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5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想栽培出聰明理財的孩子,就必須培養孩子的知足感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戴夫.拉姆齊、瑞秋.克魯茲

我們生活在有史以來接收最多行銷的文化之中,我們在幾個小時之內所接觸到的廣告,比以往各個世代一整年下來所看到的廣告還要多。我並不反對行銷或廣告,但我們必須明白,行銷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讓你覺得如果不買那項產品或服務的話,你的人生就不完整。行銷的本質是先行製造你對現況的不滿,再誘導你走向購買,因為這樣的購買似乎可以緩解人為所製造的心理緊張,而這種不滿叫做:不知足。

如果你想栽培出懂得聰明理財的孩子,就必須培養孩子的知足感。知足的人具備儲蓄、做預算、避免負債和處理人際的能力,也會比不知足的人更容易加倍付出。

聖經提摩太前書六章6節說:「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生活知足是每個人的渴望。一般人想了解自己的家庭擁有多少叫做「足夠」,擁有多少叫做「太多」,對上帝主權具有正確觀點的人,會想要確保自己不隨著收入和財富的增長而陷入不知足的深淵。

我們有時候會將知足和缺乏雄心混為一談。知足是一種身處狂風暴雨卻依然感到平靜的心靈經驗。然而,感覺平靜未必消極被動,反而有可能非常積極活躍。

知足的人仍然想要做得更好、變得更好,只不過,他不會將全部希望和夢想寄託在單一事物上。他或許會說:「如果這就是我所能夠擁有的一切,我感謝上帝並稱自己為有福的。但如果我可以成長和改變,並為世界帶來更大影響,我會去做。」知足的人不會迴避做決定,他只是覺得沒必要做出輕率或愚蠢的決定;知足的人不一定就會停滯不前,毫無行動;知足的人所擁有的未必都最好,但他們凡事盡力而為。你當然希望孩子成為知足的人。

識別不知足的三個階段
知足的敵人並沒有那麼聰明,也不難捉摸。不知足會直接闖入孩子的生活,如同公牛一頭撞進瓷器店那樣。壞消息是,有許多東西會遭到破壞;但好消息是,不知足會留下可供家長追蹤的痕跡。你只要檢查三件事,就可以確認不知足是否已經突破你的防禦線。

階段一:羨慕和忌妒
你必須留意的第一個階段是羨慕和忌妒,不妨觀察孩子看見朋友收到禮物或買到好玩東西的反應是什麼。最完美的反應是:孩子祝賀朋友的好運。這代表他擁有健康的知足觀念,會設定目標和方法,朝著相同的幸福而努力。但如果他露出有毒的羨慕情緒,你就知道敵人已經突破了你的防線。

然而,比羨慕更糟糕的是它的邪惡升級版─忌妒。羨慕說:「你有的,我也想要。」忌妒則變本加厲:「你有的,我也想要;但我得不到的,你也不准擁有。」羨慕一旦孵化和成長,就會生出忌妒。你不僅要教導孩子祝賀別人遇到好事,還要教導他針對這類好事設定目標並去實現。

階段二:焦慮
通常出現羨慕和忌妒,就表示不知足的心靈傳染病已經惡化成第二階段的焦慮。當內心充滿不知足,無論成人、小孩都會開始為自己沒有的東西而煩惱。他們總是拿自己的消費和生活品質去跟人比較,總覺得自己不如人。這個階段,不知足的程度會讓焦慮持續,感覺自己永遠辦不到,而且往往因缺乏喜樂而痛苦。

請記住,這類傳染病是由外來訊息所造成,改正問題的方式是切斷訊息來源,或最起碼減少接觸。如果訊息來源是孩子的朋友,而這位朋友不僅從沒聽人說過「不」,還用擁有物來定義自我,更經常在你孩子面前吹噓他最近買了什麼東西,那麼,你必須採取行動,保護你的孩子。除非你確知這類訊息已經停止,否則不要讓那位朋友接近你的孩子。

這或許聽起來很嚴苛,但如果不清除感染源,傳染病將永遠無法痊癒;你的孩子仍然不健康,而且你有可能徹底戰敗。所以,我不建議你的孩子跟膚淺、被寵壞、不停吹噓的人玩在一起。

如果不知足的感染源是行銷或廣告,請你拔掉插頭,「病人」少看電視多半可以痊癒。找出孩子從哪裡獲得破壞性的訊息並切斷訊息來源,無論是電視、網路、電子遊戲、朋友或共乘夥伴。如果你是個稱職的父母,當孩子跟有問題的朋友玩在一起、看不合適的節目、造訪鼓勵嗑藥的網站,你肯定會切斷訊息來源。

階段三:用物品來定義自我
大家還記得電影《征服情海》中,湯姆.克魯斯飾演的角色對他妻子說的那句令全球女性為之傾倒的對白嗎?「是你使我完整。」(You complete me.)當你的孩子對物品說:「是你定義了我。」(You define me.)這代表不知足的傳染病已經進入最後階段。

如果一個人只等於他所擁有、所購買的東西,那這個人除了膚淺之外,還真的什麼都不是。托馬斯.斯坦利(Thomas J. Stanley)在《別假裝富有》(Stop Acting Rich,暫譯)這本精彩好書描述了這整個「成年人文化」之所以無法管好自己的錢和累積財富,是因為他們一直假裝富有。他們花錢購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只是為了在自己根本不喜歡,甚至不認識的人心目中留下好印象。

我們做父母的,當然不會希望或有意培養出膚淺到透過購買或物品來定義自己的孩子。那麼,在這個以此為常態的現有文化中,我們要如何預防這類結果發生?你不妨鄭重其事地祝賀他們之所以能夠買下這個東西,是因為他們辦到了哪些事、具備了哪些品格。這有助於提醒孩子:擁有很多並不能說明他是誰。

購買東西永遠是目標達成後的結果,而不是目標本身。絕對不要容許孩子說出這種話:「當……的時候,我就會快樂。」知足不是目的地;它既不是你出發的起點,也不是你最終的方向。知足是一種旅行的態度,是內心的平靜和喜悅,是無論你身在何處、走往何方都時刻存在的心態。

孩子值得被愛,也知道自己被愛。他們值得受到珍視,也知道自己很有價值。但遺憾的是,我們的文化擁抱了有害的觀點,破壞了上述這個崇高的目標。重視孩子固然立意崇高,但我們卻在某些情況下,造成這些了不起的小怪獸們深信這個世界會圍繞著他們的想法而運轉。我們變得極度以孩子為中心,奪走孩子心中的謙卑,導致孩子不懂得感恩,對生活嚴重不知足。

為人父母的職責是給予孩子充足的愛,讓他們知道自己有價值並同時保有謙卑。謙卑是珍貴的美德,因為謙卑孕育感恩,而感恩具有不可思議的吸引力,可以讓孩子一生美滿順利;更何況,感恩是治癒不知足的一帖良藥。請你做一位有勇氣的父母,為孩子的心靈而戰,天天起來激烈奮戰,直到你大獲全勝!

(節錄自《錢的決定學:和孩子一起成為財務蒙福的好管家》第九章,格子外面出版)

相關新聞:

基督徒金融專家呼籲: 不要為成年子女支付帳單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