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美芬(中華信義神學院兼任老師)
2025年一開始,就有許多名人過世的消息傳來。我們的一生如果像一本書,不知道共有幾頁。有名言說,生命不在乎長短,只在乎內容,那麼我們的內容又寫些什麼?
幾頁的書?
平常我每天都在翻譯書,每接到一本新書翻譯的邀請,我最先看的就是這本書有幾頁,目前手上是否還有工作未完成,幾時可以開始這新的翻譯工作。有的書只有一百頁左右,幾個月就可以交稿,但也要看內容是簡單還是艱深。
有次接了一個挪威差會要翻譯的小冊子,內容很簡單,頁數也不多,但我疏忽了一頁一頁去仔細看,原來有很多頁都是討論問題,空白不少,字數不多,我卻錯誤地高估了字數,最後只好多翻譯一些原本不用翻譯的篇章,對方也接受,甚至更高興。
厚重還是短小?
我自己出版書時,也希望不要是一本又厚又重的書,因為現在人只喜歡簡短輕薄的書,太厚的書無法消受。
有次送了一本較厚的書給朋友,沒想到非常受歡迎,原來她的老師正好要她讀這本書,令我非常開心,因為送對了書,給對了人。
當有親人過世時,我主編過好幾本追思集,在印刷時,要留意共有幾頁,才能不浪費紙張,太多空白頁。這就牽涉到有幾個朋友願意寫紀念文,每篇長短多少等等。
在編過這類紀念集之後,我開始收集資料預備編自己的追思集。過了一個新年,感覺又有許多感恩的事情,因此可能又會多一頁篇幅。當然,我們的紀念集不可能無限增頁,一本書總有一定的頁數,只是我們現在活著都不知道。
幾時翻頁都在神手中
有人的生命經過重大轉折,像是生重病後康復,犯罪坐牢後出獄,展開全新的人生,有全面不同的眼界與道路。我有些學生就是經過多年在晨曦會或沐恩之家的更新後,到神學院讀書奉獻餘生。
也許我們正在書寫自己的生命故事,而神早已知道何時需要翻頁,更知道這本書有幾頁。願我帶著敬畏的心,度過每一天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