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美華(宇宙光關懷輔導中心特約教牧輔導員、台北靈糧堂輔導中心輔導員)
「改變之道是要去打破那一直想解決問題的循環裡,承認自己的有限,定睛上帝的恩典。」──焦點解決教牧諮商(SFPC)
在婚姻關係中,我們常聽見類似的抱怨:「自從結婚以後,一切都變了。他(她)什麼事都自己決定,從不問問我的意見,我真的受夠了!」
從表面上聽起來,當事人表達婚姻觸礁的主因似乎是「對方不重視自己」。但是如此失望往往是由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累積而成。也因此,看事情的角度會影響一個人的感受與做法,甚至決定一段婚姻能否繼續走在幸福的路上。
要讓婚姻朝正向發展,往往需要一方或雙方願意慷慨付出,才能開啟療癒的歷程。當人願意改變焦點,不再只看問題本身,而去留意生活中仍然存在的美好與可能,關係便能逐漸轉變。當夫妻能夠誠實地面對面說出感受,並試著理解對方抱怨背後的正向動機,愛與理解就能重新流動,良性的溝通也得以建立。

「少數原則」:改變的關鍵力量
解決婚姻衝突、創造正向的循環,有兩個關鍵因素:「少數原則」(The Few Principle) 與「固著因素」(The Stickiness Factor)。
「少數原則」打破了一個常見的迷思:「只有雙方都願意改變,婚姻才會變好」。事實上,往往只需一個人願意先行踏出改變的步伐,就足以引發連鎖反應。
例如,當太太無奈地抱怨:「為什麼這個家都是我在努力?都是我在改變?我真的累了,也不想再繼續!⋯⋯」
若輔導者能幫助她看見自己的愛與付出並非徒然,並引導她讓先生理解她內心深處的委屈與渴望,這樣的自我肯定與被看見的力量,往往就能成為婚姻裡的「關鍵少數」,重新點燃關係的希望。
在協談室裡,我會這樣問當事人:
「在妳目前的生活中,誰最關心妳?妳覺得接受輔導是否能幫助妳在婚姻中重新看見出路?」(焦點解決問句:少數但重要的他人觀點)
或是:「對妳而言,這段路實在很不容易……但是如果有一天,上帝對妳說明這些日子的意義,妳猜祂會怎麼說呢?」(焦點解決問句:上帝對當事人的觀點)
當事人或許仍在痛苦之中,但是當她經歷到他人的真誠關心與上帝的同在,就像聖經所說:「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上帝的恩典能啟動內在的盼望,使她重新看見自己雖是少數,卻是扭轉婚姻的關鍵力量。
「固著因素」:不怕失敗,願意嘗試
以夫妻衝突為例,若先生對太太的抱怨不以為意,太太往往會用更激烈的方式試圖引起注意──吵架、摔東西、甩門離開。這些行為雖然是想被看見,卻常造成婚姻關係更深的誤解與僵化。
根據心理學家亞倫‧貝克(Aaron T. Beck)的觀點,敵意的形成源自於一連串情緒的演變。當一個人經歷被傷害的事件時,首先會感受到內在的痛苦,接著產生被誤解或被不公平對待的委屈感。這種委屈若未被理解或安撫,便容易轉化為憤怒,進而導致攻擊性的想法與行為。也就是說,敵意並非突然出現,而是受傷與情緒未被妥善處理所累積的結果。覺察這樣的過程,有助於人們在情緒升高前,辨識並回應內在的痛苦與需求,避免讓憤怒演變為破壞性的攻擊。
心理學家 Aaron T. Beck 描述敵意的發展過程如下:經歷受傷 → 感到痛苦 → 產生委屈 → 引發憤怒 → 進而攻擊
事實上,我們的情緒反應往往來自「自己對事件的解釋」,而非他人行為本身。當我們能察覺這種自動化反應,並嘗試「重新框架」──從不同角度看待事件,願意一次又一次嘗試新的方式,即使微小,也能逐漸打破負面循環。
因此,每一次小小的改變,都可能是關係復原的起點。當家人感受到這份努力,再給予正向的回應與鼓勵,這股良性循環就能被「固著」下來,成為持續穩定的愛。
結語:讓神引導用對的方式去愛
婚姻的改變,不在於我們有多用力,而在於願不願意讓上帝引導我們用「對的方式」去愛。
有時候,上帝會呼召我們成為那個「關鍵的少數」──不是因為我們能改變對方,而是因為祂能透過我們釋放愛與盼望。當一個人選擇在愛中堅持、在關係中溫柔、在衝突中願意傾聽,那微小的種子終將長成祝福的樹。愛的力量,往往從少數開始,但會影響整個家。
讓我們學習在一次次的溝通中彼此理解,在一次次的嘗試中重新連結,使愛天天住在我們的家中,充滿上帝的祝福與恩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