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9 基督教論壇報 / 國際新聞

掀開梵蒂岡珍藏數百年壁毯畫 在針織寶藏中 將眼光對準神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 關鳳珊 追蹤
描繪達芬奇《最後的晚餐》的壁毯畫,在梵蒂岡博物館展出。(圖片來源:Vatican News)

【記者關鳳珊/編譯】新冠疫情仍然持續,歐洲民眾逐漸適應並學習與病毒共存。在疫苗接種逐漸普及下,各國陸續解封,教堂與文化產業也開始放寬管制。梵蒂岡博物館(Musei Vaticani)近日也宣傳館內珍藏的壁毯畫,欲吸引觀光客從這些針織寶藏中,將眼光對準神。

壁毯畫中的基督。(圖片來源:Vatican News)

造訪梵蒂岡一覽舉世聞名的文化遺產

《梵蒂岡新聞》(Vatican News)報導,梵蒂岡博物館畫廊珍藏約三百件壁毯畫,其中在梵蒂岡博物館拉斐爾廳展出的這幅《最後的晚餐》壁毯畫,是文藝復興時期,被畫在米蘭恩寵聖母教堂 (Santa Maria delle Grazie) 餐廳牆上的濕壁畫布料複製品。這幅壁毯畫的準確編織地點和年份仍有待考證,但它應是在1516年至1524年之間所完成的。因著法王路易十二世非常喜歡這幅原版畫作,有意從牆上取下壁畫,把它從米蘭帶回巴黎。後來,法王法蘭西斯一世登基,決定委託人將這幅濕壁畫改製成織毯藝術品,因此有了這幅織毯藝術品。

這項精湛的工藝是來自比利時布魯塞爾 — 壁毯畫的生產地。梵蒂岡博物館壁毯畫及紡織品部門負責人魯道夫(Alessandra Rodolfo)女士指出,壁毯畫的成本遠高過於繪畫作品。「壁毯畫這項手工藝品所費不貲,首先是需要以天然染料給絲線染色這道工序。有些絲線以絲為底,包裹著金箔或銀箔。」

梵蒂岡博物館壁毯和紡織品修復實驗室使用的線。(圖片來源:Vatican News)

具有文藝復興風格的《最後的晚餐》壁毯畫,全由金絲線或銀絲線編織而成,而這些鍍金或鍍銀的絲綢製成的線,都描繪著使徒的形象。因著梵蒂岡修復工人的維護,這件紡織品傑作至今保存狀況良好。

壁毯畫中的精細保存技藝

壁毯是一項需要極其細心看顧的作品。它可以懸掛,但需承受的住畫作的重量。維護它所需的工作既費力又複雜:從除塵到用海綿擦拭,再到用梵蒂岡博物館科學研究部推薦的離子水和洗滌劑,在大浴缸中清洗,再放到大烤架上晾乾,最終使用彩色線修復損壞的地方;而且這些線是通過梵蒂岡修復工作者小心保管的一千多個的筆記本處方而獲得的。

修復中的壁毯畫。(圖片來源:Vatican News)

宏偉而精緻的《最後的晚餐》壁毯高4.9米,長9米,並不易移動或被移動,必須仔細監測適合的光線和溫度等元素來做保存和維護。壁毯畫若非保存在梵蒂岡儲藏室的滑動桿上,不然就是被捲起並包裹在白色透氣的布單中。

梵蒂岡博物館壁毯畫倉庫中的創作。(圖片來源:Vatican News)

除了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耐心外,修復壁毯畫同時需要大量經濟資源。有拉斐爾的十幅壁毯畫修復工作便是從1981年開始,直至幾年前才完成。

 在修復實驗室中工作的修復師。(圖片來源:Vatican News)

梵蒂岡博物館修復壁毯畫的工作歷史悠久:1711年,在克萊孟十一世教宗的授意下,創建了羅馬聖彌額爾壁毯畫織坊,它成為梵蒂岡博物館歷史上首個修復單位。1920年,教宗本篤十五世成立了教宗壁毯畫工坊。而今,梵蒂岡修復壁毯畫的工作坊由7名專業女性組成,其中三人是方濟各瑪利亞傳教女修會的修女。

1926年,教宗庇護十一世將維護這些珍貴的藝術品任務託付給這個女修會。一捲捲彩色線軸、見證梵蒂岡壁毯學校歷史的古董織布機,團隊合作、仔細的耐心和巨大的熱情,在這傳統與創新的環境裡一起編織交錯、互相對話,也讓這個獨特、脆弱、迷人又珍貴的遺產得以世代流傳下去。(資料來源:Vatican News)

壁毯畫使用的針線。(圖片來源:Vatican News)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