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2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牠不是不乖,而是需要理解 犬類訓練師王昱智談如何照顧教養狗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熊爸。(王昱智)

【記者李容珍/台北報導】狗為何成為人類的最佳夥伴?犬類行為專家、人稱「熊爸」的訓練師王昱智受訪時表示,所有的物種中,唯獨狗是高度依賴人類,而且不論是養貓或其他動物,沒有一種動物能像狗一樣對人如此忠心。

王昱智說,戶外的貓即使沒有人照顧,也可以自己生活,但狗求生能力大幅降低。因為,狗已經被人馴化,失去了原有求生的本能,求生的能力就是找人,去依靠人。

狗與人依存度高 必須好好照顧牠

王昱智說,早期沒有人養寵物,因為生活很不容易,必須要靠動物來幫忙。而狗能做的工作就很多。譬如為了牧羊,就訓練培養出牧羊犬;為了打仗,培養出可以打仗的軍犬或搜救犬;另外還可以在雪地拖重物的阿拉斯加犬,或是擅長水中救援的紐芬蘭犬。

台灣為了要獵山豬、抓山羌,就培養出台灣土狗、高山犬,牠們的腳很細,可以在森林裡面快速移動。若是想要表演或是護衛,就培養出羅威納、杜賓,甚至最近台灣熱議的比特犬。為什麼有人提議禁養比特犬?他解釋,比特犬以前是去與猛獸打架,一隻30公斤的比特犬要面對一隻幾百公斤的熊,就被人培養出連命都不要、一旦咬住熊都不會放開的習性。

他強調,狗與人依存度高 必須好好照顧牠。理由有三:

一、人有責任好好照顧狗。

狗變成寵物依賴人類,當然更應好好照顧。他說,現在大家把狗當家人一樣。畢竟狗跟人是不同的,生活上會有些矛盾、衝突、或者某些習性不一樣。譬如狗會亂叫。他說,因為過去狗要警戒,不會叫的狗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狗會叫也很正常,為何現在要嫌牠吵?

他說,當牠犯錯的時候,人們要了解,「牠不是故意的」,最重要的是要去了解事發原因,而不是當狗狗犯錯,就想成「牠就是不乖,故意做這件事」。

解決了問題 了解背後個性和行為模式

王昱智表示,面對狗狗的行為問題,最重要的不是立即責備,而是先理解牠為什麼這樣做、行為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只有在弄清楚行為模式與動機後,才能思考該如何正確地引導與處理,這才是現代飼主在犬隻教育與教養上真正需要學習的。

二、人既然這麼需要狗,更應該好好教養牠。

現在養狗不再像早期的方式,把牠放在屋外飼養就好。其實,牠就像小孩一樣,需要教育和教導,讓牠可以跟人們的生活更和諧,讓主人跟狗都一起幸福。

三、了解各品種的個性,才能做正確飼養選擇。

他表示,我們必須要了解每隻品種狗的特性、習性。譬如,希望養一隻狗陪家中的長輩,邊境牧羊犬就不合適,因為邊境牧羊犬原本在山上牧羊,運動量很高,若老人家每天都待在家裡,與狗的衝突就會不斷;若要陪伴長輩,可能要找玩賞型、運動量小一點、比較黏人的、愛睡覺的狗最好。

王昱智在講座中分享後合影。(翻攝自熊爸訓練師王昱智犬類行為專家臉書)

常見三種狗問題 需要先了解牠個性

他在教學上常碰到問題最多的三種狗:

一、柴犬。柴犬很可愛,但若沒有養狗經驗,千萬不要養。牠的特性是非常固執、很勇猛、很難教、軟硬不吃,甚至很凶悍。

具有武士精神的日本人,適合養柴犬。因為他們跟狗之間關係非常清楚。「我就是爸爸,我就是主人,你就是狗,我來照顧你,會有規矩跟條件,不會隨意去做寵溺的事」;但台灣人的個性往往愛狗的時候很愛,不喜歡的時候就叫牠走開,牠會覺得莫名其妙,就不適合養柴犬。

二、邊境牧羊犬(邊牧)。他說,通常看到很乖的邊牧,主人大多是愛戶外運動,還有空帶牠出去玩。邊境牧羊犬就是工作狂,每天一直要做事,很焦躁,若都關在家裡,心情自然很差。

三、台灣的米克斯(混種犬)。二、三十年前,這些狗都用來顧工廠、顧果園、顧家,甚至上山打獵、抓老鼠。現在的台灣狗不需要做這些事,但是這些狗的演化沒有那麼快。米克斯狗仍會警戒、愛叫,而且會護食、護東西,甚至會追貓(這是原本要抓老鼠的本能)。但是養米克斯的優點是,牠很少看醫生,適合台灣的天氣。

他說,當我們抽絲剝繭,去理解牠的行為模式,生病原因,才能對症下藥。他也舉兩個案例:

暴衝、隨意大小便 須先了解背後原因

一、狗狗的暴衝問題。他說,曾有一隻狗會暴衝,主人找了兩個訓練師。他去看了之後,就知道牠根本不是暴衝問題,而是緊張、害怕。因為從小沒有在外面走過,所以一出門就沒有辦法靜下來,因害怕而暴衝。

因此,他牽住那隻狗,把繩子放鬆,去摸牠,跟牠說:「好乖,也沒有要去哪裡,就在下面待一下,之後就回家。」只要讓狗知道「你不要怕,沒關係,有我在」,牠就不會亂衝。

二、狗狗亂大小便。他說,主人最受不了的就是狗狗亂大小便了。當我們知道,狗不是故意的時候,才有辦法去解決。

他說,通常狗喜歡找有觸感地方,包括腳踏墊、地毯、布、床、沙發等材質比較不一樣的地方上,或是找離牠生活圈比較遠的地方上廁所。他認為,只要把適合牠的廁所安排好,牠自然會乖乖地去。若是牠突然尿在門口附近或特別地方,就是牠心情不好,需要發洩舒壓。

養狗對我們帶來的生命教育是什麼?王昱智坦言,狗的壽命大約十幾年,一定是我們會活得久一點。面對牠生命的離去,必須用正向看待,就是在牠短暫生命中,「我們相處在一起的時候,就好好珍惜」。當牠離開的時候,這份愛要延續,讓自己走出傷痛,如果有能力就是再養一隻。

王昱智表示,他養第一隻狗車禍死亡,對他打擊很大,這意味著他沒把狗照顧好。所以,他很認真去學習更正確的教養狗的方式,才養了第二代的狗。他回想當時整個家庭原本仍氣氛非常低沉,但他在兩週內又帶一隻新狗回家,很快地,大家就忘了失去第一隻狗的傷痛。但是他永遠不能忘記第一隻狗狗的給他的功課,所以才開始變成訓練師,學習更正確的方式,並影響身邊的朋友,也展開教學、訓練,希望幫助更多人知道如何與狗相處、如何引導牠,讓狗和主人變得更好。

相關新聞:「寵」牠一生,有益身心? 養育寵物從陪伴到離別的心靈之旅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