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1 天路客

有你在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兩地相隔是情感一大殺手

檢舉
穆香怡 穆香怡 追蹤

◎穆香怡

幾年前,先生有意回韓國進修,因為預期第一年的生活會比較辛苦,怕我帶著孩子適應不了,便考慮把我和孩子留在台灣,等他熬過第一年,再接我們去韓國住。

分工合作 何樂而不為?
當時的我們結婚已逾十年,早已褪去非對方不可的激情。先生的心思都放在工作上,我則以育兒為生活重心。老實說,只要先生穩定拿錢回家,供妻小衣食無虞,夫妻有沒有住在一起,好像情感上沒有太大的難捨難離。

一時間,我甚至覺得先生的提議聽起來相當不錯──他可以回他想回的韓國,我可以住我想住的台灣;他讀他的書,我照顧我的小孩;夫妻倆各取所需,分工合作,反正只是分開一年,何樂而不為?

但是最後終究沒有答應。我想到自己向來不擅長遠距聯絡。婚前和先生交往時,曾有將近一年分隔兩地,當時多靠他從韓國打越洋電話來給我。天生有這種疏於聯絡的體質,肯定做不好遠距夫妻;只怕遠距沒多久,感情就淡了,漸漸也習慣眼不見對方為淨的生活,無形中把婚姻架空。

後來,先生的計畫轉向,本已痛下決心要跟去韓國的我,暫時放下了搬家適應等難題。

家庭關係  才是最高優先
然而,一年過後,搬回韓國的設想捲土重來。這次不是因為先生,而是為了小孩。先生希望孩子的韓語可以說得更好,不求比照同年的韓國小孩程度,至少基本口語要能對答如流。不少人因此建議我帶著小孩回韓國求學,留先生在台灣工作。哪怕只去一年,都能產生顯著效果。讓小孩在韓國奠定語言基礎再回台,我們也不用在台灣常常傷腦筋。

不過這次,我可是想得很清楚了。小孩的語言教育再怎麼重要,比不上家庭關係重要。我寧可孩子在台灣說著他破破爛爛的韓語,也不願意他韓語道地,背後卻付上一家人分開的代價。如果能把孩子教育成會說多國語言的菁英,這當然是父母的榮耀,但是,比起孩子的能力,親子關係才是我的最高優先。

相信親朋好友的建議也是用心良苦,但我沒有絲毫猶豫,就婉拒了這個建議。因為我知道,婚前是選己所愛,婚後則是愛己所選,不管環境多難,家人就是要住在一起。老公在哪裡,家就在哪裡。

無數選擇 是加分或攔阻?
像我和阿里郎這樣的異國夫妻,在居住地的選擇上,似乎比同國夫妻可以多些變化。若工作和經濟許可,先生的國家和太太的國家都是可供考慮的選項。不論是住在哪一方的國家或第三國,一旦小孩放寒暑假,父母其中一方(通常是媽媽)便可帶著孩子回另一國住上一兩個月,快開學了再回來,這是不少異國家庭的生活常態。

這幾年因疫情之故,分隔兩地的情況更常見。其中一方留在原地工作賺錢,另一方帶著孩子去比較安全的那一國求學、生活,等疫情趨緩再合體。但等到疫情撥雲見日之時,夫妻感情如何保值,久違的家人如何讓感情回溫,都是不容輕忽的課題。

近來爆出基督徒藝人與外籍丈夫離婚的消息,當事人只有低調的隻字片語,媒體只得自行腦補,揣測云云。有人說,語言和文化的差異,不是異國婚姻的最大威脅,但我認為,這些差異卻是每天都要面對的小威脅。今天我選擇說他的語言還是我的語言?我選擇用什麼眼光看待他的文化?這無數的小岔路,可以是婚姻的墊腳石,也可能是絆腳石。

有報導指出,一家人在哪裡重聚和定居,可能是夫妻不和的癥結點。選擇居住地的自由,是否反倒成了感情的攔阻?可以選這個地方,也可以選那個地方,卻在無意中疏忽了,最重要的是選擇另一半,而不是住在哪個地方?

這樣的消息總是令人心痛的。在愛的面前,我們都有許多需要成長的地方。但總希望異國夫妻如我們,好不容易漂洋過海、結為連理,在做出更艱難的決定之前,婚姻都還有挽回的餘地。

有你在的地方,就是我的家

你的國,就是我的國

你的選擇,就是我的選擇

因為你在哪裡,家就在哪裡

你在哪裡,心就在那裡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