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5 好牧人

《浮生不若夢─談傳道書13》第九號交響曲第四樂章(上)

檢舉
劉幸枝 劉幸枝 追蹤
傳道者強調在勞碌中的人要懂得惜福,這是人在日光之下皆能享受從神而來的恩典。人不僅要珍惜,並且要數算神恩,正視神在我們人生的勞碌與享樂當中的存在,重省自己生存的意義。

◎劉幸枝(牧師)

經文:傳道書八章14節至九章10節

有一則故事提到,一隻狐狸想進葡萄園飽餐一頓,可是牠鑽不進籬笆,餓了三天才得以鑽進去。牠雖然進到了葡萄園飽餐一頓,結果卻出不來,最後只好又餓了三天才出得去。這則故事彷彿在表達,人生來這麼一遭,往往是白忙一場。這也是傳道者的提問:「人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什麼益處呢?」

生命樂章有慢板快板
「益處」這個字的意思是指「利潤」或「收益」。即便人生做了不同的投資,最後的「收益」仍是歸零!沒有人能帶走地上的功成名就與銀行存款。每個人不管是生前貧富或是貴賤,都是空空的來,空空的去。

只不過,大部分的人仍然希望抓住有限的人生,盡情揮灑,活出生命的色彩。十八世紀被主興起的英國牧師約翰衛斯理曾說:「盡所能的賺、盡所能的省、盡所能的給。」他用這句話鼓勵弟兄姊妹努力工作,踴躍奉獻。在此我將它用來呼應傳道書的教導。縱使人生常要面對無法預測的下一刻,但是我們仍然要:「盡量活出光采,盡量把握光陰,盡量勤奮工作,盡量分享祝福,盡量操練喜樂!

我們從傳道書第三章「時間之詩」之前的段落,看到傳道者數次提到,日光之下的勞碌不僅沒有益處,而且是一場虛空和捕風。然而,從第三章之後我們看到「神各按其時成為美好」,緊接著便陸續出現勞碌當中的享福與喜樂,經文彼此穿插(參傳道書三章13節;五章18-19節;八章15節;九章9節),彷若厚重的交響曲,從莊嚴的慢板進入了活潑的快板。

日光之下的勞碌到底有什麼「益處」呢?答案就在這裡:我們被創造的目的,就是在日光之下享受神、榮耀神,並且以祂為樂。也難怪巴刻的《認識神》書中特別提到,傳道書讓我們看到人的智慧看不透神的作為(參八章17節;九章1節),但是神的智慧卻讓我們看見神使用傳道者成為一個喜樂大師,教導我們如何在日光之下活出喜樂。

義人和惡人遭遇無異
傳道書八章14節,以及九章1-2節都提到義人和惡人在人生的遭遇沒有兩樣。但隨後也緊接著談到,日光之下的人生要學習享受快樂(八章15節;九章7、9節)。

八章14節說:「世上有一件虛空的事,就是義人所遭遇的,反照惡人所行的;又有惡人所遭遇的,反照義人所行的。我說,這也是虛空。

就如荷蘭畫家艾雪(Maurits Cornelis Escher)名畫〈遭遇〉中的小白人和小黑人從兩邊的方向走來,愈來愈靠近,而且互相握手。不管白與黑是象徵順境或逆境、義人或惡人;人生總有遭遇相會的時刻。

有時候,我們希望信了耶穌,一生就無病無災。但是我們都知道,不會因為是基督徒就能免於生病,我們也會有慢性疾病,也可能罹患癌症。這段經文清楚提到,日光之下的義人和惡人遇見的事沒有兩樣,有些惡人在人看來是壽終正寢,有些義人卻可能遭遇不少風浪波折。

九章1-2節便提到:「我將這一切事放在心上,詳細考究,就知道義人和智慧人,並他們的作為都在神手中;或是愛,或是恨,都在他們的前面,人不能知道。凡臨到眾人的事都是一樣:義人和惡人都遭遇一樣的事;好人,潔淨人和不潔淨人,獻祭的與不獻祭的,也是一樣。好人如何,罪人也如何;起誓的如何,怕起誓的也如何。

「義人、好人、獻祭的、起誓的」可指與神有關係的人、品行端正的人、有靈性信仰的人、有誠信說話算話的人。反之是「惡人、不潔淨的人、不獻祭的人、罪人、怕起誓的人」,這些人是指不敬畏神的人、行為不檢點的人、沒有靈性信仰的人、沒有誠信不守信用的人。這兩大類的人一目了然,可以輕易分類,然而死亡不挑人,苦難不長眼睛!

最明顯的例子是,空難事件不曾報導,由於飛機上有世界知名的政治人物、科學家或醫生搭乘,所以在墜機時,這些人都活下來,死的全都是平凡老百姓。或者,所有重大意外死亡名單之中,沒有基督徒,全部都是異教徒。沒有這樣的事!死亡是不挑人的。當我們呼喊命運待我們不公時,死亡卻是以公正之姿臨到每個人。

Photo by Sam Barber on Unsplash

韶光易逝萬勿閃「神」
這就是傳道者提出的疑惑,在他的時代,苦難無解,死亡挑誰宣布喪鐘也無解。同樣在今日瘟疫仍流行的世代,不管是施打疫苗或染疫,這人死、那人活,都與個人的道德品格與宗教信仰無關。我們好像生來就準備接受未知的捉弄,在芸芸眾生當中,總會有人突然被命運的冷箭射中,倒地不起。

正因生命如此無常,詩仙李白的《將進酒》寫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另一首詩沒那麼豪放,略帶感傷的則是陶淵明《雜詩》:「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不管是「杯底毋通飼金魚」的乾杯人生,不醉不歸;抑或是把握稍縱即逝的光陰,活出互勉砥礪的歲月。傳道者在傳道書提到的勞碌與享樂,表面看似與中國古代文人雅士的詠嘆沒什麼兩樣,但有一處絕對不同,那就是這首詩歌多次提到「神」。

Photo by Vince Fleming on Unsplash

神讓人享受勞碌美好成果
傳道者強調在勞碌中的人要懂得惜福,這是人在日光之下皆能享受從神而來的恩典(參八章15節;九章7、9節)。所以,人不僅要珍惜,並且要數算,不要閃「神」!也就是,正視神在我們人生的勞碌與享樂當中的存在,重省自己生存的意義。

人的勞碌始於罪進入人間,神說:人必須要汗流滿面才得糊口,地會長出荊棘和棘藜。人雖勞碌,但神卻讓人可以享受勞碌成果的美好。

舊約記載了三大節期,每個節期都跟當時農業生活的節奏有關。當冬日過後,進入春天,開始有了逾越節,以救恩為出發的起點,開始進入了大麥和小麥的收割,然後慶祝五旬節;接著是收穫橄欖、無花果、葡萄……然後進入住棚節。先有五旬節的收割,然後有住棚節的收穫。

上帝讓祂的子民在節期周流之中,從勞碌之後享受果實,享受祝福。如果我們沒有勞苦,就沒有苦後的喜樂;沒有工作,就沒有休息的快樂;沒有曠野,就不知道迦南地的美好;沒有白天工作,就沒有晚上睡眠的香甜;沒有一生的勞苦,就不知道能安息主懷也是一種福分。(未完待續)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