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2 基督教論壇報 / 休閒旅遊

在世界之都天空漫步,領略文化藝術和美食:紐約西區值得一遊的景點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從高線公園眺望哈德遜河的日落景色。

◎胡慧馨

城市像人,要有強健的心臟、健康的血管和良好的營養。來到紐約市西區,活力四射的時報廣場如同強而有力的心臟;穿梭新舊建物的高線公園,如同接軌古今,通暢無阻的血管。而雀爾西市場則如提供養分的廚房。

高架鐵道改造的高線公園
走在紐約市的高線公園(High Line Park),踏上刻意保留的鐵軌遺跡,才會意識到這條長2.3公里、高約3層樓的帶狀高架公園,早年是穿越建物叢林、橫跨經緯大道的高架貨運鐵道。鐵道是1930年代為了減少曼哈頓西側頻繁鐵路事故而建,在風光鼎盛時,除了提供紐約市民肉品、牛奶和工廠原料等貨物的需求,也因沿線連通倉庫和工廠,大幅提升運輸效率。

高線公園是保留舊高架鐵道,經多年請願和施工改造完成。(作者攝影)

然而,隨著科技發展和州際運輸興起,1980年功成身退的貨運鐵道,逐漸淪為雜草叢生的廢墟,以至拆除聲浪不斷。1999年,一群發掘它有更新潛力的居民成立非營利組織,呼籲保留這段鐵道遺產。經過多年努力,紐約市政府才在2006年陸續完成這項由民間發起的公園改造計畫。

沿途的裝置藝術、結合自然的景觀設計。(作者攝影)

當時的建築景觀設計是先保留鐵路結構、輔以原生植栽,再加入現代景觀設計元素,經過五年的施工,讓高線公園成為紐約市兼具工業遺產與創新的設計、別具一格的空中綠廊與指標景點。

如今漫步其中,可以隨處駐足、瀏覽沿途各類名家設計的裝置藝術和特有建築:無論是造型新穎時尚的高樓、布滿歲月痕跡的公寓和馬路,就像穿梭在不同時代的平行時空,看到歷史的軌跡與時代演變。

紐約哈德遜廣場的現代建築Vessel,如今已加裝安全設施重新開幕。

展現變革意義的前衛建築Vessel
走完這段步道,接著來到哈德遜城市廣場(Hudson Yards)前的公共藝術建築Vessel,其新穎獨特的設計,像是把人從時空走道拉往充滿時尚感的未來。

這座展現「具有變革意義、紀念碑式」的建築,主要參考印度階梯式天井(Stepwell)的設計。當時英國建築師 Thomas Heatherwick的團隊在尋找靈感時,想到眾人聚集在階梯之處,如羅馬的西班牙廣場階梯、印度古老的階梯水井。所以Vessel是由多層交錯的樓梯設計組成,並呈現蜂巢或松果狀的複雜結構。加上Heatherwick希望建造一座能讓遊客攀爬、探索、互動,並從不同高度和角度欣賞城市的公共區域,所以這棟建築的功能勝於遠觀的藝術雕塑。

Vessel於2017年施工,兩年後,當這座高16層樓、有154段樓梯、80個觀景平台、梯長約1.6公里的建築開放時,有人稱它為「紐約的艾菲爾鐵塔」。遺憾的是,過去因發生數起墜樓事件而關閉,直到一年前加裝安全防護網後重新開放。不過,Vessel是結合都市發展願景、獨樹一格的創新建築,絕對無庸置疑。

達菲神父紀念塑像與十字架,佇立在絢爛的廣場燈光和人群中。(作者攝影)

匯集世界文化的時報廣場
紐約時報廣場是世界最具代表的城市標的之一,也是全球最繁華熱鬧的步行區。站在領結狀的廣場中央,當環繞的巨型LED廣告與光彩奪目的霓虹燈,匯聚絢爛的視覺震撼與全球多元文化時,心裡應會需要一股回應喧鬧的寧靜,與自知渺小、渾然忘我的釋然。或許正是此處被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的原因吧!

