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7 天路客

乘風破浪,來去龜山島

檢舉
陳中陵 陳中陵 追蹤
(照片來源:曾成訓/flickr/cc)

◎陳中陵(新北市五華國小教師)

「代誌無遐困難,攏是為基督!」為主無所懼的馬偕牧師,是那種說走就走,來去你家住一晚的行動派宣教士。這樣的宣教策略,其實仿效自英國長老教會早期來華的賓為霖牧師。賓牧師的巡迴佈道作風,隨走隨傳,在中國沿海,從南方香港、廈門,一路至上海、東北,都有他宣教的足跡。馬偕還曾經將位於貢寮的新社教會,取名為「賓為霖紀念教會」。

來去你家住一晚的行動宣教士
從雙溪、貢寮,走往宜蘭方向……上了草嶺古道的鞍部,即可遠眺在海上的龜山島。偕牧師在他的回憶錄《福爾摩沙紀事》(From Far Formosa)寫道:「當臺灣已聽到福音後,我們的視線就開始朝著東邊和北邊水平線那一端的一些孤寂小島渴慕的望著。……我們常談到龜山島,因為阿華的母親是那裡出生的。」嚴清華,是偕牧師的大弟子,牧師都喚他阿華。阿華母親陳氏十三歲時,移居淡水;十八歲時,嫁給阿華父親,年輕時就守寡,生活相當艱苦。

偕牧師多次往返淡蘭古道,在宜蘭平原,總可清楚的望見孤懸海上的龜山。心底想著,是阿華那些在島上的親族,尚未聽聞福音,勢必要去一趟。某一年,偕牧師和幾個學生,從淡水訂了一艘舢舨,打算直取龜山,可惜判斷錯誤,風勢相反,在海上顛簸搖晃了兩天,結果駛到金包里。上了岸,補給物資和飲水,再次啟航。

龜山島遠景。(照片來源:Gary0801/flickr/cc)

海上顛簸只為還福音的債
繼續的海路沒有比較順利,在基隆外海海流和逆風的無情衝擊下,偕牧師說:「我們幾乎不知道自己置身何處,但就在往回駛時,我們看到了陸地。」搞了五天五夜,又暈又吐的狼狽抵達龜山島岸邊。但總算是抵達了。這趟海上行程,猶如保羅在地中海的海上驚魂記。得知阿華是陳氏的兒子,龜山島村民友善歡迎,畢竟人親土親。

馬偕到淡水的第七年,師生從基隆八斗子出航乘坐帆船,再次前往龜山島。上回想圖個方便,結果反倒更糟糕;這回選擇一條稍近的海路,不再從淡水出航。日記簡短的記錄:「晚上在龜山,有400人在一個廟宇前,受到陳江的歡迎。」(1878.04.19)四百人的露天佈道會,看來捧場的不少,大概村裡的男女老少,都出來看「外國番」講台語,逗陣湊熱鬧。廟前的廟埕,空間足夠,唱詩歌、拔牙齒,適合辦佈道會。那一晚,可能就住在陳江的家裡吧!

第二天去看硫磺溫泉,偕牧師說:「硫磺蒸氣從島的邊邊冒出,而在海岸線,則有白灰和熱水。整個島,很明顯的就是一片正在湧出的沸騰硫磺。」在北台灣不難見到硫磺景觀,北投、金山都能找到。但是在海上的火山島,對偕牧師來說,可說是大開眼界。到了第三天,才坐漁船去頭城,繼續接下來的巡迴佈道。

龜山島居民遺留的房舍。(照片來源:Devon Chang/flickr/cc)

登島拔牙佈道兼博物學觀察
郭和烈牧師根據馬偕保存的施洗名冊,提到:「1887年二月13日,龜山島設立禮拜堂。」不過龜山島再度被寫進偕牧師的日記,是在1888年,離上回已有十年:「天黑時進到打馬煙禮拜堂講道後,準備兩艘船去龜山島。晚上10點,我們登上船,午夜之後,划船穿越海浪,我們都弄得相當濕。直到天亮,接近登陸的地點。」(1888.01.08)

