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9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未來10年紙上座談】AI能放大1成10,但異象決定方向 高敏智牧師談教會發展的未來關鍵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高敏智牧師(圓圖/本報資料照片)

【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2033年——耶穌復活2000週年,不僅是歷史記號,更標誌著全球宣教正在被重新編碼的關鍵十年。AI、數位媒體、跨國連線與亞洲差遣網絡,使宣教不再局限於地域與形式,而是一場跨平台、跨文化、跨領域的國度合作。對於未來十年,教會當如何在台灣,甚或在世界發揮影響力?

台南聖教會高敏智牧師受訪時強調,AI沒有辦法取代牧者,但是牧者要會使用 AI。AI是很好的工具,可以讓我們看見的「1」無限擴張變成「10」的器皿。但若「沒有異象,民就放肆」(箴言二十九章18節)。譬如打仗需要槍砲,幫助我們能對準敵人,但若根本不曉得敵人是誰,要如何打仗?旅行需要羅盤,但若不曉得要去哪,即使有羅盤也沒有用。我們要和遠方通訊,若不知道要聯絡誰,徒有工具也沒有用。AI是很好的器皿,但是教會牧者本身要先有異象,才能應用AI做很好的規劃。

一、運用AI規劃教會的異象或目標。他舉例,如果想要規劃明年帶同工去以色列,以及德國馬丁路德改教之旅,共十三天的行程,就可以應用AI,輸入那幾天要去的地點,並且能夠參加住棚節等一些特別聚會,以及飛機要怎麼搭、預定要花多少經費等。他說,牧者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才會應用AI。

高敏智牧師(本報資料照片)

有異象行動的人 善用AI工具

AI主要是幫助會行動的人做規劃。要如何採取行動,往往取決於牧者是否具備清晰的異象與呼召;在異象與呼召的引導下,牧者便能善用AI工具,明確掌握行動方向。二、運用AI來製作。譬如他喜歡音樂,常常要編寫、製作劇場音樂劇的曲目,AI就是很好的工具,幫助在製作音樂的主題時,如何和建築、媒體、景觀設計、燈光等配合。但若是沒有這種觀念,也就是「異象」,就不懂運用這時代先進的科技。

三、建立本土宣教模式。東西方宣教模式不要互相矛盾對立。其實西方有很多優點,東方也有其優點。他以日本為例,18世紀前的日本原是落後的封閉島國,自明治維新後,不論是教育、軍事、人文和經濟等各方面的變革,將日本儕身為東亞先進國家。當時明治維新不是單純的西化,很多改革在於去除僵化的舊制度,取代符合當時社經環境的制度,以日本當時獨特的國情,塑造了仍深具日本色彩的現代化社會。

西方知識結合人的關係

高牧師說,西方很多的觀念知識幫助我們學習思考,但若走偏也會讓我們有自大、貪婪的心。我們常常需要更多知識的學習,不要被框架綁住。因此,他在教會推動大家要有豐富的知識觀念、開闊的眼界和邏輯思考能力,還有團隊得勝的喜樂。否則知識也能讓人自高自大,造成如聖經所說的教會內部結黨紛爭。

因此,他認為,一間成熟的教會要強大,不僅需要紮實的知識根基,也必須重視彼此之間的關係。在教會裡,他期待弟兄姊妹能自在相處,享受彼此同在的氛圍;牧師與牧師或與同工之間也能放下拘謹,彼此開玩笑、一起吃喝、一起行動。他笑說,教會裡五十多位牧者天天見面,最珍貴的正是那份自然、和樂的關係。當大家能夠輕鬆、真心相愛,就能凝聚成強而有力的合一行動。

他因為這樣的團隊文化,每次同工會討論時,大家的思考方向都非常開放而多元,同工們也樂意投入,並以參與教會服事為榮。不論是音樂、戲劇或各樣服事,他們總是帶著強烈的熱情與使命,盼望用服事影響這個世代。也因此,許多人會說:「邀請教會來演出就對了!」這正是將西方重視理性思辨的優勢,與東方重視人際關係的特質整合後,彼此相互補足、共同成就的教會文化。

高牧師也提到,他們教會在台南運河星鑽特區運河旁,有一塊很大的空地,期待能建立一個涵蓋音樂、醫療、商業、教育和休閒的空間;裡面預備可容納兩千多人的聖經劇場(音樂劇場)。

他也構思開創醫療宣教的新模式,建立一個聯合診所,期待能呼召多位資深醫生輪流看診,其他時間投入醫療傳道,以馬偕博士過去醫療傳道精神,讓窮人也可以來看病。大樓裡面還有藝文畫廊、休閒場所、圖書館,以及讓大家坐下來喝咖啡的地方,甚至可以看夕陽的陽台。

他說,他們不以賺錢為目的,相信這將是很棒的宣教據點,讓各種不同的取向、各有所需的人都可以來到這裡。

看自己合乎中道很重要

高牧師也引用羅馬書十二章3節:「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他認為,教會要有一個重要觀念,就是「一定要進步、強大」。教會人數不一定要多,但是一定要強;但強了以後,人一定會多,雖然不一定是多很多,但是都是「基督的精兵」。明治維新雖然帶動日本國力變強,但是強了之後有了「野心」,這是教會要小心的,「看自己合乎中道很重要」。

他指出,神量給每個人不同的產業,目的在使我們更豐盛。然而,追求豐盛的同時,也必須警醒不可越過「臨界點」──一旦超越神所量給的範圍,就容易落入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光景。教會的使命是影響這個世代,而不是追求自身的聲望與榮耀。教會的使命是影響這個世代,而不是追求自身的榮耀。

因此,教會當然要成長,也應該愈來愈豐富,但不能讓豐盛成為目的本身。若教會有一天開始羨慕世界的舞台,就會偏離初衷,失去屬靈重心。他提醒,建造教會必須常常檢視自己是否仍行在合乎中道的路上,照著神所量給的信心前進。最終,教會一切的努力,都應單單為了影響這個時代,並使神得著榮耀。

相關新聞:《基督教論壇報》創刊60週年特刊 回顧恩典六十載 展望使命新時代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