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5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光復鄉洪災屆滿兩月 芥菜種會持續深耕在地重建、自立 工作不打烊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芥菜種會在光復鄉深化服務,設立據點提供陪伴關懷、團體活動、培力教育訓練、舒壓課程、共享空間等服務。(芥菜種會提供)

【記者李容珍 花蓮報導】光復鄉洪災災變屆滿兩個月,當地居民仍有廣泛的需求待滿足。正當各社會福利與救助單位陸續撤離之際,基督教芥菜種會因著在地民眾的迫切需要,在完成第一時間的急難救助和家園清理後,已展開持續深耕中長期重建工作。

芥菜種會成立「光復助人網中心」,並設立「光復社區據點」和「光復重建中心」,面對許多受損家園的復原,芥菜種會與 5 個工班合作,同步進行修繕工程,總目標量能鎖定在約 80 到 85 戶,服務範圍從原有的認養家庭,延伸到邊緣戶、身心障礙家庭、老老照顧等脆弱家庭。此外,也積極募集家電、家具,協助災民維持基本生活需求,確保他們有「家」可住。

經由訪視確認案家需求募集物資

花蓮光復受災案家的物資需求,皆由芥菜種會社工逐家逐戶訪視、實地評估後彙整而成。每一項物資,都是居民真正缺乏的生活必需品。芥菜種會持續配送生活物資,同時持續連結在地合作教會,以「福音、扶助、扶立」的助人模式,陪伴災後家庭一步一步重建、恢復、站立,讓光復鄉重新看見盼望。芥菜種會同時協力公部門,支援「大全安置所」一個多月,最初安置約 47 位無法回家居住的災民。服務內容不僅提供熱食,還有多位牧師和社工人員的陪伴、心靈關懷,以及連結精油按摩為災民舒壓。到後來,災民甚至樂意讓牧師為他們禱告,還有人在現場直接決志信主。隨著工作轉型,這項安置支援服務已於 11 月 23 日告一段落,芥菜種會將服務資源集中於「光復社區據點」和「光復重建中心」。

李肇家執行長。(芥菜種會提供)

芥菜種會李肇家執行長受訪時表示,這次在光復鄉的事工,其實正是芥菜種會平日進行的「三福助人網」(福音、扶助、扶立)事工模式,也是其重要的核心工作。在災難發生時,芥菜種會的社工能夠快速及時抵達現場,是因為許多事工最初源於兒少照顧需求,進而進入兒少的家庭,並從家庭中延伸出多種服務。

光復鄉災情發生後,花蓮的同工自然會前往光復鄉,關心孩子們的情況,但當車子到達光復時,卻發現已無法進入。他們了解到認養家庭中,有一個家庭一樓被水淹沒,相信許多鄉民都有類似的處境。因此,第一步,將「祝福的聲音」(福音)帶給有需要的人,就變得非常重要!

食物銀行轉型為案家生活照顧

過去,芥菜種會透過食物銀行的物資轉運來服務脆弱家庭。自 2025 年起,將「食物銀行」服務轉型為「生活照顧」,因著案家的實際需進行募集資源,而不是單純發放物資。正因這種轉變,才能在災難發生時,即時準備好所需的物資,並隨著社工同時到達現場,將物資送達。至今,芥菜種會仍未離開光復,因為需求這份祝福的聲音無法停止。

第二階段是「呼召的力量」。李執行長表示,一般而言,災後約三天,他們就會決定如何「扶助」這些家庭。芥菜種會內部的救助與扶助計畫,也在第二週確定。因此,總會開始「呼召資源」,募集各種所需的物資和金錢,並持續至今。

第三階段即是「扶立」(扶持自立)。他提到,23 日舉辦「送愛到光復敬拜音樂會」,正好與芥菜種會第三屆「用愛串聯全台,把愛送出去」活動結合。活動的主軸其實是「照顧者」;也就是說,這份愛主要不是送給小孩,而是送給照顧者。小孩一定會拿到聖誕禮物,但若照顧者的功能能夠被喚醒,小孩的問題便迎刃而解。這些禮物都是經由教會聯繫,確認他們需要的。

周柳杉阿伯家照片,修繕評估。(芥菜種會提供)

修繕中的房屋。(芥菜種會提供)

從福音、扶助,進入「扶立」階段

芥菜種會也希望透過敬拜音樂,把愛與祝福留在光復,這其實是銜接下一個轉型,進入「扶立」階段。芥菜種會為災後修繕,首要之務是快速重建,讓房屋有門、有鎖、有鑰匙,以便照顧者能放心地去做下個階段的預備。

李執行長表示,蒙受上帝的眷顧,要組成工班非常不容易,但目前在光復有五個工班,而且都是基督徒。這些工班從更早的參與芥菜種會在蘭嶼小犬颱風災變修繕經驗延伸而來,包括台南的工班,投入丹妮絲颱風修繕才剛結案。當天 9 月 23 日下午兩點,台南完工祝福禱告因颱風大雨,改為視訊連線,剛完成線上的敬拜禱告,四點鐘就接獲光復鄉的災情。

巧合的是,台南工班的主要帶領者,家就在光復鄉,整個工班完全沒有休息就移師回花蓮。然而,隨著服務範圍擴大,五個工班同步進入修繕,總量能目標約 80 到 85 戶,從服務的案家,延伸到案家旁邊左鄰右舍的脆弱家庭,目前有27戶同步施工。也因為如此,李執行長表示,他們盼望能在明年的農曆節期,房屋都能修繕完畢,讓一家人都能夠回家圍爐過除夕,因此時間安排得非常緊湊,也為他們禱告。

李肇家執行長(中)。(芥菜種會提供)

會牧和社工一起關懷陪伴災民

他也非常感謝許多企業、教會和弟兄姊妹的投入,無論是金錢或物資奉獻。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家企業,送來60台冰箱和電視機,從嘉義一路壓車上來,親自把這些物資送到案家手中。雖然政府呼籲企業協助,但因資源有限,有些人抽籤沒抽到冰箱,特別是邊緣戶,而芥菜種會清楚知道哪些案家需要。

李肇家說,芥菜種會去年 10 月正式成立了會牧中心,七位全職牧師扮演著很重要的心靈陪伴角色,也是社工重要的幫手。聖靈的陪伴是很難用一次性服務達成的,會牧透過聊天,讓災民有抒發的出口,並且為他們禱告,使得抱怨減少許多。

重建中心將提供「以工帶振」服務。(芥菜種會提供)

從受助者到助人者 培力走向自立

許多案家是農民,田地被洪水淹沒後,短期內不太容易再耕種。李肇家說,當「扶持自立」啟動「以工帶振」服務時,不是只有提供幫助,而是要讓他們「來做什麼」。芥菜種會有很多「以工帶振」的計畫,初步會策略性地將烘焙和廚房設備移到光復,讓有需要的災民走進來,經過廚師的培力訓練後,生產的食物包不僅符合安全規範,且能供應全台 服務案家的需要。對災民來說,這不僅帶來收入,也讓他們從一個受助者,轉變為一個助人者。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