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2 好牧人

《浮生不若夢─談傳道書15》傳道者的奇幻旅程(上)

檢舉
劉幸枝 劉幸枝 追蹤
雖然我們的人生不可能從頭來過,但最起碼,傳道書已經先從人生的終局來提醒我們,我們要如何經營自己的生命呢?

◎劉幸枝(牧師、華神推廣教育處長)

經文:傳道書十一章7節至十二章8節

台南奇美博物館陳列了一幅十九世紀畫家約瑟夫‧柯爾特(Joseph Désiré Court, 1797-1865)所繪的名畫:〈生命之線〉(Moirae)。它的原意來自Μοίρα這個希臘文,意思是「命運的配給」。

"Moirae", by Joseph Désiré Court

未知死,怎知生?
這幅畫完成於十八世紀,畫家透過希臘神話傳說,描繪人的一生好比是三位命運女神掌管的三個階段,右邊最年輕的是比擬幼年階段,她拿的是紡線,人生才正要開始;中間那位拿的是紡錘,在歲月中逐日編織出人生的作品;最左邊那位拿著剪刀,當人生編織到一個時間點,她會咔嚓一聲無情地剪斷!

類似畫面在藝術的世界中並不陌生。像高更畫的〈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以三段式構圖組成,從右而左安排了三個主角──嬰兒、採果實的年輕人以及老婦人,輪流向我們訴說出生、壯年與死亡的過程。然而,聖經中的傳道者卻用倒敘方式,鼓勵我們從死亡往前推,從人生終點思想自己要如何經營一生。

"Where do we come from? Who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 ,by Paul Gauguin, 1897

傳道書十一章7-9節說:「光是甜美的,眼見日光是多麼好啊!人活多少年,就當快樂多少年,然而也當想到黑暗的日子;因為這樣的日子必多,所要來臨的全是虛空。年輕人哪,你在年少時當快樂;在年輕時使你的心歡暢,做你心所願做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卻要知道,為這一切,上帝必審問你。」(和合本修訂版)

首先,傳道者以「光」來形容生命的美好,以及人生可以享受的福樂(十一章7-8a節)。但他也不諱言談到,再好的人生都有吹熄燈號的時候,因此作者以「黑暗」來象徵生命的終結(8b節)。接著他又鼓勵年輕人要讓心歡暢,行你心所想做的,看你愛看的(9a節)。但他又語意一轉,一針見血地提到:你今生所過的日子,有一天是要向你的造物主提出交代,因為祂會審問你所做的一切(9b節)。

認清存在的本質
上個世紀美國知名小說家馬克吐溫曾說:「如果我們能夠出生時八十歲,然後逐漸接近十八歲,那麼人生一定會更美好。

1920年,被譽為「爵士時代桂冠詩人」的費茲傑羅從這句話得到靈感,完成一部短篇小說《班傑明的奇幻旅程」。主人翁班傑明巴頓成為名符其實「逆齡生長」的人,以逆時鐘方向開始他的人生──始於八十歲的老叟,終於零歲的嬰孩。

費茲傑羅以奇幻小說的方式實測馬克吐溫的想法,至終發現:不管是從年老作為起點邁向出生,或是從出生邁向年老,任何的出發點都是邁向終點。不管從哪個方向開始,都一樣遭遇喜怒哀樂,都是在中途經歷盛年,在終點步入衰微。

正因人生苦短,所以傳道者提醒人:「當從心中除掉愁煩,從肉體克去邪惡;因為一生的開端和幼年之時,都是虛空的。」(十一章10節)

真能掌握享受人生?
讀到這兒,或許你會疑惑,到底傳道書十一章7-10節是在教導我們要享受人生,還是不要呢?其實,傳道書的經文讓我們看到,上帝並不是要祂的孩子們過苦行僧般的生活,祂很樂意我們享受人生;這種人生不是徒勞無獲,而是經過辛苦耕耘之後,嘗到了勞碌得來的果實。

但是,傳道書讓我們看到,這樣的人生還不夠完滿,因為這種人生跟野獸也沒有太大的差別(三章19節)。野獸經過搏鬥與掠食,辛苦享受牠們的獵物,但人卻不同。因為人會思想:我從哪裡來,又要往哪裡去?我如此辛苦是為了什麼?我生命的意義為何?

可惜的是,許多人在尋找答案的過程,放棄繼續追尋真理,而選擇將人生建立在無止盡的慾望循環之中。

聖經從未禁止人享受勞碌得來的果實,但是聖經引導我們思想,在自以為可以掌握人生、享受人生的同時,我們必須面對一個現實的挑戰,就是「人其實是很脆弱的」。生命很輕,輕到猶如水氣;當然,生命也充滿重量,壓得人喘不過氣。

生命的輕與重
我們從新冠肺炎疫情起起伏伏的死亡數字;2021年日本靜岡縣土石流毀掉許多人的家園;同年七月,加拿大西岸攝氏49度的高溫,造成四天內兩百多人死亡;以及今年西班牙、法國南部嚴酷的熱浪……,凡此種種看到了什麼叫「虛空」,因為有成千上萬男女老幼的生命瞬間人間蒸發。

雅各書就說:「嗐!你們有話說:『今天明天我們要往某城裡去,在那裡住一年,做買賣得利。』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原文:一場水氣),出現少時就不見了。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四章13-15節)

聖經這番話無非是點出一個重要事實,人在面對生命的時候,態度要謙卑;而謙卑之道就是先從生命的終局思想人生。傳道書十一章9節就提到:你們可以「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卻要知道,為這一切的事,上帝必審問你。」「審問」的意思就是,有一天我們都要在上帝的審判台前,交代我們的一生。

從終局思想人生
將近三年的新冠疫情,催生了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用語:「超前部署!」許多人喜歡說,「如果人生可以從頭來過,我就要如何如何……」,說這句話的人,可能是人生已走到盡頭而發出感嘆。雖然我們的人生不可能從頭來過,但最起碼,傳道書已經先從人生的終局來提醒我們,我們要如何經營自己的生命呢?

當我們關心吃什麼養生,喝什麼養顏,不斷為這將來必朽壞的身體做投資時;我們何曾思想,如何在有生之年好好預備自己與神的關係,為自己的永生作好準備?

傳道書十二章1-7節,就是傳道者從人生都會面臨的老年狀態來提醒我們,要為寶貴的靈魂進行投資。傳道者用一連串眾所周知的物質,比喻人的身體無法勝過歲月的消磨,好像是拍電影的蒙太奇手法,用不同的畫面來剪接構圖,突顯身體的老化與腐朽。他鼓勵人要趁早認識上帝,「不要等到日頭、光明、月亮、星宿變為黑暗,雨後雲彩反回。」(2節)

日、月、星都是發光體,對應了前面提到的內容「光是美好的」(傳道書十一章7節),雨後雲彩返回指的是烏雲密布。傳道者提醒我們,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人的生命活力再充沛,總有衰敗的時候。(未完待續)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03-29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奇怪的願望
2024-03-29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是誰蒙蔽他的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