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0 基督教論壇報 / 特會活動

懷恩堂70週年慶典宣告活出基督再創高峰 代代傳承接棒完成大使命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梁敬彥 追蹤
浸信會懷恩堂舉行建堂70週年慶典崇拜,教會學青詩班獻唱主題詩歌〈懷恩七十〉,吳榮滁主任牧師(圖左)勉勵眾人,活出基督,再創高峰,代代傳承接下福音的棒子,完成大使命。(梁敬彥攝影)
教會存在的目的,就是領人信主,將其裝備好之後,再差出去傳福音,吳榮滁牧師感謝上帝,讓懷恩堂從老到少,都願意回應大使命,向外傳福音。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人的一生,七十歲是熟齡之年,白髮是榮耀的冠冕;而在聖經中,七十象徵一個舊時代結束,進入與開啟新時代的起點。

基督教浸信會懷恩堂今天(12月10日)舉行懷恩七十慶典崇拜,學青詩班領唱主題詩歌〈懷恩七十〉,宣告「懷想往昔,恩典滿溢,七十年的每一步,是神的奇妙引領,我們願為神,做那不熄滅的光,接棒傳承,往普天下去傳福音!」

 

教會主任牧師吳榮滁勉勵眾人,70年前,美籍宣教士李夏蘭(Ola Lee)、吳友芬(Josephine Ward)與高樂民(Inabelle Coleman),飄洋過海來到台灣,看到這地的需要,從兒童主日學、英文查經班及英文主日崇拜開始了傳福音、培育門徒及建立懷恩堂的宣教佳美腳蹤,周聯華牧師接棒主任牧師後,釘根於本土的福音就此傳開了,在那個人心對福音很渴慕且敞開的年代,包括浸信會及台灣其他的宗派,都陸續開始建立教會,佳音開始到處傳述。

時代更迭 不變的是傳福音為主作見證

縱然時光流轉,社會型態轉變,但教會的存在,肯定有些東西是不變的,那就是「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參馬太福音二十八章19節),台灣還有超過95%的同胞,是福音未得之民,懷恩堂這次建堂70週年的主題是「活出基督,再創高峰」,未來,懷恩堂將在過往七十年的基礎上,依據聖經真理及原則,在主的帶領下,繼續發展教會事工;作主美好的見證,持續不斷拓展上帝的國度,迎向一個又一個的七十年。

學青詩班及希幔詩班獻詩。(梁敬彥攝影)

在這場建堂70週年慶典中,教會的影音團隊以〈穿越時光的頌歌〉,讓教會的資深傳道團隊成員,83歲的董事丁費宗清姊妹與張傳琳傳道,透過影片分享她們從還是學青時就來到懷恩堂的感恩見證,也透過參與主題詩歌〈懷恩七十〉的學青,從創作到錄製的剪影,宣告兩代同行及傳承接棒。

丁費宗清姊妹喜樂地說,人生70才開始,她今年已經83歲了,她還記得自己是學青的時候,就跟現在這群教會年輕人一樣,熱心參與教會的學生會,有傳福音的服事,她都去,哪怕是颳風下雨,她冒著風雨也要騎腳踏車來教會參加主日崇拜,感謝上帝讓她可以到老還在教會,且看到下一代的興起。

資深懷恩堂董事丁費宗清透過影片分享感恩。(教會提供)

懷恩堂70年前創堂的珍貴歷史照片(教會提供)

周聯華牧師(圖中)主理現今懷恩堂的興建禮拜。(教會提供)

學青詩班錄製主題詩歌〈懷恩七十〉

張傳琳傳道則分享,她還記得早年懷恩堂剛建堂的時候,有一口古鐘,高樂民宣教士每當教會有音樂崇拜及聚會時,都會把鐘敲得很大聲,讓台大的老師及學生聽到鐘聲就知道可以來教會認識及敬拜神。

她還記得早年聖誕節的時候,那時動輒就有3、400名孩子來教會參加兒主聖誕活動,最多的時候還曾經超過上千人,時至今日,懷恩堂已經成為從小孩到長者,各個年齡層與不同國籍與語言的本國人與外國人,都可以在懷恩堂找到適合自己的聚會時間及崇拜型式,教會存在的目的,就是領人信主,將其裝備好之後,再差出去傳福音,感謝上帝,讓懷恩堂從老到少,都願意回應大使命,更多人能來到懷恩堂受裝備且被差派出教會傳福音。

前聖樂組執事李俊儀老師則回想,當年教會的陸頌熙老師就是帶領兒童詩班及青少年詩班,這些宣教士來到台灣,她們其實都很有神學與文學和音樂的涵養,那時台灣的人民比較沒有古典音樂的接觸,早期就是這群宣教士,把音樂的素養帶進台灣,她看到教會的學青詩班願意全力將恩賜獻上投入主題詩歌〈懷恩七十〉的創作及演唱,她好像看到了當年自己年輕的時候,那種對音樂的熱愛及對傳福音的火熱,她非常感動。

崇拜全場敬拜。(教會提供)

穿越時空的頌歌要代代傳唱

〈穿越時空的頌歌〉的影片概念是,2023年學青詩班要為懷恩堂70週年創作一首歌,表達年輕世代對教會的觀點與看法,並傳達教會面對新世代來臨時的自身定位、願意互相理解的心意。

因為今天是從昨天走過來的,昨天走過的每一個步驟,都界定懷恩堂情貌的演進過程,甚至也把這個情貌帶到明天去。人是如何走過那段歲月,如何影響創造了自己的性格,帶著這樣的呼召與自信,迎向更好的明天。

