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0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孩子情緒暴躁失調嗎?淺談父母如何助兒女拆除情緒炸彈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父母若是想要回答或者駁斥孩子所說的內容,盡量著重在「表達自己對孩子擔心的感覺」,使用簡單容易聽懂的同理言語;我們不求馬上澄清與矯正孩子的想法與感覺,更重要的是,約束自己不以話語攻擊或否定孩子。

◎書珊

家中有受情緒困擾的國小學童,多數父母經常感到勞心勞力;一旦孩子們爆開「情緒炸彈」,可能周遭的人或物品就遭殃,父母便需要放下手邊事務,花時間處理孩子的情緒。

在親子間高度的張力與對峙之後,彼此都耗損了許多心力,幾次下來筋疲力盡,父母只好盡量小心翼翼護著孩子懷裡的「未爆彈」,心想也許孩子漸漸長大,就會自己控制管理了。但其實不一定,孩子可能越來越無法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以及調節自我的情緒,卻無從得知自己到底怎麼了。

國小學童的情緒障礙,其實是非常多父母面對的難題,也是需要長時間耐心陪伴處理的議題。特別是當父母發現孩子從小頻繁地哭鬧、咆嘯、暴躁、衝動打人、破壞物品,甚至連父母自己也常被孩子的情緒牽動,很難再以愛與包容來面對孩子。

此時除了建議帶著孩子尋求專業醫療評估,父母尤其需要邀請上帝來幫助,求主加添力量,在孩子情緒障礙與失調之時,仍扮演適切的父母角色,一次一次幫助孩子適切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孩子情緒未爆彈讓父母感挫折
孩子們的情緒障礙背後的核心議題與情緒表現可能都不太一樣,在此先從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的診斷,與兒童情緒議題簡單介紹如下:

首先常見的是「侵擾性情緒失調症」,比較明顯可見的情況是情緒暴躁,挫折忍受度差,但並非衝動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現象。只是許多兒童與少年同時有侵擾性情緒失調症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比較明顯是因為注意力不足而出現煩躁情緒,以及過動、坐立難安而有的衝動情緒行為。

行為規範障礙」則是經常有逾越規範行為,攻擊或破壞人事物,卻少有愧疚或後悔,會以強烈的情緒的表現來獲得想要的事物。

對立反抗症」則是對權威人物,如老師、父母發脾氣和進行語言攻擊。其他如自閉症類群、焦慮、憂鬱的孩子也會伴隨出現情緒障礙。

以上幾種與情緒相關的身心症狀,就好像孩子懷裡的情緒炸彈,炸開來之後,就呈現過多、過久的擴大戰場現象,孩子不適切的情緒表現,致使父母傷透腦筋與深感挫折沮喪。

當孩子的情緒炸彈炸開來之後,有以下幾點步驟與父母們分享:

一、父母深呼吸為心裡挪出空間

當父母注意到孩子的情緒不平穩、即將爆炸之時;又或者有不合理的央求時,父母可以先深呼吸幾秒鐘,為的是自己的心裡可挪出一些空間,邀請上帝的愛來充滿我們的心思,「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哥林多前書十三章4節)

父母需要盡量不讓自己被負面想法與感覺充斥,特別面對情緒障礙的孩子,父母很容易情緒被牽動感到煩躁、生氣、痛苦無助,而這些感受一旦被牽動,就不容易有耐心地面對孩子,也不容易聽懂孩子心裡在乎與糾結的部分。

因此在面對孩子的情緒障礙表現,父母第一時間的表達與反應方式,可能強化炸彈威力,但也可能減弱炸彈威力。

二、約束自己的話語表達

當孩子們情緒處在最高點,會重複強調某些感覺與主張,甚至是發出放大與誇大的負面表達──那些話也許我們都知道不是事實,但聽起來又像是在對父母權威作攻擊──此時父母容易被孩子的話語激怒,而想要反駁與斥責孩子,但是「恆常忍耐可以勸動君王;柔和的舌頭能折斷骨頭。」(箴言廿五章15節)

父母若是想要回答或者駁斥孩子所說的內容,盡量著重在「表達自己對孩子擔心的感覺」,使用簡單容易聽懂的同理言語;我們不求馬上澄清與矯正孩子的想法與感覺,更重要的是,約束自己不以話語攻擊或否定孩子。

三、允許孩子有安全的抒發方式

當孩子一旦出現情緒障礙,都需要一些時間抒發,才會回到平穩的狀態,切勿企求盡快處理與切斷孩子的情緒表達,否則孩子可能會認為父母不愛他們、否認他們,這可能讓孩子的情緒爆炸時間延續更久。

父母可以讓孩子在一個安全的環境當中,適當地抒發;而每個孩子能平穩下來的方式不同,父母可以試著觀察看看,並且容許孩子這麼做,父母也趁此時調整自己的感覺,盡量不被孩子的情緒影響。

四、平靜之後的溝通與鼓勵

每篇親職教育文章以及每位專業助人者都會勸告父母,等孩子情緒平穩之後再討論事理,這已經是老生常談了。

但是實際上,當孩子情緒平穩下來的時候,有可能父母不想再喚起孩子的不穩定情緒,也可能孩子的口語表達,無法完整敘述自己的想法與感覺,而放棄表達;這些都使得親子之間無法在情緒平靜後談談事理,以致下一次很容易再面對相同的衝突點。

因此筆者仍建議父母盡量挑一個時間,親子一同探討孩子的想法,達到雙向良好溝通的效果,並且不忘鼓勵孩子下次能有更好的情緒表達。正如以賽亞書五十章4節所說:「主耶和華賜我受教者的舌頭,使我知道怎樣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

面對有情緒議題的孩子,父母每一次的「拆彈過程」都是有價值的,因為透過父母師長的愛心與耐心,每一次適當的處理陪伴過程,都能使孩子逐漸得醫治與蒙引導;相信這些陪伴過程能幫助孩子邁向未來的人生,除了免除龐大的代價與麻煩,還能有平安健康的未來。

我看見他所行的道,也要醫治他;又要引導他,使他和那一同傷心的人再得安慰。」(以賽亞書五十七章18節)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