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6 基督教論壇報 / 國際新聞

NFT熱潮崛起 基督徒該如何開創福音新國度?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特約編譯立涵、編譯余友梅 追蹤

【特約編譯立涵、編譯余友梅/報導】印尼一名男大生將自己5年來累積的九百多張自拍照,上傳到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交易平台,結果賺進超過台幣2千6百萬元。

印尼一名男大生將九百多張自拍照,上傳到NFT交易平台,獲利超過台幣2千6百萬元。(圖/Twitter@Rumbles_)

新加坡一名女網紅也上傳1106張照片,到NFT拍賣平台,短短一週獲利新台幣1.61億元。YouTube執行長蘇珊.沃西基(Susan Wojcicki)於一月25日,在YouTube官方部落格宣布,YouTube 希望今年(2022)可以進軍NFT市場,使YouTubers可以在YouTube上發表NFT作品,成為收入來源之一。

宣布進軍元宇宙的Meta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日前接受網路行銷大師加里.維那查克(Gary Vaynerchuk )的訪問時也表示,在元宇宙,人人都希望四處秀出自己的虛擬化身與穿著,但這唯有去中心化,不受任一平台控制的NFT才能辦到。

人們為何要買可以免費複製貼上的圖檔

「人們為何要買可以免費複製貼上的圖檔?」這就是大多數關於NFT的對話的開端。曾經拍攝紀錄片《馬丁路德紀錄片──改變世界的修道士》(Luther)的基督徒導演史帝芬.麥卡斯凱爾(Stephen McCaskell),和負責數位媒體事工的交叉路口教會(The Crossing Church)牧師派屈克.米勒(Patrick Miller),最近聯名在美國《今日基督教雜誌》(Christianity Today)撰文,表達他們對NFT和神學之間如何相互激盪的看法。

兩人指出,人們正以數千美元的價格,購買可以在YouTube上免費播放的NBA視頻片段。隨著NFT市場飆升至70億美元的市值,它被比作網路泡沫,投機性投資,充斥著這個新市場。但也因為如此,他們認為,牧師們應該為會眾好好介紹說明這些新科技發展的得失利弊,以使基督徒迎接這個數位浪潮時,不至於缺乏辨別力和智慧。

兩人指出,為避免重蹈覆轍,可從兩個基本問題著手。一、什麼是NFT?二、它們未來將如何被運用?

什麼是NFT?

〈蒙娜麗莎〉面世五百年後,每年仍然吸引著眾多到巴黎的遊客。它有無數的複製品,但毫無疑問,掛在羅浮宮的那幅才是原作。從何得知?因為已受專家徹底鑑定。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倘若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仍在世,人們要怎麼分辨,他的畫作那幅才是真品?他又怎麼靠作品謀生?

NFT來了。NFT是可由公共帳簿驗證的所有權證明──可以辨別什麼是真的,什麼是贗品,比如山寨版的〈蒙娜麗莎〉。

這種被稱為「區塊鏈」(blockchain)的公共帳簿,是根據出版者來源或出版物的時間戳,來證明網上的東西是否真實的好方法。

過往的網路時代,還無法為網上的東西附上所有權證明。這就是為何NFT可能改變數位所有權的未來。

三類NFT的未來

將NFT的未來分為三類有助理解,包括數位藝術、收藏品以及數位財產。這項技術將取代目前依賴的複雜系統。

.數位藝術:想像一個原創藝術家創作的藝術,類似於蒙娜麗莎,但是在電腦上或者音樂家發行的專輯中。

.收藏品:想像一下職棒卡或者精靈寶可夢卡片。

.數位財產或者實用工具。

二人並介紹了幾項未來幾年內能看到的NFT範例。例如音樂業,音樂家現在能證明擁有自己的音樂,並在幾秒內根據銷售情況獲得收入,而非等待漫長的唱片合約。品牌也可以創建NFT,作為其實體資產的數位代表。亞洲流行音樂天王周杰倫就是最佳代表。2022年元旦當天,他旗下的潮牌PHANTACi與平台Ezek,共同推出NFT「Phanta Bear」(幻想熊)。一萬隻起價2.8萬,40分鐘賣完。這項成績一度在全球最大的NFT交易平台OpenSea總榜,登上全球第一名。

 

這改變了藝人與唱片公司的合同,改變了唱片公司與協力廠商市場的合作關係,改變了消費者與藝術品之間的關係。藝術品現在可以在任何地方、用數位形式擁有。

如果買車,合約可以是NFT,地契也可以是NFT ,機票、會議通行證,以及球賽座位,都能成為NFT。

學位也可以成為NFT,只需要用區塊鏈帳戶(web3 wallet)登錄,可以立即驗證,並顯示學位、成績、畢業年份等。

簡而言之,人們經歷了過去25年的網路時代,那時無法以數位方式擁有東西。隨著區塊鏈和NFT的發明,情況將隨之改觀。

幾乎在瞬間,數位稀缺性變成現實,顛覆了數位經濟的前景。在當前基於平台的數位經濟時代,數位商品的價值有限,因為所有權和財產不可轉讓。

到目前,不能輕易將購買的Kindle圖書轉移到Apple圖書,也不能轉賣。《哈利波特》的首版印刷是有價值的,而首版電子書則毫無用處。但是NFT通過自動化追蹤所有權,來減少對複雜平台的依賴。隨著數位資產漸受歡迎,NFT將替它們保值。

