牧羊犬,他們給牠取名為「CHOCO」。已經4歲的CHOCO,有著飄逸的長毛、靈動的眼神、討喜的表情和靈敏的學習能力。黃牧師說, CHOCO就像教會的福音親善大使,不但會跟他及師母與兒女禱告,教會的大人小孩和有養毛小孩的街坊鄰居,也很喜歡來跟CHOCO互動。他的女兒樂心還曾經舉辦過「喜樂蒂牧羊犬」的主題福音聚會,很多從來沒有進過教會,甚至沒有接觸過基督信仰的毛小孩爸媽,就因為這次主題福音聚會,在人生中首次聽見福音。
黃牧師說,這隻喜樂蒂牧羊犬是他們家第一次飼養的寵物,四年前從幼犬開始養起,如今已是頭好壯壯。當初兒子和女兒提出要養毛小孩的提議時,他考量兒女平日要上班上課,他跟師母則有繁重的教會關懷牧養和國度連結服事,恐怕會對毛小孩疏於照顧,所以一開始並不太贊成,但後來他讀到一篇文章,提到寵物犬會讓飼主在與其互動的過程中,感覺得到傾聽、陪伴和帶來療癒。
這讓黃牧師想起美國迪士尼動畫電影《101忠狗》,和孫越拿到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代表作《搭錯車》的劇情中,狗都扮演著陪伴和療癒的角色。加上過去他曾聽養寵物犬的朋友提到過,「即便跟狗喋喋不休地說話,都仍感覺到狗狗好像有在聽,不會讓人覺得牠認為『你好煩』」。加上女兒罹患克隆氏症,養寵物犬可以讓女兒紓壓,黃牧師就讓兒子和女兒去研究要養什麼狗,唯一的條件就是「要養寵物就要負責任」。

後來兄妹研究後決定飼養喜樂蒂牧羊犬。由於兒子已經出社會且有薪資收入,就自願負責購買寵物犬的花費。
黃牧師笑說,當年幫CHOCO取名字時,全家還煞有其事地召開家庭會議。他和太太想到的名字都很屬靈,兒子女兒就說,這隻喜樂蒂牧羊犬的爸媽都是日本血統,後來一家人覺得牠毛色很像巧克力,就給牠取名日文發音的「CHOCO」。
為了給CHOCO最好的教養和照顧,還花錢去坊間找寵物訓練師來教導。CHOCO在還不滿1歲時就來到家裡,看似他們一家人陪著CHOCO成長,但其實他看到兒女在照顧CHOCO的過程中,更懂得珍惜、愛護小生命,更懂得付出和負責任,這對現在都已經出社會的兒女,在職場工作都有正面的助益。
牧家的喜樂蒂牧羊犬 聽得懂禱告
黃牧師說,女兒也訓練CHOCO學習禱告,他分享一張CHOCO用兩隻前腳爪子放在他手上禱告的照片。他笑著說,每次要餵CHOCO吃飯,當他們說出「CHOCO,準備吃飯了,一起來禱告吧!」這時CHOCO就會做出照片中狀似禱告的動作,然後他就會說:「奉主的名潔淨食物,奉主的名禱告,Amen!」CHOCO一聽到「Amen」,就會把腳從黃牧師的手上挪開,然後去吃東西。
黃牧師說,每當他服事感到有壓力的時候,就會去抱抱CHOCO紓壓;兒女下班回家後,也會去抱抱CHOCO打招呼。他在飼養CHOCO的這些年,真的深刻感受到,當狗狗跟人長期互動,有了感情和信任基礎後,就很自然地成為這個家庭中的一分子。黃牧師自己的感受是,無論他是在雙北還是外地服事,心中會有「CHOCO在家裡等我」的踏實感,這時疲備和壓力就會得到療癒,而喜樂蒂牧羊犬的智商約莫有人類7歲的程度,且會察言觀色。
黃牧師說,像是每當他跟家人提出「我們等下去哪裡走一走?」CHOCO聽到之後就會明顯表露出興奮、開心地繞圈圈,並且向人示好,這就是表達「你們也要帶我出去喔!」的意願;他的經驗是,若毛小孩跟飼主關係良好,就會分離焦慮,就像有一年農曆新年,他們因為不方便帶CHOCO南下過年,就暫時將CHOCO寄放在朋友家一晚。
當他們隔天去接CHOCO時,就感覺牠似乎異常地焦慮,這次的經驗,讓黃牧師感受到,其實寵物跟人一樣,都是有感情的,都害怕遭到丟下和撇棄,他也把這樣的領受和經驗,跟家裡有養寵物和想要養寵物的信徒分享:當你開始養寵物的時候,就要對牠的生活和生命負起責任,就像是天父對祂的兒女,付出的那種無條件、不離不棄的愛。
黃牧師說,教會也曾為「喜樂蒂牧羊犬」飼主舉辦寵物主題福音聚會,場地就在教會的院子裡,那個夏天,他們準備了一個充氣的游泳池讓狗狗們可以自由玩水,他的兒女也很樂意分享爸媽是牧師和師母,其中就有女生當場問他關於對於基督信仰的疑惑,黃牧師就會為她解惑。他表示,CHOCO來到他們家已經4年,他也曾用「我家的第三個小孩」來形容CHOCO,與他們如同一家人的關係。
也因著自己飼養寵物的經驗,讓黃牧師對於有飼養寵物的信徒和福音朋友,多了一份同理心。像他就曾經為了驟失寵物的信徒舉辦安慰家庭禮拜。
黃牧師說,他感受到失去寵物的信徒,就像失去家人一樣,會陷入憂傷,所以,他願意到這位信徒的家裡去辦安慰禮拜,對象不是已經逝世的寵物,而是為失去寵物感到傷心的信徒,帶下從信仰而來的安慰。
黃牧師建議,台灣這麼多人養寵物,若是看到毛小孩飼主這塊牧養禾場的教會傳道人,可以按著上帝的感動,用行動去關懷這個族群,實踐哥林多前書九章22-23節,為主得人如得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