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2 天路客

聽偕叡廉講故事:從巴拉卡到外人別莊

檢舉
陳中陵 陳中陵 追蹤
宣教師於外人別莊合照。(蘇文魁長老提供)

◎陳中陵(新北市五華國小教師)

陽明山國家公園有條道路名叫「巴拉卡公路」,從三芝區興華國小通往小油坑,途經大屯自然公園與二子坪步道。由於路名特殊,曾有訛傳「巴拉卡」是早期平埔族用語而音譯轉變,事實不然。

根據李瑞宗教授的「陽明山國家公園全區古道調查」報告指出,過去這段古道陡峭難行,當地居民用一段段的筆筒樹樹幹,搭設臺階,總計162階,後來改以在地石材鋪設,簡稱「百六砌」,日治時期稱作「百六戛」,現在當地門牌仍以此稱呼。

國民政府遷臺後,1952年國軍工兵部隊,依照古道路線重修闢建,歷經半年修築此一戰備道路,同時改善山區住家交通往來。至今在二子坪停車場,仍可見當年篳路藍縷的「兵工建設紀念碑」。因此,「巴拉卡公路」是以「百六砌」閩南語發音轉換而成。

「巴拉卡」不單指稱這條道路,也包括此處區域,像是二子坪、面天山,都是腹地範圍,因此涵蓋的幅員廣闊。早期農家也在此從事農作、種茶、放養牛隻,甚至是獵捕山豬。偕牧師的兒子偕叡廉(George William Mackay,1882-1963),這位愛說故事的宣教師,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野豬菜仔〉,記錄他在巴拉卡地區的精采體驗。

大屯自然公園(作者攝影)

驚心動魄的打獵之旅
從淡水到巴拉卡村落並不遠,偕叡廉認識一位名叫「菜仔」的農戶,鄰居喚他「和尚菜仔」,因為他有顆光頭;不過偕叡廉喜歡叫他「野豬菜仔」,菜仔有敏捷的身手,尤其是捕抓山豬。

偕叡廉說:「為了打獵,菜仔養了好幾隻狗,也用他兄弟和表兄弟的狗。他告訴我,在白天最好使用狗和槍;晚上,尤其在月圓的晚上,使用矛是最明智的。」偕叡廉跟老爸馬偕牧師很像,喜歡嘗試新事物,而且勇於挑戰。

偕叡廉牧師全家福(真理大學校史館典藏)

好幾次的午夜打獵,偕叡廉也跟著菜仔去探險。「我們大約在晚餐後出發。在崎嶇的山路上上下下走了好幾哩,走過許多石頭的河床,經過高而尖銳的草叢。菜仔和許多隻狗總是領頭探險,當狗聞到山豬的味道時,會跑向前吠叫,菜仔會專注地傾聽,判斷方向和距離。再來,狗會圍繞山豬,菜仔會用矛來完成任務。」不過旅程有時會長達兩三天,這就需要體力和耐力的考驗。

有一次,狗群狂吠喊叫,代表獵物在周遭附近,但菜仔沉穩的說:「我們就坐在這裡,等山豬出現,大概要等十五分鐘。」隨著時間的逼近,山豬移動的聲音也越發靠近。一頭帶有黑色斑紋的野豬衝了過來。

教會學校孩子初嚐山珍美味
偕叡廉生動的描述:「菜仔拿起來福槍開火。山豬受傷了,但沒有死。在他開第二槍之前,山豬直接對著他衝過來。菜仔穩穩的站著,把槍用力推進那野獸口中,子彈在剎那間發揮效果,山豬側翻死在他的腳下。」驚心動魄的時刻,光是看文字就讓人血脈賁張。

鄉間農戶總是熱情慷慨的,尤其對於朋友更是好客。菜仔告訴偕叡廉:「照著我們打獵的習俗,打死山豬的人可以分到頭、內臟和後腿肉。現在這都是我的,但是我想把我的分給你。」偕叡廉受寵若驚,不過他馬上想到山下那批學生、淡水中學的那群孩子,如果可以看看這頭超過兩百磅的山豬,嘗嘗山珍美味,應該會更開心。

在場的獵人們都同意這個作法。偕叡廉當晚請了一位隨行的農戶,他可以單獨一個人,扛著這頭山豬,走在崎嶇又多石頭的山徑,下山到淡水。這是淡水中學男孩們第一次嚐到野豬的滋味。在偕叡廉筆下,聲光畫面與對話場景的臨場感,生動的躍然紙上。