NFT為創意人員、內容創造者、企業和教會帶來無限可能。(Photo by Fakurian Design on Unsplash)

兩人指出,這項技術將為創意人員、內容創造者、企業和教會創造嶄新可能性。這意味著現在是時候提出一些嚴肅問題,即如何從道德和神學角度,來思考數位所有權。前景是什麼?有哪些隱患?

NFT下的非同質化神學

對當今的基督教神學家和倫理學家來說,從神學觀點來看加密貨幣,有那些方面必須努力解決?他們提出了四項建議:

一、數位消費主義的危險是什麼?

例如球鞋愛好者熬夜瘋狂刷新瀏覽器,以獲得一雙Air Jordan。因為這是種身分象徵,並代表加入一個小眾社群。

設計師服裝、豪車、蘋果設備等亦然。但耶穌警告:「……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加福音十二章15節)。他教導門徒:「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喝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馬太福音六章25節)。

也許消費主義會導致焦慮,是因為它吞噬最稀缺的資源:時間。

研究、購買、使用和維護購買的東西需要無數時間,NFT也不例外。研究下次重磅NFT發行,可以花上數個小時,找出完美的方式展示你的NFT藝術品也是。

隨著數位財產逐漸與社會階層和團體成員聯結在一起,這種情況將更加頻繁。

有鑑於此,基督徒需要實踐抵制數位消費主義的誘惑──他們知道,在世上積累更多的財產是「虛空」。傳道書二章11節:「後來,我察看我手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碌所成的功。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

二、伴隨著數位身分有何風險?

許多NFT投資者正在購買PFP(個人頭像),以此表明其在社群中的地位。但從何時開始,個人頭像會從一種有趣的資產,變成完全的身分變身?

兩人舉例,一位在加密貨幣和NFT交易中賺取數百萬美元的投資者,拒絕了百萬美元的頭像報價。他向《時代雜誌》解釋:「人們現在把那個角色和我視為一體。如果把他賣掉,就像賣掉自己的一部分」。

社交媒體平台已經允許人們精心設計自己的形象,但NFT將擴大這趨勢,使數位身分和他們的替身,成為可分散、可擁有、可銷售的數位資產。然而,自我創造與上帝創造的秩序格格不入。先知以賽亞曾警告說:「禍哉,那與造他的主爭論的!他不過是地上瓦片中的一塊瓦片。泥土豈可對摶弄它的說:你做甚麼呢?所做的物豈可說:你沒有手呢?(以賽亞書四十五章9節).福音是一份恩賜。因為在其中,我們接受了上帝賦予我們的真正身分:「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羅馬書十二章5節)。

選擇正確的PFP,成為自我定義的另一個工具,使人無法充分享受從上帝賜予的身分的這一恩賜。

三、數位所有權開創了哪些機會?

兩人指出,造物主按照他的形像造人(創世記一章27節),基督徒常忽略我們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使命,那就是創造新事物、創造新價值,用創造力服務我們的社區。也許這就是為什麼亞當的首要任務之一是創造性的: 給所有的動物命名(創世記二章19節)。

愈來愈多文創在網路產生,現在我們消費的藝術品,以數位型式佔大宗;例如電視節目、電影、照片、音樂、有聲書、Podcast、電子書、數位文章和新聞。NFT允許數位知識產權可受驗證。

這是大有可為的。

展望未來,可以閱覽NFT書架,也許朋友間能交易電子書。數位視覺藝術家終於能向收藏家出售作品。而音樂家或許受益最多,因為NFT有望繞過串流媒體,直接向粉絲出售作品。

NFT可能會撼動經濟天平,傾向創作者而非平台,這麼一來,從事創作者可以收穫他們的勞動成果,而非發行人。肯定創造力和經濟公平性的基督徒,應為此慶賀。

四、在數位時代,福音傳播如何改變?

兩人指出,NFT已成為進入某些網路社群的門檻。偶而他們甚至進行實體聚會。不難想像在未來,對房地產、遊戲或音樂NFT的共同興趣,可以形成社群。

問題是基督徒是否會出現在這些空間,為福音建立關係?隨著越來越多人生活在網路上,基督徒應重新想像網路是個傳福音的空間。

在西元一世紀,使徒保羅看到羅馬最初為帝國戰略設計的路網,洞悉其具有植堂的潛力。同樣地,基督徒應該看到網路也為傳福音,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信徒應該開始思考,如何開發這個數位空間了。

神的國度在任何地方都會造就繁榮,而基督徒必須確保網路的未來也不例外。(資料來源:Christianity Today)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