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5 基督教論壇報 / 閱讀活水

《倍增的挑戰》搶先讀 不單是帶門徒,還要解決領袖短缺的挑戰!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什麼是「倍增的挑戰」?即如何在教會或事工經歷倍增式成長時,使領袖倍增的速度與之同步。如果此時還只是一個一個培養領袖,就會出現嚴重的領袖短缺。

◎撰文——史蒂夫.穆勒(Steve Murrell)、威廉.穆勒(William Murrell)

神讓教會成長,而成長會帶出問題,但這並不意味著成長本身是有問題的。既然使事物成長的是神,我們就應該為成長而禱告、期待,並且為之慶賀。然而,我們應當知道成長經常會暴露(有時還會製造)領袖的短缺,如果我們沒有給出智慧、及時的回應,就會導致有人被忽略,並使領袖陷入不知所措的窘境。

一個教會可以有效地接觸當地文化和社區、建立聖經根基、裝備信徒服事並成全門徒去帶門徒,但卻仍然在發掘、建造和倍增領袖上差強人意或不夠重視;這就是倍增的挑戰,為什麼?因為「成全人去帶門徒」和「信任人去帶領」是有區別的。如果我們希望教會健康,那麼兩者都要重視,兩者都要做好。

化解迫在眉睫的短缺問題

2011年九月8日,我走進阿卡西亞飯店多功能廳,和廿多位勝利教會的領袖見面,這家飯店位於菲律賓馬尼拉南部的阿拉邦市(Alabang)。阿拉邦會議的目的,是要處理我們在領袖倍增上的挑戰,以及解決領袖短缺的問題。回想起來,我覺得那次會議應該是我們教會歷史上最重要的會議之一。

我們在2011年時所面對的倍增挑戰,甚至比2009年更為急迫。自從我們在2009年第一次發現巨大的領袖缺口之後,馬尼拉勝利教會參加週末崇拜的人數,從37200人增長到48000人以上,在過去24個月裡,有將近11000名新人加入教會。而在同一時期裡,我們的小組成長卻處於相對停滯的狀態——維持在大概3500個小組。我們的週末崇拜出席人數與小組長人數的比例,從2009年的10比1上升到了 2011年的13比1。不要忘了,2004年的比例是健康的5比1;而在那之後,這個比例就逐漸變得越來越糟。

我們這次會議的目的很簡單:找到問題,並且決定我們的領袖培養策略,而且要快。正如我先前提到的,小組長短缺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實際上,我們教會的每個事工部門幾乎都有領袖缺口。唯一一個看起來有跟上教會增長速度的領袖培養領域,是對講員的培訓,自從2000年初我們開始倍增會堂與崇拜數量時,我們就刻意重點培養這個領域的領袖。

馬尼拉勝利教會的137場崇拜都有人現場講道。一般來說,勝利教會的牧師一個週末只會講道兩次,因此,每個週末我們都有65名講員,講同樣的主題和內容。你能看到為什麼我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來培訓菲律賓講員;但不幸的是,我們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金錢和精力來為教會的其他領域培訓領袖。我們拼命想要趕上這個差距,但時間卻所剩無幾。

帶門徒以外還需培養領袖

2007年,我們為了重建整體教會品牌,以及將焦點放在帶門徒上,把使命宣言從原本的「榮耀神,並透過帶門徒、培養領袖和拓植教會來擴展祂的國度」,精簡成了「榮耀神,帶門徒」。我們在試著更專注於我們的焦點,這樣一來,每當有人問「作為一個組織,你們在做什麼」時,我們每次的回答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帶門徒。

我們用新的簡短版使命來裝備自己,也照著去做。我們放棄其他所有,就從榮耀神與帶門徒開始。我們策略性地停止了所有對帶門徒沒有直接貢獻的事情。回想起來,我覺得那是正確的舉動;但我同時也認為,縮短使命宣言或許導致我們減緩了對領袖積極的培養。

我們的焦點越來越多地轉移到帶門徒上,而非培養領袖。我們並沒有停止所有的領袖培訓,但也確實減少了點。我們沒有刻意停止培養領袖,但培養領袖卻在我們教會中失去了可見性和優先性。我們想當然地認為,只要專注於帶門徒,領袖就會自動出現。

這是一個錯誤假設。領袖的培養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在策略且刻意的培養下出現的。

當我和其他勝利教會的「老人們」,在阿拉邦領袖峰會上分享這些想法時,我們都意識到了一個既簡單又痛心的事實——我們之所以有巨大的領袖缺口,是因為我們在培養領袖方面不如原先那麼積極、那麼刻意、那麼有策略了。

傳承給後代的領導力法則

如果你對刻意的領袖培養策略這個想法感到不舒服,那你可能需要問問自己為什麼。「只要我們去帶門徒,領袖就會自然地被培養起來(不論這意味著什麼)」,這聽起來還蠻屬靈的;但問題是,自然的、非刻意的領袖培養就像獨角獸和聖誕老人一樣,只存在於想像的世界。

門徒是我們用來塑造領袖的原材料,我們的主要目標是帶門徒——幫助人跟隨耶穌、得人如魚,並與其他信徒相交。但如果我們停在這裡——如果我們刻意地帶門徒,卻沒有刻意地辨識和培養領袖,那我們就會面臨兩個問題:一個當前的問題,和一個未來的問題。

當前的問題是:如果不培養領袖,我們的增長要麼停滯不前,要麼就會壓垮現有的領袖。未來的問題是:如果我們不能持續培養新的領袖,我們就無法經歷到多代的成長。我們要的不只是一代的輝煌,在整本聖經裡,神經常以多代人的神來表明祂的身份。舉例來說,祂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持續了三個世代。

使徒保羅在他的書信與生活方式中,都表現出他認真委身於培養和成全未來的領袖。在保羅的宣教旅程中,他總是帶著年輕領袖和自己一起。我確信保羅很喜歡提摩太與他同行,但我想保羅主要是想透過前線的操練,來提升提摩太的領導力。有時候,保羅會讓提摩太留下來,而自己離開去幫助另一間教會。這在提摩太的領袖培養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保羅對提摩太的指導,更多發生在實踐與非正式場合中,但他的指導風格並不是唯一合乎聖經的領導力培養方式。撒母耳很可能有一所結合正式與非正式教導的「先知學校」;以利亞和以利沙裝備並成全他們的「先知門徒」,這群服事者顯然是被刻意培養起來的,而不是隨機或自然出現的。耶穌也沒有讓領袖的倍增自然發生,祂用了各種方法,將十二位平凡普通的鄉下年輕人,培養成那個世代最偉大的領袖。

重點在於:刻意培養領袖並非不屬靈,實際上這非常屬靈,非常符合聖經教導,也至關重要。(本文摘自《倍增的挑戰》)

 

書名:《倍增的挑戰》
作者:史蒂夫.穆勒、威廉.穆勒
出版社:天恩出版社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