除此之外,位在第七大道與百老匯大道交會處的時報廣場,還有兩座常被忽略,卻對美國文化與歷史有深遠影響的人物雕像。

一座是在達菲廣場(Duffy Square)的弗朗西斯‧帕特里克‧達菲神父(Father Francis P. Duffy)雕像。這位在一次大戰期間於陸軍69步兵團服務的愛爾蘭裔神父,曾隨軍深入前線,安慰士兵與救助傷患。戰後,他投身百老匯地區的牧養工作,持續關懷退伍軍人與弱勢群體,以勇氣與奉獻精神受到民眾敬愛。此外,他提倡神學教育應該與現代社會接軌的教育理念,著書記錄士兵故事與信仰見證的貢獻,也深得敬重。

雕像描繪的神父身穿軍裝、手持聖經,背後由綠色花崗岩製作的凱爾特十字架,反映信仰、勇氣與社區服務精神,也使得達菲廣場成為紐約市紀念軍人與愛爾蘭裔貢獻的象徵。重要的是,達菲神父傳遞出來的使命,在喧囂、混亂的世界中,如一股沁透人心的清流。

「美國音樂劇之父」科漢雕像。

另一座是「美國音樂劇之父」喬治‧M‧科漢(George M. Cohan)的雕像,主要紀念創作300多首歌曲、40多部舞台劇,奠定美國音樂劇基礎的作曲家、演員兼製作人科漢。同樣是愛爾蘭裔,從小與父母、姊姊四處巡迴表演的他,作品洋溢著愛國主義、幽默和勞動人民的樂觀精神,尤其結合快節奏的對話與輕快的歌舞創新,不僅帶動美國音樂劇的現代風格,也讓「百老匯」成為國民娛樂的象徵。

科漢雕像一手拿著帽子,一手握著手杖,自信的站姿反映美國音樂劇與百老匯的精神。而花崗岩的底座,則刻著〈向百老匯致敬〉(Give My Regards to Broadway)、〈你是一面偉大的老旗〉(You’re a Grand Old Flag)等曲名,來紀念他對美國流行音樂與音樂劇的貢獻。

當你被時報廣場繁華、熱鬧的氛圍感染時,不妨停下來看看這兩座雕像;它們既是藝術,更是傳達紐約市對信仰與表演懷抱深度敬意的作品。

雀爾西市場是融合歷史文化、創新精神的複合空間。(作者攝影)

大都會的廚房:雀爾西市場
對慕名而來的觀光客或市民來說,位於曼哈頓區的雀爾西市場(Chelsea Market)不僅是知名地標,匯集世界各國料理的美食天堂,更是融合歷史文化、創新精神的複合空間。

原是製造奧利歐餅乾(Oreo)工廠的雀爾西市場,至今仍保留昔日的復古外觀,及內部斑駁的紅磚牆面、裸露管線交錯的工業風格。透過許多設計獨特的店家進駐,身在其中總能感受古樸、創新交融的氛圍。

這棟8層樓高的市場大樓,餐飲、美食、商店僅在一樓和地下室,但各式各樣的餐廳、咖啡館、美食攤位、麵包店、巧克力店、酒吧、設計別緻的商品、書店和工作室絕對可以滿足不同的味蕾和逛街樂趣。至於選擇的食物有龍蝦、塔可、義大利麵、拉麵、甜點、咖啡、葡萄酒等,因地理位置極佳,Google、YouTube的紐約總部就設在樓上,高線公園和惠特尼美術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也在附近,可說是體驗多元文化的好去處。

具有吸引力的城市,都兼具保留傳統和與時俱進的特質。紐約被譽為世界之都,應是在維護舊有遺產的同時,仍不斷突破時代侷限,接納新的創意,讓人站在新舊傳承的道路上,滿有向前邁進的渴求與能量。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5-11-23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忍無可忍?為此感恩
2025-11-22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陳釀中的新酒
2025-11-22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成全諸事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