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1 好牧人

《講道Info:講道簡明手冊》搶先讀──講道豈有「得來速」?

檢舉
劉幸枝 劉幸枝 追蹤
Photo by Mark Neal on Unsplash

◎劉幸枝(牧師、中華福音神學院推廣教育處長)

過去幾年,筆者在神學院擔任講道學老師,有時會遇到一些非在校生前來修課。這些弟兄姊妹多半在教會擔任講道事奉多年,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義務同工,也有少數的傳道人參與。他們願意付出許多時間心力前來學習講道,無非是渴望在宣講的操練上進深,為教會帶來造就與幫助。

講道需經拆毀,也要重建
雖說這是以授課為主的講堂,但筆者常覺得也像是講道團契,在這裡切磋講章預備的心得,勇敢曝露個人的缺失,一起在跌跌撞撞中努力;那善於宣講的,還扶持了課堂上較軟弱的同學。每學期開設的講道學課程,成了我與同學們一起成長的好時光。

只是,那些已累積相當講道經驗的宣講者,通常在課堂會面臨不小的拉扯。因為我們已被特定的講道框架局限,也有可能累積一些不當的宣講習性,以致在課程經歷了「無情的拆毀與拔出」,但老師至終目的是要建立與栽植。於是上完講道學的同學通常會回應:講道真是沒有想像中的簡單啊!

按過往經驗,上完講道學與講道實習,真正能「出師」的並不算多。可是這不代表不能上講壇宣講。許多知名的宣講者,都不是一開始就能游刃有餘,而是在不斷操練中成長。

被譽為解經王子的摩根(Campbell Morgan),曾在參與英國伯明罕衛理公會甄選傳道人的過程中,因講道成績不理想而被刷下。事後他在缺失之處勵精圖治,日後竟成為眾人稱道的解經王子,並受邀在倫敦西敏教會牧會。晚年他延攬了鍾馬田牧師(David Martyn Lloyd-Jones),在二戰期間兩人協力牧養教會,以精湛的解經講道餵養會眾,幫助他們在戰爭帶來的苦難中持守盼望。

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講道沒有祕訣,只有汗水
任何想用炒短線方法取得「講道祕訣」或是透過神學教育達到「補習效果」的人恐怕要失望了,宣講的職事不能只靠課堂學習,更多來自經年累月的操練。

有些人誤以為只要有聖靈感動就無須準備講章,這是對真理的誤解。我們從聖經看到,上帝使用的作者如何藉由豐富的文學體裁充實他們所領受的信息,將神諭形之於文字。

尊重聖靈的工作並非什麼都不用準備。上帝培育摩西的方法之一,是讓他以四十年光陰「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說話行事都有才能」,得以勝任頒布律法的重責大任。講道沒有祕訣,只有汗水。司布真說:「不學者無以為師,在研究方面不再撒種的人,在講臺上就沒有收成。」

當然,也有些人看重講道的準備,卻十分抨擊所謂「學院派的講道」,認為神學院教的只是助長傳道人賣弄學問,無法將聖經豐富的寓意,用靈解的方式帶出活潑信息,於是便摒棄解經講道,希望能透過靈修默想讀出「亮光」,分享個人的讀經領受。

然而這種方式,容易以個人讀經來取代廣度的聖經脈絡,只局限在個人性的領受與經驗分享,而忽略聖經歷史的鋪陳脈絡、文法與字義。因此,在強調讀經和宣講之餘,也有流於曲解聖經的危險,形成各吹各調的自我表述。就如異端也讀同一本聖經,卻可以用個人的領受和亮光衍生出一套謬說。

講道確實無法規避個人性,但也不能忽略它的客觀性。而客觀性的標準來自於大公教會信理的準則,聖經文本的歷史文法脈絡。這個過程就涉及了解經。所謂的解經是掘出文本的珍寶,而非把自己的想法埋入其中。

Photo by James Coleman on Unsplash

講道需要學識,也要靈性
我們確實應該省思,為什麼有些人中規中矩的學習解經講道,卻把神活潑的道講死了。究其實,是鐘擺效應產生的矯枉過正,誤用了解經講道,以為只要照本宣科拼湊註釋書的內容,再秀一點原文字義或學者高見,就能拼裝出一篇講章。表面看似一篇神學研究成果的發表,但內容沒有靈性與生命,以致講臺毫無活水,信息枯乾匠氣。

操練講道沒有捷徑,它需要個人研經的根柢、靈性的培育、學識的累積,也需要長年累月的操練和不斷挑戰自己的勇氣。宣講者在講道的操練中也是在經歷一種成聖的過程。

約翰.衛斯理曾詢問摩拉維亞弟兄會的牧師波樂:「我沒有宣講的信心,是否應該要先停止講道?」波樂回答:「不然,你要繼續不斷的宣講,直到你領受信心為止。」任何把講道看得太輕易的人,需要警醒;但把講道看得太神祕的人,也要小心。

講道既要厚積,也要薄發
被讚譽為講道王子的司布真博覽群書。他雖沒有亮麗的學位,一生卻為了提升講臺事奉而勤加閱讀。司布真藏書一萬兩千冊,每週固定閱讀六本書。他的講臺事奉幽默詼諧又字字珠磯。約翰.衛斯理以手不釋卷著稱,本身閱讀廣泛,信息卻能平易近人,旁徵博引教父著作、宗教改革經典、古希羅文學和文藝復興的作品,又不失真理宣講的核心性。

今日講臺事奉是否容易流於例行公事,只要找出幾個笑話、故事或見證,加上串接幾段經文,即可編織成一篇講章?抑或是抄襲了一堆註釋書的解釋,附加一些名牧或神學家的金玉名言,便認為這是一篇有水準的講道?果真如此,那麼聖經的語言在我們口中只淪為工具,我們個人的語言魅力便成為事奉的主體。

身為一位宣揚聖道的載體,如何預備自己是重要的。講道沒有捷徑,宣講者不管是事奉、學識和靈命皆需歲月的醞釀。好的講道不僅是一篇說出來的道,也是活出來的道,也難怪鍾馬田要特別強調「講道與講道的人」(Preaching and Preachers),這二者互為關聯,不可劃分。

在今日吃速食餐可走得來速車道,用慢性處方箋拿藥可走「藥來速車道」的時代,有些基督徒對取得神學文憑也開始有種「得來速」的迷思。無形之中,我們也用一種馬虎隨意的態度在面對講道的職事。有的牧者開始以轉播國外名講員的講道來取代個人的耕耘;以抄襲講章來取代自己的研經;以無止盡的事工發展作為無暇準備講章的藉口。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文章〈稼說送張琥〉,內文提到「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意指在博覽群書之中要懂得取其精髓,在深厚累積之中漸漸有所作為。

古人以經世濟民的精神做學問,貴在潛心學習,培養火候。人間學問尚且如此講究,作為基督徒的宣講者,又當如何以殷勤進取的心預備自己,成為更加合用的器皿呢?倘若我們能先避免「得來速」的短線操作,訴諸腳踏實地,自然能在博觀與厚積之中開始領略到舉重若輕、行雲流水,成為不斷有道可講的人。(節錄自原書附錄)

書 名:講道Info:講道簡明手冊〔基礎版〕
作 者:劉幸枝
出版社:華神出版社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09-13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青少年愛之語》書摘:承擔以愛引導的責任
2024-09-13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詩篇靈修】人之將死,其言也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