用完簡單早餐後,阿華與我出外探險。我們走上龜山島的頂端,然後觀察馬鈴薯、蔬菜等。觀察岩石。」「熱水和硫磺升上來,略白的火山熔渣在底處的地方四散出來。」「在那裡漁人的村落戶數大約300戶。我在外面對很多人講道,分送藥品,拔牙齒。」(1888.01.09)

不到12小時的旋風式龜山島巡迴宣教,天亮登陸,中午離開乘船往頭城附近的打馬煙。來匆匆去匆匆,很有偕牧師行動風格。這次同行的,還有一位德國博物學家瓦伯格博士(O. Warburg),隨偕牧師在宜蘭踏查,也見識宜蘭多所教堂。他說:「如果那些對宗教持懷疑態度的科學家,能像我一樣和一位宣教師一起巡行,而且看到了像我在這個平原所看到的,他們對於十字架的傳道者,必然會持以不同的態度。

龜山島禮拜堂的設置,對於宣教工作來說,是好的。不但讓居民有固定聚會的點,也能接待往來的教會信徒和傳道。

當然,有時意外的事,也傳到偕牧師那裡:「40戶家庭在龜山島遭火災,火災正好在禮拜堂的上方。」(1888.10.17)祝融來襲,禮拜堂險些被波及燒毀,禍不單行的還有傳道人被官衙拘捕:「黃瓊傳道師1889年九月1日被捕且被關。」還好一個月後,十月3日獲釋。黃瓊為何被捉拿,原因不明,也許與官紳的利益牴觸有關。總之,有驚無險,平安就好!

馬偕的兒子偕叡廉與家中小狗。(來源:《馬偕的孩子說故事》,偕叡廉等著、林一真編譯,宇宙光出版 )

從龜山島想泳渡回台的小白
黃瓊傳道師養有一條狗,名叫「小白」,是偕牧師送的。小白是清法戰爭時,法國軍人遺留下來的,後來被偕牧師收養。這隻狗既忠誠又靈敏,不過常常咬傷偕牧師淡水鄰居的家畜,還曾經咬死一頭羊。於是偕牧師不得不決定把狗送給別人照顧。曾經送小白到八里,小白竟然游回淡水;再送到三峽,結果牠認路自己走回家。偕牧師決定送到龜山島,夠遠了吧!

小白到了龜山島,黃瓊很高興有一條看門狗,他把狗和石磨栓在一起,直到小白適應這個新家。但是小白很孤單,常常望著大海對岸的福爾摩沙,想念淡水的家人。有一天,小白把那條拴著牠的繩子給咬斷了,然後毫不遲疑,奮不顧身的往大海裡跳躍下去,在海浪中載浮載沉。

結果呢?結果小白就消失在海水裡,再也沒有游上岸。這個令人悲傷的故事,被記載在偕牧師的兒子,偕叡廉的著作《馬偕的孩子說故事:來看偕叡廉》。

1895年出版的馬偕回憶錄《福爾摩沙紀事》,記錄的60間教會名單,並沒有龜山島教會,應該已結束此地的宣教任務,實在可惜。話說回來,早期宣教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離島地區,傳道人力不足,既要宣教探訪,又要為家庭生計奔波。總是神的恩言,曾經在龜山島散布傳揚。

今日龜山島,已無住家。遊客繞島賞景,或是登島步行,成為熱門旅遊方式。龜尾池邊,便利取水,適合營生,過去是民宅聚落,也是禮拜堂舊址所在,今日僅留軍方房舍或空地。遙想偕牧師或許曾循著以賽亞先知的話,在島上步行沉思:「眾海島啊,當聽我言!遠方的眾民哪,留心而聽!自我出胎,耶和華就選召我;自出母腹,他就提我的名。」(以賽亞書四十九章1節)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03-29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奇怪的願望
2024-03-29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是誰蒙蔽他的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