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7 影響力聯盟

父母老後難相處? 先同理他們面對的恐懼與失去 愛才能給得到位

檢舉
果子傳媒 果子傳媒 追蹤
每個人都在老化的路上,未來也會經歷同樣的過程,想想,自己期待的晚年是如何?或許就能多一點愛、同理與溫柔。

◎記者陳又瑄 / 整理報導

「又在打電動,明天要考試,書都讀完了嗎?」、「志願表記得要填醫學系,讀藝術未來沒有出息!」、「都幾歲了,還不結婚,這星期回來,幫你安排相親!」…為了逃離父母煩人的叨念、苛責與掌控,有些人選擇到外地念書,畢業後仍不願回家,繼續留在異地工作。然而,隨著父母年邁,不得不回去重新面對與父母的關係。

很多時候子女的壓力來源,不只是照顧父母所需的體力負荷,還有面對父母時所承受的負面情緒及非理性行為。當子女想做些什麼來孝敬父母時,想到一見面就會發生爭吵衝突,就想逃之夭夭。面對難相處的父母,該怎麼做,才能陪伴他們安度晚年?

從理解老人家面臨的「失去」開始

父母在成長歷程中,曾經受過一些傷。他們年輕力壯時能做很多事,拼命工作賺錢養家,而將內心深處的傷壓抑下來。隨著年歲越來越大,父母的身體開始出現「老化」的現象,包括:膝蓋退化、行走困難、視力變差、閱讀變得吃力等。「老化」代表不斷地「失去」,除了失去健康的身體機能外,可能還要面對失去老朋友、親人、甚至最親密的老伴。「失去」的同時,過往的傷也隨之浮現,心中的恐懼,讓他們不自覺產生一種自我防衛機制,而演變成子女所見「難相處」的狀態。

三種心態調整  陪伴父母安心老後

如何因應父母的難相處,找到陪伴他們晚年的最佳相處模式?

一、拿掉「為你好」的心態,我們才是最適合改變的一方:

我們都認為「只要有問題的那個人改變,就能夠改變現況。」當我們發現自己處在痛苦當中,那痛苦是來自父母的某些壞習慣或問題行為所引起,就會想:「若你們改變,我就會好多了!」當你這麼期待時,與其說是想幫助他人,其實需要幫助的是自己!所以,先把自己安頓好,就能靜下心去思考與觀察:「父母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什麼緣由,讓他們無法改變?」透過了解和同理,貼近他們的需求,才可能引發他們產生改變的意願。

人的行為之所以難以改變,是因為背後的價值觀是長久以來建構的結果,也是活在世上賴以為生的準則,否則人將會因為頓失依歸而感到焦慮、害怕。若是你與父母溝通後,他們依舊無法改變,在該事件不具危險性的前提下,不妨試著改變自己的觀點,學習為各自人生課題來負責,不再將父母的課題背在自己身上。拋開「我都是為了父母好」而產生的對立,放下「希望父母向我道歉、稱讚我」的期待。或許,就能釋放內心的不暢快,平心靜氣地和父母相處。

二、接受父母不再強大的事實──他們也需要像孩子般被疼愛:

儘管子女已經步入中年,早已獨立,過往強大的父母形象還是存在心裡的角落,當精明的老媽變得迷糊,堅強的老爸變得虛弱,一時之間,我們無法適應這樣的落差,時常會高估父母的健康狀況,對父母有過高的要求和期待。

當父母隨著年紀開始老化,認知功能退化,子女可以比照父母照顧兒時的我們那樣,將父母視為可愛的孩子,比較不會因為他們的無理取鬧而感到生氣。若你的父母總是很固執、老愛嫌東嫌西,不要急著與他們爭論。因為父母會如此,一來可能是身體不舒服,二是希望可以得到關注,藉此引起兒女的注意力。當他們又開始向你抱怨,可以試著順著他們的話回應代替講道理,例如:「沒錯,你說得對…」認同的語言向來有安撫的效果,當他們情感獲得支持時,態度才有機會鬆動。

老年人很容易拒絕與外界連結,進而對子女產生強烈的依賴感,一不小心就演變成「情緒勒索」。當有這種情形發生,我們必須認知「拿捏適當的界線,並非無情」,且要建立長輩的安全感與獨立性,例如:固定時間打電話問候、鼓勵並協助他們自主性的生活等。如果可以,多花時間陪伴、聆聽父母,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被在乎的,就能幫助他們消除不安全感,而產生的惱人行為。

三、再老也需要自主尊嚴──幫助父母找回自我價值:

「雖然無法做某些事了,但一定還有什麼事是我可以做的!」並非所有人都能對老化有這樣的認知。老年人常會感嘆「人老不中用」,特別是有些老年人在幼年不受重視,更加渴望自己有存在價值,老化對他們的自我平衡造成重大威脅。

相對地,面對衰老的父母,子女會不自覺地把他們視為「沒有自主能力的人」,凡事都為他們做決定,卻造成父母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好惡和心意。年老的父母仍然是獨立的個體,有表達想法的需求,因此,子女與父母之間要營造一個能夠彼此討論的空間,理解對方的想法與難處,而做出為彼此著想的決定。

為了幫助父母找回價值與參與感,子女也不妨根據他們的專長及興趣,輔助他們找到展現自己能力的管道,例如:照養植物、擔任志工、召集社區同齡的長者,一同創辦社團(跳舞、下棋…)等,當他們重拾生活的重心,再次看見自己的價值,就無暇開啟他們的「難相處模式」了。

人人都在老化路上  同理與愛才能無憾

身為子女的我們,或許現在身強體壯,無法完全體會父母年老的處境。但每個人都在老化的路上,未來也會經歷同樣的過程。想想,我們期待的老年生活是怎樣的呢?是不是就算身體不靈活了,還是希望能做一點什麼,保有自我的存在價值?

等到我們年老的時候,我們可能也會變得很嘮叨、愛發脾氣,其實心裡是期盼子女能多關心我們,常常回家來看我們。當我們能感同身受的去理解父母時,就能解開「難相處」的心結,陪伴他們度過溫暖又快樂的老年生活!  (果子傳媒提供)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