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4 天路客

他們都是有名字的人 ──思想電影《西線無戰事》

檢舉
徐硯美 徐硯美 追蹤
德軍士兵保羅與戰友「老貓」深入法軍壕溝。(劇照來源:Netflix)

◎徐硯美

詩人羅門有一首名為〈麥堅利堡〉的詩作,開頭的兩句就是:「超過偉大的,是人類對偉大已感到茫然。」他所描述的,是一座位於菲律賓馬尼拉郊區墓園,那裡豎立了七萬座十字架,紀念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海戰喪生的七萬名士兵。

船艦、大砲、戰鬥機、槍械,各種軍火,都是當時各國集其工業製造技藝之最而創造出來的。戰爭,永遠爆發在人類器物文明到達一個階段頂峰的時候。那時的人們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覺得自己擁有判斷絕對正義的能力,所以「戰爭」變成一種名正言順的「偉大」,它高舉為國家民族的犧牲奉獻,是崇高的、是不容指摘的,可是詩人卻說,人類對這樣的「偉大」感到茫然。

(劇照來源:Netflix)

十架救贖廢掉冤仇
耶穌在十架上,面對迫害他的羅馬兵丁,向天父上帝祈求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即便上一刻,他們嘲笑耶穌是「猶太人的王」並給他戴上荊棘冠冕;即便說完這句話的下一刻,兵丁們毫不留情與尊重地,玩弄、撕開耶穌的衣服。耶穌仍然用他身體所受的刑罰,在十字架上滅了、廢了「冤仇」。

如今,我們會說「What Would Jesus Do?」(如果是耶穌,他會怎麼做?),或者保羅寫給腓立比教會說:「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這就讓我們再重新思考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意義。

他的代求,不是所謂「正義」的實踐,而是「愛」的實踐。可能有人會氣得牙癢癢的,認為這樣的愛,不就縱容了惡事的發生?但耶穌在十架上完成的救贖,就是要超越惡,甚至勝過死亡。

基督所完成最大的「和好」,不僅僅示範為愛而犧牲,更示範了愛所帶來的犧牲打破人與上帝之間的隔閡。帶著罪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帶著罪的人,可以因為耶穌,來到上帝的面前。

電影描繪德法兩軍在西部戰線幾百公尺腹地,來來回回進行膠著的壕溝戰。(劇照來源:Netflix)

戰爭只是遙遠不是無聲
《西線無戰事》是2022年於影音串流平台上架的一部戰爭劇情片,在本屆奧斯卡金像獲得「最佳國際影片」、「最佳攝影獎」、「最佳美術設計獎」和「最佳原創配樂獎」等四項殊榮。

電影是改編自德國作家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於1929年創作的同名小說,然而,該小說問世不久,就遭到納粹查禁。因為作者筆下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戰,於德法交戰的戰場中最膠著的「壕溝戰」,雙方在幾百公尺的腹地中,從1914年的10月,到1918年的11月,單單在這個戰場上,就有超過三百萬人死亡。

保羅和高中好友興奮地報名從軍,來到戰場才發現,戰爭和他們想的完全不一樣。(劇照來源:Netflix)

這本小說會被翻譯為「西線無戰事」,完全不是因為西部戰線真的沒有發生戰爭,而是這種膠著,讓當時的媒體提到這個地方所發生的戰爭時,不是興趣缺缺,就是粉飾太平。

那日復一日的「沒有結果」,卻是一條一條活生生的年輕性命,前仆後繼地葬送在戰地之中,他們的名字甚至來不及被記得,就已經埋葬在被反覆挖掘的墓地之中。

弗里德里希將軍認為「沒有仗打的軍人,就失去了意義」。

而在前線以外的世界,沒有煙硝、沒有震耳欲聾的砲彈,卻有著巨大的會議桌、餐桌,有溫暖的食物和體面的服裝,人們在那裡談論著正義、榮譽,甚至說道「沒有仗打的軍人,就失去了意義」。另一方面,青少年聚集的大學與高中裡,校長可以放送慷慨激昂的言論,讓他們由衷地相信,自己是英雄,是可以成為扭轉戰局的關鍵人物。

然而一旦到了前線,一顆砲彈落下,一顆子彈貫穿自己或才在身邊說話的戰友的身體,所有的慷慨激昂,竟在瞬間灰飛煙滅。

(劇照來源:Netflix)

創造的目的中沒有殺戮
電影主角是服役於德軍的保羅(菲利克斯‧卡莫勒 飾),年僅十九歲的他在戰場上遇見敵對陣營的敵人,一開始都在集體的殺伐氛圍中殺紅了眼,刀子、石塊,能往對方身上招呼的全用上,甚至會用泥土塞入對方口鼻讓其窒息。

可是,下一刻,當理智突然恢復時,看到眼前的「敵人」,不過是一個跟自己年紀差不多,口袋裡搋著家人、愛人照片的青年,兩個人,都沒有真正搞清楚到底為什麼自己出現在戰場上,為何而戰?為何要戰?

保羅發現眼前的法國士兵和他年紀相仿,口袋裡還有美麗妻兒的照片。(劇照來源:Netflix)

我們當然可以說,戰爭是「對敵人慈悲,就是對自己殘忍」,也可以把所有的國際局勢、資源分配加以分析,得出戰爭就是「必要之惡」的論述;可是,上帝創造人的最初目的,是「修理」與「看守」祂所創造的世界,沒有「殺戮」,我們來到這世界的責任,甚至是與殺戮恰恰相反的。

我們是在各種人為的意識形態下,說服了自己「殺戮」可以是一種使命,然而,當我們重新思考人被創造出來的價值與意義,看見所謂的敵人與我們的差異其實並不大,或者更進一步深究對方的文化、成長背景時才發現,原來眼前讓我們想要除之而後快的對象,之所以會是現在這個樣子,並不僅僅是他自身的決定或選擇。

尋求簽署停戰協定的德意志帝國政治家埃茨貝格爾。(劇照來源:Netflix)

願十架的愛長存心間
戰爭,往往是發生在各種「空間」的消失:對話空間的消失、善意的空間消失。而這種空間的消失,往往會給予我們一種急迫感,覺得我現在、立刻就要做出回應。

整部電影的結構,是從保羅這個青少年而開始,卻是在他的生命結束時,一個看起來與他剛剛來到前線一樣的新兵,若無其事地,摘取了他身上的姓名牌結尾。

這個「前仆後繼」的循環,從當下來看,是看不見的。戰爭的當下,就是所有空間、所有距離的消失,生死就在千鈞一髮之際,可是把時間拉長來看,它就是一個輾壓生命的巨輪,讓悲劇一再重演。

(劇照來源:Netflix)

而在沒有發生戰爭時的我們,是要用哪一種眼光,哪一種時間的比例尺,看待戰爭這件事呢?是當下的「非打不可」?還是放眼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場戰爭是有贏家的,無一不是付出龐大慘痛的代價。

最後,當我們回到十架以及回到上帝所創造的生命時,凝視十架,也凝視他們,我們衷心期望,十架不是因為任何一場戰爭,而豎立在他們的墓碑上,而是能堅立在我們的心間,堅定我們成為和平之子的決心。(編按:本片分級為16+)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