「信仰不止此時此地,更是有根有基」吳牧師說,信仰是要有根有基地落實在生命與生活當中,包括高樂民宣教士及周聯華牧師,他們都是懷恩堂在過去70年歷史中,有著舉足輕重貢獻的傳道人,他們現在已經完成了在地上的服事,息了世上的勞苦到天父懷裡安歇,像他這樣嬰兒潮世代出生的人,現在也已步入銀髮熟齡,福音的棒子也陸續交到下一代年輕人的手中。

在懷恩堂的主日講台上,至今仍有當年周聯華牧師銘刻的「為此而活」四個字,提醒著他與教會的年輕人,人的壽命都有時間的限制,但基督的真理是從亙古到萬代,都是永恆存在的。

他要引以賽亞書五十四章2節,鼓勵大家不但要為基督的真理而活,更要看到社會的脈動及人心的需要,預備好自己成為基督的精兵,人固然肉體的生命僅此一生,但耶穌十字架的救恩,要藉著教會向左向右擴張神的帳幕的行動,沒有止盡地傳到萬代。

吳榮滁牧師分享(梁敬彥攝影)

吳牧師也以「讚美上主,數算救恩」為題勉勵大家,從《聖經》的觀點來看「時間」,他說,時間是上帝用來彰顯自己的舟楫,承載了聖潔信實的屬性,帶領著子民航向永恆救贖的旅程。

《聖經》第一次出現「神聖」的觀念,是在〈創世記〉2 章 3 節,這首次神聖歸屬的對象,不是空間中任何的人、事、物,而是「時間」:「上帝賜福給第七日,將它分別為聖」。因著第七日的成聖,「七」的時間循環,從此就懷抱著空間中一切的人、事、物。

今年 2023 年,是懷恩堂建堂七十週年的慶典之年,是難能可貴的白金禧年(Platinum Jubilee),七十週年也是第十個第七年,也就是從建堂以來,第十次的安息年,所以,我們在熱烈的慶賀中,豈不更應該無時無刻讚美創造之工,數算救贖之恩,學習生命之道,發揚真理之光,提醒上帝的子民,隨時隨地讚美創造之工,數算救贖之恩,學習生命之道,忘記背後,續向前奔。

多名懷恩堂資深傳道人及信徒,也在懷恩七十慶典中分享他們對上帝的讚美與感恩。

資深長執與信徒話感恩

9歲就來到懷恩堂聚會的資深音樂傳道林舉嫻表示,她已經快70歲了,她還記得來到懷恩堂的起初,是參加兒童詩班,直到上大學參加高級詩班,那個年代能參加教會的兒童詩班是一件很榮幸的事情,因為當時別的較會還沒有兒童詩班,她在詩班裡學到很多東西,唱歌也很開心,這引起她長大之後,學音樂及投入聖樂服事,有很大的幫助。參加英文查經和英文崇拜,對她增進外語能力非常受用。

她還記得自己在學生會的時候,每當大學聯考放榜的時候,就會跟著一群教會年輕人寫信給中南部的大學錄取生,跟他們分享懷恩堂有很多台大、政大及師大的學長姐在這裡聚會,很多來自國外的僑生也在懷恩堂裡找到家的感覺,像是現在聖誕節,學生會的本地生、僑生及外籍生就是一起籌備及舉辦詩歌及戲劇佈道會,大家一起信主,也像家人一樣的歡聚,跟彼此各人家中的長輩也成為好朋友,會到彼此的家中烤肉及採果,真的就是愛的團契。

林舉嫻。(梁敬彥攝影)

軍醫退伍的殷長佑弟兄,是民國44年懷恩堂第一批受洗的信徒之一,他還記得自己因為是念國防醫學院,常跟周聯華牧師到綠島去醫療宣教,每次雖然坐船都因為風強浪大,吐得一蹋糊塗,但每次到那裏都能嘗到地瓜,花生和魚,也因為他會教當地的孩子英文,有一個孩子的父親是賣豬肉的,他每次總有新鮮的豬肉可以大塊朵頤。年少回憶,在70懷恩慶典,仍記憶猶新,感謝上帝。

殷長佑。(梁敬彥攝影)

本身是香港僑生,後來也成為懷恩堂港籍傳道人的朱耀明牧師回想,他初來乍到台灣時,普通話說得非常不好,但跟著周聯華牧師的馬太福音中文查經班,慢慢練出信心。他還記得自己在念浸神來懷恩堂擔任實習傳道時,周牧師要他用普通話上台分享信息,他硬著頭皮也分享完,那次的經驗大大提升了他的信心,他還記得周牧師會邀他去牧師家中吃早餐稀飯,然後開著車帶他來教會,周牧師把他當家人,懷恩堂就像是他的家。

朱耀明牧師(梁敬彥攝影)

曾經擔任懷恩堂婦女會會長的趙淑德姊妹分享,她還記得早年她擔任教會浸禮組執事的時候,˙每個受洗的弟兄姊妹都可以拿到寫有教會字樣的手帕和浴巾,後來她也擔任主日學老師及成人希幔詩班的服事,她從年輕到白髮都在懷恩堂,70年的時間過的很快,但在上帝的時間表,一代一代,一棒一棒的福音棒子,仍要代代傳下去。

趙淑德姊妹。(梁敬彥攝影)

懷恩七十慶典崇拜的最後,眾人齊唱〈求作遠象〉,宣告基督精兵代代傳承,傳福音,報佳音的腳步,要繼續前行。

大合照。(教會提供)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