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2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溫柔面對毛孩最後告別 基督徒獸醫李明翰投入到府善終服務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陳秀雯 追蹤

【記者陳秀雯/台北報導】近年來台灣家庭對寵物的情感愈加深厚,許多人視牠們為家人、伴侶與生命陪伴者。然而,當毛小孩走到生命尾聲,家屬往往需要面對艱難的抉擇與深沉的哀傷。基督徒獸醫師李明翰在臨床多年後,因一次家庭經驗而深刻體會到──臨終不是醫療程序,而是愛的完成。於是,他開始投入到府善終服務,以更溫柔的方式陪伴動物與家屬。

之所以會開創這項服務,李明翰表示,在獸醫院工作時的經驗,常遇到許多家庭會選擇帶寵物至醫院進行安樂死程序。2016年,他哥哥飼養的老狗「家家」罹患末期腎臟病。16歲的家家歷經治療,腎功能仍急速惡化,只剩下高風險的血液或腹膜透析可選。家人與醫師多次討論後,最終決定放棄侵入性治療,以免延長生命卻加重痛苦,並改採安寧療護。

李明翰獸醫師提供到府寵物善終服務。(圖/受訪者提供)

從臨床看見被忽略的需求

當不得不面對安樂死的決定時,李明翰深刻看到:帶著病重的家家再度進出醫院,是牠最後最害怕的事。陌生的環境、強烈的藥水味、診療室的聲音讓牠發抖不止。

他說:「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動物如果能在家離開,對牠們和家人有多重要。」

這段經歷成為他後來開創「到府安樂死」流程的轉捩點。他希望所有毛小孩,不必再在冰冷的診療室、在恐懼中離開,而是能在熟悉的床邊、主人溫柔的手掌與氣味旁,走完生命最後一程。

創立這項服務之後,李明翰也擁有比在獸醫院上班時更多的時間,陪自己的小孩,更曾讓孩子一起到府服務,讓孩子體驗真實的生命教育。

外界常誤以為到府安樂死服務僅是「上門打一針」就解決,李明翰表示,實務上,他們的獸醫團隊在判定是否進入安樂死程序前,都會先進行一系列嚴謹的醫療判斷。

首先,他們會與原主治獸醫師充分溝通,充分掌握寵物病況。根據病史、檢驗數據、影像資料,共同評估是否仍有其他治療或緩和照護的可能。

李明翰表示,「即便醫師們有充足的臨床經驗,但仍會與主治醫師討論病情,確保不會錯過任何可改善生命品質的選項。安樂死不是第一選擇,而是經過完整評估後的最後方案。」

協助主人做出是否該放手的決定

為避免飼主在情緒中做出過度倉促的決定,團隊也會協助進行「生活品質評估」。這份參考由美國腫瘤專科權威醫師設計的指標,內容包括:疼痛程度、寵物狀態、行走與活動能力等,以及與家庭成員的互動能力。可以讓飼主理解寵物目前是否仍具生活品質,或已進入難以回復的生命階段。幫助飼主家庭經過審慎評估後,更明確判斷「是否到達該放手的時刻」。

在確認安樂程序為最適合的決定後,李明翰醫師的團隊會依照制定的標準來執行,從事前溝通與心理準備、 疼痛與焦慮管理,到無痛安樂程序完成,當寵物完全無痛覺、安睡後才會協助牠們平靜離去。這個過程中也會了解是否要協助儀式準備、是否需要信仰元素等。團隊也會陪伴家人完成告別,並協助處理後續安排,使整個過程不倉促、不恐懼,而是充滿尊重與平靜。

基督徒視角下的生命觀

身為基督徒的李明翰,服務過許多基督徒家庭,因此經常被問到關於信仰的問題:「寵物會不會上天堂?我們將來還會見面嗎?」

李明翰分享了多處經文提供線索,反映了神對動物的重視。首先他引述創世記第九章:神與動物一同立約,洪水之後,神立約不再以洪水毀滅「地上一切有血肉的活物」,這顯示動物同樣在神的應許中,而非被忽略的存在。

此外,以賽亞書第十一章提到:新天新地有動物同在。先知描述未來的世界,提及豺狼、綿羊、牛、熊等動物和平共處,顯示在永恆的新天新地中,動物確實存在。啟示錄第五章的經文也指出:一切受造物一同敬拜。天上、地上、海裡「所有受造之物」都向神獻上讚美,代表動物也在其中。

最後,關於動物靈魂的去處,李明翰以傳道書第三章:「誰知道人的靈是往上升、獸的魂是下入地呢?」說明了上帝提醒人類無法完全理解祂在永恆中的安排,因此不能以此斷言動物沒有永恆。

綜合以上經文,雖未明確表示寵物是否會復活,但顯示神重視動物,並在永恆中預留牠們的位分。李明翰也尊重各家庭的信仰傳統,不提供絕對答案,但希望飼主能在聖經中找到安慰。

多年來,寵物到府安樂服務,以信仰為根基、以專業為工具,提供更符合動物福祉的選項,也協助家庭在哀傷中得到療癒。希望在帶著信仰的理念中,讓善終不僅達成飼主對寵物愛的延續,也能讓家庭以愛完成最後的陪伴。

相關新聞:「寵」牠一生,有益身心? 養育寵物從陪伴到離別的心靈之旅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