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2 天路客

《跟著馬偕來旅行》 屈尺古道:船渡山徑響起福音聲

檢舉
陳中陵 陳中陵 追蹤
新店溪一帶豐沛的溪流。(來源:Shipher Wu/flickr/cc)

◎陳中陵(新北市五華國小教師)

「新烏路」為通往新店、烏來兩地的道路,公路前身是「屈尺古道」。早年公路尚未開通前,沒有跋山涉水就沒有辦法到達目的地;先民多是呼喚船夫、搖櫓渡河,然後沿著羊腸小徑,翻山越嶺前往屈尺。

屈尺古道沿著新店溪開闢,底下彎曲的河道形成寬廣的水面,水位也較高,看起來就像是一座潭;因此人們便以「潭」稱呼河岸旁的聚落,像是碧潭、青潭、灣潭、直潭,都在古道沿線。古道於日治時期1898年開鑿,並在1941年延伸到烏來。在還沒開鑿以先,馬偕多次涉渡徒步進入屈尺,山區歷險見識泰雅原住民的生活習性。

新店禮拜堂。(來源:真理大學校史館)

前進屈尺留下宣教腳印
來到台灣第三年,偕牧師首次前往新店,在主日禮拜的隔天,與學生計畫進入更內山的地區,也就是屈尺一帶。他說:「我們已經相當接近生番的所在地,在山邊的一間草寮中過夜,升起一堆火唱著聖詩直到深夜。」(1874.7.28)在山裡旅行四天的偕牧師,日記並沒特別記錄些什麼。

詳細記載屈尺的見聞,要等到隔年四月。那天天氣炎熱,師生馬不停蹄前往屈尺山上,忽然有原住民出現,比手畫腳吶喊示意,要偕牧師叫旁邊的漢人離開。因為有些狡詐的漢人販酒,誘惑族人嗜酒,深惡痛絕的原住民卻又身陷泥淖、無法自拔。偕牧師照做了,請他的同伴離開下山。

其中一位族人,將他的手放在牧師胸膛,然後又放在自己胸膛,表示「我們是朋友」。原來是前一年偕牧師進入山區,有幾位族人認出他是牧師,因此表示信任。族人相當恐懼與輕蔑漢人,害怕與之交涉,但對偕牧師則相對友善。偕牧師贈予天鵝絨之類的手帕織品,在十二位族人帶領下,舉著火把折返,匆忙下山與同伴會合。

偕牧師踉蹌的回憶下山經過:「一會兒爬上陡峭的山嶺,一下子急速往下,一會兒渡過兩呎深的小溪,一會兒在階地的草叢當中,一會兒在蜿蜒的山坡上,一會兒喊叫船夫快點過來,一會兒無聲地沿途絆倒,一會兒邊跑步邊用盡全力唱歌。」(1875.4.21)終於在半夜回到新店,睡在一間充滿跳蚤與鴉片酒味瀰漫的房舍。歷險歸來,看起來確實疲累。

屈尺古道起點——小粗坑發電廠。(作者攝影)

拜訪泰雅族受熱烈歡迎
偕牧師去屈尺的次數不算多,主要還是到新店,探視信徒與主持禮拜講道。屈尺作為原漢地域交界處,並沒有開設佈道所,偕牧師偶爾上山巡視,邀請原住民信徒下到新店:「晚上(在新店)做禮拜,有四位生番。」(1879.11.21)烏來泰雅族人信仰基督的種子,是從偕牧師開始播種萌芽的。

十一年後,在一個聖誕節歲末的連續四天(1890.12.25-28),偕牧師再度前往屈尺旅行佈道,這回學生柯玖和一位新店教會的長老,攜伴同行;加上挑夫和隨從,一行人渡過新店溪到了屈尺。第二天,偕牧師遇到一名揹著小孩的婦人,婦人起先感到驚恐,後來破懼為笑,小孩笑得更開朗;隨後她那手握山刀、面露兇煞的丈夫也出現。經過婦人和她丈夫說明後,丈夫也變得態度和善。

馬偕(右一)向原住民傳道。 (來源:真理大學校史館)

偕牧師表明想去拜訪部落頭目,他們同意引路。一路經過沼澤和叢林,上坡又下坡,越過枯木、岩石和瀑布。路上,偕牧師仔細記錄他所觀察到的植物、鳥類、昆蟲與山林的動物,像是穿山甲與山羌。「我們的腳上有許多黑點,那是什麼啊?水蛭、水蛭!每一個人正忙著將這些入侵者驅逐開來,因為牠們吃飽了我們的血。」雖然偕牧師套上一雙編織緊密的長襪,但是毫無用處:「牠們鑽透襪子伸長脖子與頭,匆忙的填飽牠們的空囊。」

天黑前,抵達頭目所在的村子崩山(確實地點不明)。那天獵人獵到了一頭黑熊,這位領導八個部落的頭目,名叫「馬來巴卡」,熱情遞給他們一塊還溫熱的生熊肉,但牧師敬謝不敏,客氣婉拒這份盛情。晚間升起篝火,原住民男人們邊吸煙邊談論狩獵,女人則忙著在織布機上紡紗,一邊繞著苧麻線,一邊談笑閒聊。

營火聚會齊唱聖詩分享主恩
偕牧師提議要唱首聖詩,這是牧師一貫的佈道方式,用詩歌讚美神,也用歌聲拉近彼此關係。他們唱一首「錫安的歌」(可能是〈永遠與主居起〉這首聖詩),偕牧師通過翻譯傳達:「我告訴他們有關那遙遠的天家,以及上帝對世人的愛。」每一雙眼睛都注視著偕牧師和他的學生,偕牧師在日記寫說:「我很享受這種家庭式營火氣氛的聚會。」

當晚頭目相當高興,還答應會去淡水回訪偕牧師。離開前,牧師送了一些治療瘧疾的藥給頭目。這趟旅程,偕牧師有沒有從屈尺,再深入進到烏來山區呢?日記提到:「我們查看溫泉水從山底湧上來,並且進入右邊角度的急流中……,這個地區充滿了硫磺的味道。」這裡是磺窟?龜山?還是更上頭的烏來?日記沒清楚寫明,只能存疑待查。我推測,百年來的颱風災害與人為建設,自然地景可能多已改觀變化。

深入屈尺的偕牧師,牽掛的是:「我探索這個區域,看到許多生番還在黑暗中,過世時還不認識世界的拯救者。」北台灣的禾場如此之大,做工的人卻如此之少,偕牧師感嘆:「我們在生番之間所做的宣教工作少的可憐,只是偶爾打個游擊,偶爾到他們的村落,對他們蒙昧的心靈做一些工作而已。但我們不認為所做的這些,可以稱得上是宣教工作。但目前,我們似乎也無法再做得更多。」實際上,一直要等到戰後時期,孫雅各、孫理蓮夫婦的投入與呼籲,台灣山嶺才更多傳出原住民宣教奇蹟。

屈尺古道步道導覽圖

今天的屈尺古道已失古味,僅留些許不連續的小段路徑。我們可以從小粗坑發電廠旁的永興路上行,或是反方向從屈尺派出所,下至自強路23巷民宅旁涼亭起步,單程不到一個鐘頭。藉由走訪古道,遙想偕牧師當年的感觸:「那些在森林中、在熊熊的夜火旁,第一次聽到上帝和天堂的人,阮向望再次相會!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