 從面天山頂眺望淡水河口。(作者攝影)

攀登古道俯瞰北海岸美景
從巴拉卡舊山徑,順著面天古道,可以抵達面天山頂。山頂的視野遼闊,毫無遮蔽,俯瞰北海岸、淡水河口以及臺北盆地,一覽無遺。越嶺接往北投下山行走,可以來到當地稱作「紅毛樓」,日治地圖標示「外人別莊」的石砌房舍群。

偕叡廉也有一棟屬於自己的別莊。當年偕叡廉和其他宣教師家庭,會利用夏日來此處度假避暑,放鬆遊憩。附近有個名叫「冷水坑」的地方,提供他們野餐遠足,享受山林時光。

不過這個「冷水坑」,是公司田溪的水源頭,大致位置在面天坪石屋群附近,並非靠近擎天崗的那個冷水坑。

北投復興四路清天宮的登山口,是臺北大縱走的熱門路線,也是小6公車的終點站,這裡是距離「外人別莊」最近的路線。我和教會弟兄們,多次訪勝「外人別莊」此處秘境。徒步登走約八百公尺,就可以抵達「三聖宮」,左側這處私人宮廟,目前未對外開放,過去則是加拿大差會的女宣教師休憩處,俗稱「姑娘樓」。

宣教師家庭出遊遠足。(蘇文魁長老提供)

乘載宣教歷史的外人別莊
早年宣教師都是向農民借地而建,平時也都由當地農民維護,因此並無土地所有權。二戰期間宣教師返回母國,戰後這些建物也就被當地農戶所接收。李瑞宗教授的專書《越山臨海記:台2甲陽金公路》,對此處外人別莊有深入的訪談調查與研究製圖。

步道右側路邊有塊不起眼的石柱,刻著B.P.M.,疑惑的是,為什麼不是C.P.M.(加拿大長老會差會)?B指的是British嗎?右側樹林裡頭的石砌廢墟,大多已傾圮。步道再往上走,左側有處不顯眼的小徑入口,樹枝綁著紅布條,往內看,隱約看見兩層樓高的石砌建築,這裡就是偕叡廉別莊。

長期研究宣教歷史的蘇文魁長老表示,偕叡廉別莊是由馬偕牧師興建,戰後也還作為淡水教會的夏令營地。目前看似廢棄,掩沒在雜木亂草堆,倒是石材屹立佇足,廚房灶腳也都還在,甚至搭設木構建材、石棉瓦浪板,當地農戶可能還在使用中;不像蘭大衛醫師那間,坍塌明顯,荒廢雜落。

左圖:偕叡廉別莊舊照(蘇文魁長老提供);右圖:偕叡廉別莊現況。(作者提供)

戴仁壽醫師的別莊也還在,步道邊有一座石柱,刻著G.G.T.,這是戴仁壽的名字。我猜測早期這裡的這些宣教師別莊,可能都有自己的刻名石柱,只是歷經百年,有的已不知去向。

早期西方宣教師,平日工作事奉,勤懇辛勞。此處的山莊成為臺灣南北宣教師家庭的夏令營地,尤其當時宣教師子女多在海外求學,例如山東芝罘或日本神戶的英國子弟學校,因此返臺後,非常需要全家休假,並和其他宣教師家庭聚聚,享受休閒時間,也能讓這些宣教師孩子們,建立第二代的生活情感。

從巴拉卡越嶺到外人別莊,這一條路徑,充滿著原始山林風情,也乘載著往昔宣教歷史的日常風光。推薦旅人可規劃大屯自然公園、二子坪步道、面天山及外人別莊一日遊活動,肯定身心舒暢,意猶未盡。說不定還可以遇見山羌或野豬!

延伸閱讀:
1. 偕叡廉,《馬偕的孩子說故事:來看偕叡廉》。臺北:宇宙光,2017。

2. 李瑞宗,《越山臨海記:台2甲陽金公路》。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一區養護工程處,2020。

3. 蘇文魁,《打開淡水老信徒的相簿:淡水長老教會那黑與白的年代》。新北市:真理大學,2021。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11-02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剛剛好
2024-11-02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它帶給我的震撼與釋放無與倫比
2024-11-02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詩篇靈修】孤獨中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