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7 天路客

《橄欖樹下》現代以色列國的誕生之地

檢舉
約阿咪 約阿咪 追蹤
敖德薩的海港。(圖片皆約阿咪提供)
敖德薩的自由,也讓敖德薩猶太人擁有財富,因此他們比其他俄國猶太人更早也更有條件投入錫安主義,捐錢給猶太建國基金會,好讓猶太人能向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買地。

◎約阿咪

位於黑海西北岸的港灣都市「敖德薩」(Odessa),是烏克蘭的第三大城,在19世紀末直到20世紀初期之間,人口曾經高達一半為猶太人。她曾是世界上繼紐約與華沙之後,第三個猶太人口最多的城市。

敖德薩的凱薩琳女皇雕像。獨特條件  孕育出許多重要猶太學者
1791年的沙皇俄國時期,凱薩琳女皇(Catherine II,又譯:葉卡捷琳二世)在今日立陶宛、波蘭、克里米亞、烏克蘭國土上劃了一個「猶太隔離屯墾帶」(Pale of Settlement),猶太人不可離開這區、不能擁有土地、也不能上大學。但是黑海旁的小漁村敖德薩卻是政策中的例外,凱薩琳女皇看上這裡的不凍港可作為軍事港,也知道她需要猶太人來打造出國際自由貿易城市,因此她開放敖德薩的猶太人可以上大學、也減少很多職業限制,例如可以當醫生。

地靈人傑的敖德薩,因此孕育出許多重要的現代猶太學者,例如偉大的希伯來詩人Mendele Mocher Sforim、Shaul Tchernichovsky、還有以色列國家詩人Hayim Nahman Bialik,貝亞里克文學獎(Bialik Prize)就是以他命名。

黑海巷口敖德薩的自由,也讓敖德薩猶太人擁有財富,因此他們比其他俄國猶太人更早也更有條件投入錫安主義,捐錢給猶太建國基金會(Jewish National Fund),好讓猶太人能向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買地。敖德薩猶太人為錫安主義募款的場所(Nechypurenka Ln, 12),在門口就用希伯來文與俄羅斯文寫著「現代以色列的誕生地」。

JNF(Jewish National Fund)的藍色捐款盒。

以色列建國  敖德薩猶太人功不可沒
許多人也從敖德薩的自由海港前往巴勒斯坦,他們在那裡成立了「奇布茲」(註:一種以色列常見的集體社區體制,傳統上以務農為主),成了推動以色列建國的先驅。猶太復國主義者澤維·賈鮑京斯基(Vladimir Jabotinsky)就是敖德薩的猶太人,還有在1921特拉維夫第一位選出來的市長梅厄·迪岑哥夫(Meir Dizengoff)年輕時就曾住過敖德薩。對於以色列的建國,敖德薩猶太人功不可沒。

1917年發生了俄國二月革命,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被推翻,結束了從凱薩琳女皇開始的沙皇時期。此時屯墾帶禁令消失了,對當地猶太人而言,該起身去實現瘋狂的錫安夢了嗎?還是未知的代價實在太高了?這個時間點的決定影響接下來的三個世代。

1920年蘇聯成立,自由港關閉,蘇聯政權底下的敖德薩猶太人不再有自由。這一等,就是等到70年後鐵幕政權的倒下,猶太人才有再次離開的機會;這一等,等到老一輩的人都忘了自己的錫安夢,只覺得蘇聯給的社會福利要比自由可靠。

屯墾帶禁令消失,是走還是留? 

所有與宗教信仰有關的事情都被禁止了,猶太人不能使用希伯來文,因為那是讀妥拉的語言,但是政府沒有禁止口語的意第緒語,因為那是鄉下農民的語言。

在蘇聯時期,猶太人喪失了許多東西,不只是宗教信仰,也包含了自己的姓名。現在很多烏克蘭猶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祖父母其實可能有猶太血緣,因為敖德薩的大學只收5%的猶太人,很多猶太人都想盡辦法改名字、隱藏自己的猶太身份,這樣才能上大學,得到好的教育,在蘇聯社會生存下去。然而生存容易嗎?不,因為1941年敖德薩大屠殺(Odessa massacre)導致25,000到34,000位猶太人遇難,如今在敖德薩只剩下5000名猶太人。

如果時間可以重來,回到1920年以前,到底是留在敖德薩還是去巴勒斯坦比較好?敖德薩猶太人到今天都還在討論這個問題。留下的人,80年後的今天早已失去文化的根源,而離開的人雖然大多在旅程中就死了,但成功抵達巴勒斯坦的人,卻推動了以色列建國。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