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8 好牧人

【華神專欄:從神學進入社會】衝突並不是那麼可怕(上)

檢舉
陳志宏 陳志宏 追蹤

◎陳志宏

使徒行傳十五章36-40節這段經文,記載了初代教會一個令人很不解又難過的事件──巴拿巴與保羅這兩位配搭事奉非常美好,而且滿有上帝同在的同工團隊拆夥了,為什麼呢?

巴拿巴與保羅分道揚鑣,簡言之,是為了在第二次宣教之旅當中,馬可是否能再次加入他們的團隊,兩人起了極大的衝突。

兩位屬靈領袖  為他分道揚鑣
保羅在第二次宣教之旅不願帶馬可同行的原因是:在第一次宣教之旅的過程,馬可有中途開溜的不良紀錄。「保羅和他的同人從帕弗開船,來到旁非利亞的別加,約翰就離開他們,回耶路撒冷去。」(使徒行傳十三章13節)聖經並未清楚記載馬可為什麼中途離去,有可能是因為宣教旅程非常辛苦,年輕的馬可受不了那樣的辛苦,所以就退出宣教團隊。

所以,當使徒行傳十五章記載、討論外邦人信主是否需要受割禮的耶路撒冷會議結束後,保羅提議回去探訪他和巴拿巴第一次宣教之旅建立的教會;當巴拿巴想邀馬可再次參加宣教隊,保羅就反對讓馬可加入。

沒想到這一次,保羅和巴拿巴都非常堅持自己的主張,沒有一個人願意退讓。最後,巴拿巴帶著馬可組成一個宣教團隊往居比路;保羅則揀選西拉組成另一個宣教團隊往敘利亞、基利家去。

到底在這個事件中,保羅和巴拿巴誰對誰錯呢?我們找不到很有把握的答案,兩千年來大家對此事件也是見仁見智。我想基本上,上帝根本沒有對這個事件誰對的多,錯的少來作評論,所以我們也不要去想扮演上帝、為這件事作最後的判斷。

巴拿巴和保羅的教導  都很重要
沒錯,保羅和巴拿巴這兩個好同工、也都是非常屬靈的領袖,為了是否讓馬可參與宣教隊產生極大的衝突,衝突嚴重到一個地步,使得他們暫時無法同工而須分道揚鑣。

不過我們要留意的是後續發展。因著這事件帶來的衝擊,我們看見馬可,這原本讓人不太放心的年輕人逐漸長大成熟,後來他成為使徒彼得非常得力的助手;教會歷史相傳《馬可福音》就是馬可記錄彼得傳講主耶穌的事蹟與教訓而寫成的。

後來我們更在提摩太後書四章11節看見,保羅要提摩太把馬可帶到他那裏去,因為馬可在傳道的事上於保羅有益處。就連之前強力反對馬可跟去旅行佈道的保羅,後來都肯定馬可在傳道的事上表現非常良好,可見,馬可後來真的成為一個相當優秀的教會領袖。

對於馬可日後的成長,巴拿巴和保羅都有貢獻,我認為,單單只有其中一人,都不能帶給馬可最佳的成長。馬可的生命必須同時有像巴拿巴這樣的貴人、以及保羅這樣的良師相助,他的生命才能脫胎換骨,從青澀幼稚邁向成熟老練。

如果運用在今日的處境,我們要培育教會中的兒童、青少年成為門徒,成為能承擔重責大任的新一代領袖,一方面要接納他們有缺點、有軟弱,容許他們有失敗的可能,給他們嘗試錯誤的空間,耐心等待他們長大成熟;另方面也要對他們有期待,所以我們設立一個卓越的高標準,用愛心說誠實話,與他們分享問題在哪,而且期待他們付代價去改善他們的缺點,過一個不斷向標竿奔跑的人生。

有勸慰輔導恩賜  又勇敢接納人
若要培育我們的兒女、學生、門徒成為新世代的領袖,我們需要有巴拿巴的特質。巴拿巴的本名是約瑟,使徒們稱呼他為巴拿巴,巴拿巴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勸慰子。用今天的話來說,巴拿巴很有輔導的恩賜,安慰、鼓勵人的恩賜。

我們看兩個例子,第一個是他對待保羅(原名掃羅)的例子。掃羅信耶穌之前是個逼迫教會的人,他把許多基督徒抓進監牢,後來在往大馬色的路上,耶穌向掃羅顯現,掃羅便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從逼迫信耶穌者成為積極傳揚耶穌的人。

然而掃羅信主後來到耶路撒冷,想與門徒結交,剛開始沒有一個門徒敢與掃羅作朋友,就怕掃羅是來臥底、要把他們一網打盡。請問是誰第一個接待掃羅,與他為友?是巴拿巴!因著巴拿巴的推薦,大家才相信掃羅信耶穌是真的,接納掃羅為耶穌基督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

第二個例子就是馬可。巴拿巴為了再給馬可一次機會,他向保羅力爭,甚至為了這個紀錄不良的年輕人和保羅鬧翻了。事後我們也看見馬可沒有辜負巴拿巴的忍耐寬容,他的表現讓我們看見巴拿巴的冒險是值得的。

如果掃羅和馬可的生命中,沒有出現巴拿巴這樣的貴人相助,他們可能沒有機會和環境成長,學習的路途可能走得格外艱辛,甚至自暴自棄、半途而廢了。我們要求上帝賜給我們像巴拿巴這樣的生命特質,就是寬廣、包容,有耐心等待人成長,不會因別人之前的失敗就「心中宣判他死刑」;願意再給人機會,在他們挫折、沮喪時鼓勵他們,給他們加油打氣!

太過寬容忍耐  恐導致紀律鬆弛
巴拿巴是我最喜歡的聖經人物中數一數二的,我常向上帝禱告,有朝一日也能成為現代的巴拿巴。但是,一個人的優點也往往是他的缺點,因為同一個特質往好的方面看是優點,往壞的方面看是缺點。

擁有像巴拿巴的特質可能有的潛在缺點是:可能對人不敢有高標準的要求,因為太體恤別人的軟弱;他所領導的團體也許有可能紀律鬆弛,因為要容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標準。甚至當團體中出現一些害群之馬,他卻有可能遲遲不採取任何管教他們的行動,因為要忍耐、寬容他們,導致大多數循規蹈矩的人要一起忍受痛苦,最壞的就是出現劣幣逐良幣的現象。

寬容、任由兒女、學生、屬下自由發展,不會嚴格要求、責備的師長或上司,雖然是讓我們感到相處最舒服的權柄,但是當我們有一天離開他們,要獨自去應付複雜、有壓力的環境,我們草莓族的個性就會顯明出來,可能受到委屈就會崩潰,一點抗壓性都沒有。相反地,在嚴格的父母、老師或上司的看管下,也許會令我們坐立難安,但在往後回顧時,我們通常會感謝這些人的堅持,因為他們促使我們善用潛力,這是我們也需要像保羅這種類型的貴人的原因。

相關文章:【華神專欄:從神學進入社會】衝突並不是那麼可怕(下)

陳志宏
中華福音神學院副院長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