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31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我想要變好!」國衛院調查 家人和信仰支持 助成癮者脫「癮」而出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 梁敬彥 追蹤
國衛院「專業整合成癮治療與復元模式」研究團隊合影。(梁敬彥攝影)
癮的問題除了身體上的挾制之外,心理上的「我要變好」的動機,也是一大動機。人(同儕和家人)的愛以及神的愛,都是幫助成癮者知道自己是一個蒙愛的人,而願意踏出改變成為新造的人的那一步。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戒癮從「心」開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衛院)和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心口司)八月30日聯合召開「專業整合成癮治療與復元模式」成果發表記者會,結果發現,在完成16週療程後再持續追蹤三個月,有近四成的安非他命成功戒癮;進一步分析,包括家人及社會的支持、同儕自助(過來人經驗分享)以及動機促進,都是成癮者脫「癮」而出的關鍵。而動機促進之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想要變好」的自我覺察,而宗教信仰的驅動力則是一大關鍵。

年輕人用藥前兩名是遇挫折及家庭失溫暖

衛福部心口司長諶立中表示,在台灣的藥物成癮者之中,安非他命是最常被濫用的非法物質,年紀最輕的施用者甚至只有12歲。根據法務部統計,台灣平均每年有超過4萬人,因為施用安非他命為主的第二級毒品,觸法遭偵辦。其中,12-17歲首次吸毒的地點就在學校。

吸毒原因前三名分別為「遭遇挫折」、「家庭沒有溫暖」以及「舒壓與好奇」。年輕人一旦染毒,就會遭到癮的轄制與捆綁,從自己的心理、家庭和親子關係先開始摧毀,進而衝擊到校園的學習以及社會的治安。九月1日就是高中以下學校的開學日,校園反毒的工作非常重要。

衛福部心口司長諶立中(梁敬彥攝影)

國衛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陳為堅表示,像是安非他命這樣的藥物成癮者,若是沒有家人及社會的支持力量,再犯率很高。而菸酒和藥癮是環環相扣的,一但染上藥癮者,除了必須處理成癮症狀之外,還涉及到其他的生理、心理、人際(家庭)網絡的支持,與自我價值的實現;這是需要集結精神與成癮醫學、心理學以及社會工作等跨領域的專家一起來協助的。

陳為堅主任也提到教會界所使用的福音戒毒策略,他認為,成癮者要戒癮,需要內在與外在的力量協助;而福音戒毒幫助成癮者在規律的生活、讀經以及戒毒成功者的陪伴下,是很有機會脫「癮」而出。而戒癮後,就業力的訓練,幫助戒癮者重回社會和職場,這也是民間戒治機構可以跟公部門一起來合作的。

戒癮是團隊合作歷程

國衛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王聲昌表示,參與「專業整合成癮治療與復元模式」的戒癮者,要一連16週,每週三個晚上來參與團體治療,這是需要付上相當大的代價,而且戒癮之後,要能持續維持戒斷,這更是身體、心理和靈性的重重挑戰。除了專業醫師和心理、社工從旁協助之外,家庭和社會的支持更是關鍵。

王聲昌醫師(梁敬彥攝影)

「專業整合成癮治療與復元模式」團隊核心成員、李昭慧臨床心理師表示,戒癮是生理、心理、靈性及情緒的全人關顧陪伴的歷程,家人的支持是很重要的關鍵;而從國外及台灣福音戒毒的實例發現,有堅定信仰的人,會有比較強烈的改變動機。癮的問題除了身體上的挾制之外,心理上的「我要變好」的動機也是一大動機。

人(同儕和家人)的愛以及神的愛,都是幫助成癮者知道自己是一個蒙愛的人,而願意踏出改變「成為新造的人」的那一步。

李昭慧臨床心理師(梁敬彥攝影)

參與「專業整合成癮治療與復元模式」成功戒癮的「C先生」出席分享他的復原的情況,他說,在家人的陪伴支持及醫師與個管師的鼓勵,他已經成功戒癮600天。現在他以「過來人」的身分擔任種子教師,來陪伴戒癮中的學員,也因為心得安慰,生活、工作及家庭都回歸常規。

張進益牧師:過來人經驗分享重要

受邀擔任衛福部戒癮治療專家團體諮詢委員的更生團契桃園少年之家主任張進益牧師受訪時表示,成癮者最難對付的,其實是自己的心;最難擺脫的,是藥癮同好的邀約;最放不下的,是沒有辦法得到家人的陪伴和諒解。「專業整合成癮治療與復元模式」將家人及過來人納入在團體治療當中,這能夠讓成癮者的心能夠安定下來。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不孤單,就像來到更生團契的成癮者,讓神的話成為成癮者「腳前的燈,路上的光」,幫助他們不會再在黑暗裏走,有機會成為新造的人。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