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施美妃
2026 年 1 月,第 43 屆「亞太兒少跨代領袖特會——鍛造真理世代峰會」即將在台北湖光基督教會舉行。
在這個變動加劇、價值多元的世代,教會要如何陪伴下一代走下去?
我在過去三年間,與海內外超過一千位師母、牧者、兒少領袖與青年同工對話,觀察多個教會的兒少現場、校園事工與家庭生態後,有個深刻的印象:台灣教會確實來到了一個世代轉折點。而這個轉折,使我們必須重新理解:下一代的需要不再是單線性的,而是立體的、整合性的。

世代轉折的真相:孩子、青年與家庭的處境都已不同於過去
我們所面對的兒少與青年,已不再生活在我們熟悉的節奏中。研究與實務都指出三項快速發生的變化:
1. 文化速度加快,使孩子難以建立穩定方向感
兒童從小浸泡在短影音、即時回應、碎片資訊中,注意力模式與記憶形式改變, 若沒有可倚靠的真理支架,孩子很容易知道很多、卻抓不到生命的主軸。
2. 青年面對整體性的價值負荷,需要信仰語言整合世界
青年世代面對的不是單一議題,而是大量交織的價值壓力:
人際、身分、議題、情緒、競爭、多重角色。他們常常相信,但「說不出」;願意跟隨,但「連不起來」。
信仰語言不足,使他們難以在生活現場站立。
3. 家庭陪伴模式的變化,使教會在兒少發展中扮演愈來愈關鍵的支持角色
父母工作時間長、陪伴時間短,家庭支持網絡鬆動,教會成為許多孩子生命中最穩定的場域。
但是若教會的語言、方法與路徑各自為政,跨代牧養就難以形成可持續的力量。在多位牧者的眼中,這三項變化已成為今天台灣教會的共同觀察。

三項新牧養需求正在被看見:方向・語言・路徑
當我們把這些現象整合起來,會非常清楚地看見三項跨教會的共同需求:
1. 孩子需要方向感 —— 一套可依靠的真理結構
兒童與少年不只需要故事和教材,更需要一種可以幫助他們:
• 做選擇
• 建立價值
• 面對挑戰
的信仰結構。
「方向感」是孩子建立穩定生命的基礎。
2. 青年需要信仰語言 —— 能整合、能表達、能站立
青年最常說的,不是「我不相信」,而是:「我其實相信,但我說不出我相信什麼。」
這代表他們需要:
• 建立信仰語彙
• 形成世界觀
• 能面對議題
• 能將信仰放入生活
語言,是青年信仰成熟與世界互動的關鍵能力。
3. 教會需要跨代路徑 —— 讓世代不再彼此斷線
教會往往擁有許多教材、營會與活動,但真正欠缺的是:能讓兒少、青年、家長、教牧一起走的路。
語言一致、真理一致、方向一致,才有可能形成跨代同行。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活動,而是 共同建造的路徑(shared discipleship pathway)。

2026 亞太兒少跨代領袖特會:為這三個需要提出的三項具體行動
1. 讓孩子有方向感
2. 讓青年有信仰語言
3. 讓教會有跨代路徑
這三件事形成本屆特會的整體架構。
四天八大單元:一個以共享架構實踐跨代共學與共同建構的學習場景
課程設計,以「神學理解、語言發展、思維建構、實踐應用」四大核心素養為基礎,並採用當代教育學中的 多層次建構式學習(multi-layered constructive learning) 原理。
這樣的設計目標明確:
孩子、少年、青年與成人,是在同一套組織化知識架構中共同學習。
在教育語言中,這稱為:
• 垂直銜接(vertical alignment):年齡層向上向下都能承接
• 水平整合(horizontal coherence):所有人用同一語言與核心脈絡
跨代同步教學使各年齡層能在同一主題中深化理解。
此外,本屆特會大量採用:
• 專題式共構(project-based co-construction)
• 小組情境實作
• 概念整合任務
• 多齡協作學習
形成高度互動的 協作式學習環境(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在這樣的場景中,將自然生成:
• 跨世代認知協商(intergenerational cognitive negotiation)
• 共享語義框架(shared semantic framework)
• 群體知識建構(collectiv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 可遷移素養(transferable competencies)
這使教會不只是把孩子送來營會,而是 建立一個跨代可持續的學習社群(sustained learning community), 讓信仰被理解、吸收、內化,而不是只被傳遞。

台灣基督徒家庭與教會的「集體選擇」
今天的台灣教會,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重新思考,我們要把什麼留給下一代?下一代又將如何承接我們的信仰?2026 年,將不只是一個活動年份,而是台灣基督徒家庭的「集體選擇」。孩子的世界已不再單純,青年的課題也不再分散,家庭的處境更不再一致。這使得牧養需要一個更深層、也更必要的整合工程。2026 年是一個足以形成轉捩點的時間標記。《兒少跨代領袖特會》不能替每一間教會完成所有建造,願意成為一條共同的起跑線——讓所有關心下一代的人站在同一個視野、同一套語言、同一條路徑上重新出發。
因為我們深信:
• 孩子需要方向感,才知道信仰能帶他走向何處;
• 青年需要信仰語言,才能在世界裡保持清晰與勇敢;
• 教會需要跨代路徑,才能讓福音在世代間延續不斷。
因此,2026 亞太兒少跨代領袖特會,是一個「建造世代」的場域;是台灣教會面對未來的一次集體回應。我們誠摯邀請教會、家庭、領袖與所有關心下一代的人一起加入——為了我們所愛的世代,也為了上帝託付給教會的下一個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